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激勵孩子慎用簡單的物質獎勵

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

2023年元旦,河南省鄭州市一位家長因孩子學習認真、考試成績好而給予一項特殊獎勵:“給他60秒,在超市隨便買!”愛吃且單純的孩子很開心,享受了一次快樂的消費。結賬時只花了不到300元,父子皆大歡喜。

此事在網路引起熱議。這位父親的做法合適嗎?這種物質獎勵法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嗎?這位父親的做法值得提倡嗎?以上追問的本質是,成人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天性?父母和老師如何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激勵學生?

兒童的成長往往需要表揚和激勵,包括適度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從一般意義上講,這位父親的物質獎勵法並不少見,也符合人之常情,沒必要對其進行所謂的道德綁架和教育批判。實際上,很多父母對孩子學習態度和成績的物質獎勵,遠遠大於這位父親。物質獎勵法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教育法寶”,但這種激勵如果變得簡單化、片面化和奢侈化,額度和頻次不斷加碼,最終有可能成為反教育行為,無助於孩子積極“三觀”的建立。

激勵必須建立在對孩子成長需求的正確理解和尊重上。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多種動機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當人的低層次需求被滿足之後,會轉而尋求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最終導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體驗代表了人的這種最佳狀態。藉助以上理論,我們可以發現,這位父親的物質獎勵法只是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孩子的基礎需要,是一種快餐式的即時物質滿足。孩子高層次的愛與歸屬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追求真善美和完美人格的需要,還有待被發現、被喚醒。如果我們僅僅滿足於對孩子的簡單物質獎勵,可能會阻礙孩子向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進發。

為此,每位家長和老師都應有所反思,要以兒童為中心,研究、瞭解和理解兒童的成長需求特點,保護好他們的天性,尊重和把握兒童成長的階段性和需求的豐富性、層次性,少使用簡單化、功利化的教育方式。

激勵孩子還要處理好精神與物質的平衡,儘量以精神激勵為主,物質激勵為輔。這兩種激勵都要適度,防止一味拔高獎勵等級。父母要敬畏孩子成長的複雜性,擔起自己的教育責任,特別需要警惕單純物質獎勵的弊端和膚淺表揚的潛在危害。激勵法雖好,一旦用錯,後果很嚴重。

對教育者而言,要善於和孩子對話,建立起基於教學相長的友好對話關係,形成互尊、信賴、平等、友善和激勵的教育對話文化和實踐機制。父母要彎下腰來傾聽孩子的聲音。激勵孩子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施捨,而是點亮他們心靈的燈火,喚醒他們的精神自覺。孩子需要在激勵和表揚中長大,只有科學激勵、及時表揚,孩子才能插上騰飛的翅膀。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釋出於:北京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