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爆炸性訊息!史上首次,人類實現了核聚變反應的淨能量增益。

淨功率增益,即產生的聚變功率與用於加熱等離子體的功率之比率。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從一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中,讓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多於了這一過程中消耗的能量。

這就意味著,人類朝人造太陽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而化石燃料和傳統核能,或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核聚變反應淨能量增益,意味著什麼

「核聚變」究竟是什麼呢?

簡單地說,就是兩個輕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我們都知道,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那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哪裡呢?

就是核聚變。

在這個熱核反應中,兩個氫原子碰撞並聚合成氦原子,氦的質量比原來的氫原子略小。

因此,根據愛因斯坦標誌性的E=mc²質能方程,這個質量差會轉化為能量爆發出來。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在太陽的核心,每秒都在發生6。2億噸氫的核聚變

這種能量,使我們人類得以生存。

理論上,只要有幾克氘(重氫)和氚(超重氫)的混合反應物,就有可能產生一太(萬億)焦耳的能量,這大約是發達國家的一個人60年內所需的能量。

既然核聚變能產生如此大的能量,那我們人類能不能自己DIY這個過程,造出個「人造太陽」?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沒錯,科學家們早就開始這麼想了。

自從人類開啟了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如何在可控的條件下利用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一直是人類的終極目標(而目前的核電站,原理是核裂變反應)。

但是,利用核聚變最大的難題之一是,核聚變過程本身也會消耗巨大的能量,該如何讓核聚變反應釋放出的能量大於輸入的能量,而且讓這個過程可持續呢?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無數的物理學家就一直希望從核聚變反應中產生比消耗更多的能量。

如果攻克了這個最大的難題,人類將有可能史上首次獲取海量無碳清潔能源,徹底改變未來的能源路線圖。

也就是說,到了那時,就不再有煤和石油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不再有危險、長效的放射性廢物——人類將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清潔能源」!

而現在看起來,這個難題的第一步已經被解決了。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從一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中實現了「淨能量增益」,讓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多於這一過程中消耗的能量。

據訊息人士透露,這次反應產生的能量是消耗能量的120%,至少有兩名研究人員證實了這一訊息。

一位資深核聚變科學家對《華盛頓郵報》表示:「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此次核聚變反應產生了大約2。5兆焦耳的能量,大約是鐳射器中2。1兆焦耳能量的120%,目前具體資料仍在進一步分析中。

美國能源部和LLNL發言人均表示,目前無法評論《金融時報》的報道,不過美國能源部長Jennifer Granholm表示,將在今天晚些時候宣佈一項「重大科學突破」。

核聚變專家亞瑟·特瑞爾(Arthur Turrell)博士表示,「如果這個結果得到最終證實,我們將見證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四次復現全部失敗,人類科技被智子鎖死?

其實,之前的科學家們,就曾見證過這一奇蹟。

2021年8月,LLNL曾宣佈了一項重大突破:破紀錄地產生了超過10萬億瓦的高能聚變能量——雖然時長只有一秒不到。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裝置將最初的光子脈衝放大並分成192道紫外線鐳射束後,在不到40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內以大約1。9兆焦耳的能量擊中目標(裝著冷凍的氘和氚),創造出只有在恆星和熱核彈中才能見到的溫度和壓力。

面對如此強大的脈衝能量,原子核會因核聚變釋放出一連串的粒子,並由此產生更多的聚變和更多的粒子,從而形成持續的聚變反應。

根據定義,當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超過其消耗的能量時,就能成功「點火」。

而在8月的試驗中,透過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已經佔到了輸入能量的70%,可以說非常接近點火了。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然而,在接下來進行的4次試驗中,都未能復現當時的結果。

其中效果最好的一次,也只達到了8月份實驗所產生能量的50%。

對此,研究人員分析認為,由於目前正處於聚變「點火」的臨界點附近,所以不同實驗間微小、偶然的差異都會對結果造成巨大影響。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從重複實驗的失敗中不難看出,研究人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無法精準理解、操縱和預測這類高能實驗。

甚至知友「氯甲烷」調侃稱:「我覺得人類科技可能真的被智子鎖死了」。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復刻核聚變為何如此之難?

為什麼人類想要復刻核聚變,會這麼難呢?

這就要從核聚變反應的條件說起。

核聚變反應發生在一種叫作等離子體的物質狀態中。

等離子體是一種由正離子和自由移動的電子組成的高溫帶電氣體,具有不同於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獨特性質。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從左至右:固體,液體,氣體,等離子體

為了實現聚變,原子核需要在超過1000萬攝氏度的極高溫度下相互碰撞,以使它們能夠克服相互間的電排斥力。

一旦原子核克服了這種排斥力,並進入彼此非常接近的範圍,它們之間的核力吸引力將超過電排斥力,從而使它們能夠實現聚變。

要做到這一點,眾多原子核必須被約束在一個小空間內,以增加碰撞的機會。

在太陽中,存在巨大的引力,而這種引力所產生的極端壓力,正為核聚變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在太陽內部,氫原子被加熱到等離子體狀態,電子不再圍繞質子旋轉,然後釋放的原子核聚變形成氦原子和中子,釋放出巨大能量

然而,太陽中有著能夠誘發核聚變的巨大引力,我們人類卻沒有這樣的自然條件。

在地球上,要想使氘和氚發生聚變,就需要超過1億攝氏度的溫度和強大的壓力,還需要充分的約束,才能使等離子體和聚變反應保持足夠長的時間。

現在,我們人類的實驗中已經非常接近核聚變反應堆所需的條件,但仍需改進約束效能和等離子體的穩定性。

來自5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們,在不斷試驗新材料,設計新技術。

不過,就像我們在上文所看到的,許多實驗已實現聚變,但並未實現淨功率增益。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而這次突破,是否意味著我們就要用上純粹的清潔能源了呢?其實並沒有。

首先,即使單純從資料上看,120%的能量淨增比例仍然是遠遠不夠的。據科學家估計,如果要將核聚變技術落地實用,能量輸出必須至少比進入的鐳射器的能量高出幾倍才有可能。

而且,這次實驗中的NIF的鐳射器效率極低,也就是說,實驗中供給鐳射器的能量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實際進入了鐳射束中,實際參與了激發核聚變的反應中,大部分能量都被浪費掉了。

按照這種轉換效率,即使未來的鐳射器(比如固態鐳射器)能夠進一步提升轉換效率,但距離100%的核聚變應用,仍然是很遙遠的事情。

但是至少,我們實現了從0到1的一步。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再次取得進展

建人造太陽的,不止是美國的科學家。

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也開始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

與LLNL採用的「慣性約束聚變」方法不同,迄今為止大多數核聚變研究都採用名為「託卡馬克」的圓環形反應堆。

它的原理是:在反應堆內,將氫氣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讓電子從氫原子核中剝離,形成等離子體(帶正電的核和帶負電的電子雲)。

磁場將等離子體困在圓環形狀的裝置內,將原子核融合在一起,以中子的形式釋放出能量向外飛去。

2020年12月4日,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了首次放電。

2022年10月,相關研究再次取得重大進展——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1兆安)。

這不僅創造了我國可控核聚變裝置執行新紀錄,也標誌著我國核聚變研發距離聚變點火邁進了重要一步。

今晚,見證歷史!人類或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重大科學突破」

HL-2M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引數最高的託卡馬克裝置。

其核心引數是等離子體電流強度,而等離子體電流達到100萬安培(1兆安)是其實現聚變能源的必要條件,未來託卡馬克聚變堆必須在兆安級電流下穩定執行。

此次突破意味著該裝

置未來可以在超過1兆安培的等離子體電流下常規執行,這對我國自主設計執行聚變堆具有重要意義。

總結一下

據悉,對於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這次實驗的重大公告,美國能源部預計將在美國太平洋時間週二上午7點,也就是北京時間的今晚23點左右進行直播。

人類歷史會被永遠改變嗎?十小時後見分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