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警惕用錯抗生素“傷牙”

本文轉自:南京晨報

健康提醒

警惕用錯抗生素“傷牙”

抗菌藥物俗稱“抗生素”,是對抗致病細菌感染的標準治療藥物,透過殺死細菌或防止其傳播而發揮作用。抗菌藥物是現代醫學的支柱,也是全球健康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南京市口腔醫院藥學部專家吳萌萌提醒,最新研究發現,口腔微生物的改變可導致牙齦間充質幹細胞(MSCs)缺陷,使得雄性小鼠的傷口延遲癒合。機制上,口腔微生物可釋放脂多糖(LPS),刺激microRNA-21(miR-21)表達,透過miR-21/Sp1/端粒酶逆轉錄途徑使牙齦MSCs的正常功能和傷口癒合過程受損。為此,她提醒,警惕抗生素的濫用“傷牙”。

吳萌萌介紹,抗生素使用首先嚴格掌握適應症,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以及實驗室和病原微生物檢查結果,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徵應用抗菌藥物。病毒性感染的疾病、無條件的預防性用藥、無感染徵象的發熱都不是抗生素的應用指徵。

此外,根據病原種類及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物。根據患者的發病情況、發病場所、原發病灶、基礎疾病等推斷最可能的病原菌,並結合當地細菌耐藥狀況先給予抗菌藥物經驗治療,在獲知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後,對療效不佳的患者調整給藥方案。

同時注意正確的給藥次數和給藥療程,根據PK/PD相結合的原則給藥。青黴素類、頭孢菌類和其他β-內醯胺類、紅黴素、克林黴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應每日多次給藥。氟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等可每日給藥1次(重症感染者例外)。一般宜用至體溫正常、症狀消退後72~96小時,特殊情況妥善處理。但是敗血症、感染性心內膜炎、化膿性腦膜炎、傷寒、布魯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鏈球菌咽炎和顎扁桃體炎、深部真菌病、結核病等需較長的療程方能徹底治癒,並防止復發。

不僅如此,還要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範圍和方法。一般情況下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如因手術要預防使用,也要嚴格遵循衛生部門頒佈的預防用抗生素的應用指導原則。輕症感染首選口服給藥,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療應予靜脈給藥。抗生素外用易產生耐藥菌,抗菌藥物的區域性應用宜儘量避免。

合理選擇聯用藥物。聯合應用抗菌藥物必須有明確的指徵,如因病情需要必須聯用兩種或以上抗生素時,應該避免聯用毒性反應有疊加、相互間療效產生影響或同一型別的藥物。比如青黴素類G與紅黴素聯用,療效反而會降低。

通訊員 魏敏 李魏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戚在兵

釋出於:北京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