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可見,帝嚳在民族融合中,被安排的地位相當重要

可見,帝嚳在民族融合中,被安排的地位相當重要

可見,帝嚳在民族融合中,被安排的地位相當重要

“帝嚳”之名,初見於春秋時史料中。《禮記·祭法》雲:“殷人褅嚳”,而《國語·魯語》則雲:“商人褅舜”,三國韋昭認為,“舜”當為“嚳”字之誤。殷墟甲骨卜辭記載,商人高祖夔。據文史家王國維考定,“夔”,為“帝嚳”之名,因形訛而成“夋”。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嚳、夋二神,同見於《山海經》神話中,唯“夋”寫作“帝俊”,是全書中最主要、最顯赫的一個上帝神。“帝嚳”只偶爾提到兩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自晉代郭璞至近代學者多認為“舜”自“夋”音變而出。是“嚳”與“俊”、“舜”原由同一神“夔”分化出來已可論定。

其後,唯“嚳”與“舜”進入歷史文獻中。嚳保持了其東方鳥夷商遠祖地位,大都說他與簡狄因玄鳥生契。舜除《國語》(韋昭已改為嚳)中仍保持其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餘文獻皆與堯並舉,成為“三王”前的二帝,失去商祖身份。後因與夏禹、后稷等全境諸族融合成華夏族,帝嚳便被編排入黃帝世系中,為玄枵之孫,成為與顓頊並列兩系中重要的一系。而且,把他編排為堯,摯、契、稷之父,即堯族、商族、周族都成了他的子孫。因為此世系編成於周代,所以把周稷列為長子,商契列為次子,就把這原來對立的主要的東、西兩族融合成親兄弟了。

可見,帝嚳在民族融合中被安排的地位相當重要。到《五帝德》提出第一種“五帝說”,他便為五帝之一;第二種、第三種兩“五帝說”沒有他;第四種“五帝說”又有他。至於他與高辛氏的關係,正如顓頊和高陽氏的關係一樣,也是到《五帝德》、《帝系》中才合而為一的。以後遂成了歷史的定說。

帝嚳,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史載:“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帝嚳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河南商丘)。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因興於高辛,史稱之為高辛氏。

帝嚳即帝位後,史載:“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帝嚳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三國曹植曾作《帝嚳贊》以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嚳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棄(即后稷)。棄是周的始祖。次妃簡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慶都生了堯。堯是歷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儀生了摯。摯繼承了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

帝嚳陵位於商丘市唯陽區南25公里的高辛集。現存墓地為一高大丘,長200餘米,寬100餘米。陵前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築,院中有大量碑刻。現僅存明代碑刻一通。

《史記·五帝本紀》:“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本篇完)

釋出於:廣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