首頁/ 遊戲/ 正文

談中國神話與民族精神

本文轉自:漢中日報

南鄭區大河坎九年制學校九年級(1)班

李禕彤

指導老師

劉妮

餘秋雨先生說:“一個民族最早的傳統和神話,永遠是這個民族生死關頭的最後纜索。”如果說古希臘神話浪漫抒情,猶如風流佳話;北歐的神話混雜著血與淚,是諸神黃昏,是自然之力吞天滅地的摧毀;那麼中國的神話便是契合了一個民族數代人的共同願望,鑄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

補天 開創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使沉溺在深淵痛苦中的人類得到新生。華夏文明悠悠千年,數次走到瀕臨崩潰的邊緣,許多人絕望,哭號,甚至沉淪,但總有人站出來,以一往無前的姿態像女媧那樣把天撐起來。是張若虛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破開了宮體詩旖旎豔麗的桎梏,撐起了唐詩通往鼎盛的天;是秋瑾,趙一曼,董存瑞等等革命先烈以身煉就五色石去填補那個籠罩在中華民族頭上搖搖欲墜的天……這種偉大的開創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闖過一個又一個險灘和漩渦,戰勝一個又一個強敵和災難,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填海 奮鬥

炎帝的小女兒女娃獨自去東海遊玩,不幸被風浪打翻小船,淹沒在海浪裡,後來她化作了一隻精衛鳥,常銜西山微木將以填滄海——為了不再有更多無辜的生命被無情的海奪去。它以細小的石木,對抗無法想象的浩瀚與遼闊。以堅韌之意志,對抗不可能之挑戰……“滴水穿石”“鐵杵成針”幾乎成了中國民間信仰。正是這種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激勵中國人民革故鼎新、自強不息,開發和建設了祖國遼闊秀麗的大好河山,開拓了波濤萬頃的遼闊海疆,治理了桀驁不馴的大江大河,戰勝了數不勝數的自然災害,建設了星羅棋佈的城鎮鄉村,發展了門類齊全的產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奔月逐夢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自小聽說這個神話,每每遇夜明時分便會久久望月,幻想她飄颻入寒宮的身姿。晴夜遙相似,月亮清麗雅,姮娥曳霧綃輕裾,似流風迴雪。這則神話的意境之美融合在了月中,月的神秘朦朧也給神話添上了特殊的情意,月與嫦娥渾然一體。所以“夜夜心”不僅是嫦娥的,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現如今,“嫦娥”探月不只是神話,中國航天讓它照進了現實。千百年來,嫦娥奔月寄託著中華民族對月的嚮往,憧憬,而“九天攬月”的夢想也逐步成為現實。這種神話中最蒼老卻又最不會衰老的詩意,已經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紮根。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大衛·查普曼說:“中國人聽著這樣的神話長大,勇於抗爭的精神已經融入骨血,他們自己意識不到,但會像祖先一樣堅強。因此你們再想到中國人倔強不服輸的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這是他們屹立至今的原因。”我相信神話是一個民族沉澱最久的底蘊,中華文明聖火,自上古神話而起,代代相傳,而今,我們要以自信的姿態接過這耀眼的火炬,讓它絢爛地燃燒在世界的東方,千古不滅!

教師點評:

中國神話源遠流長,含義雋永,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精氣神。小作者善於思考,聯絡現實,採用小標題的形式從三個方面闡釋了其中蘊含的開創、奮鬥、逐夢等民族精神,結構工整,文從字順。

釋出於:北京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