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老人行醫80餘年,去世後把藥方刻墓碑上,許多同行前來祭拜抄錄

“公車不就幅巾徵,有道通儒梵行僧。習觀湛如盈室水,煉身枯比一枝藤。嘗來草別君臣藥,拈出花傳佛祖燈。莫謂石城難遁跡,千秋高獲是良朋。”醫者仁心,醫生是有著無限超能力的白衣天使,他們救濟眾生、離苦得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奉獻中,平凡但是偉大,普通卻是崇高。

老人行醫80餘年,去世後把藥方刻墓碑上,許多同行前來祭拜抄錄

醫術高超、品質高尚的袁淑芳

有這樣一位老人,她作為一個老中醫行醫了八十多年,在她臨終後,後人將她的藥方刻在墓碑上,許多醫生前來祭拜抄錄,她受到眾多人的尊重。她是袁淑芳,一個出自小村子裡的老中醫。她出生於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的盤龍村,在她之前的幾代人都是學中醫的,所以也可以說她是出自於醫學門第。

在她十六歲時,開始接觸中醫藥以後,就愛上了這一個職業,此後,她就開始在外地就求學,在她行醫的八十多年裡,她救活了三十多萬病人,而且她不僅有精湛的醫學技術,還有高尚的醫者仁心。

老人行醫80餘年,去世後把藥方刻墓碑上,許多同行前來祭拜抄錄

有一個名字“袁氏婦科”,想必好多人都聽說過,在袁淑芳先生生前,她一直坐在這個診所,別看這個診所的面積挺小,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小地方,袁淑芳救活了無數人,拯救了一個又一個家庭,給附近的人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

有時有貧窮的病人來,生了病卻無錢支付,袁淑芳先生就會不收或少收錢,因為她知道百姓們艱難地生活,她有一顆善良的心,並不想看著一個病人因為貧窮就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因為她在婦科方面有著高超的技術和善良的同理心,她還享譽著“送子觀音”的稱號。

不僅如此,她在幫人們看病的同時,也會自己出書,將自己多年在中醫學方面總結的經驗全部分享出來,《骨髓炎治驗》、《頑固性癲癇治驗》等醫學作品迄今仍為醫者受用。

老人行醫80餘年,去世後把藥方刻墓碑上,許多同行前來祭拜抄錄

臨終囑託長子將藥方刻於碑上

她用一生將她的孩子培養得非常優秀,長子王泰升是袁氏中醫世家的第十八代傳人,對於袁氏醫學的傳承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曾任河南省現代醫學研究院的副院長,對於中國的醫藥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曾榮獲“華夏醫魂”優秀人物。

他也是在母親袁淑芳去世後,聽從母親的遺囑,將母親生前所研究出來的藥方全部抄在她的墓碑上。這件事追溯到2006年,袁淑芳醫生察覺到了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於是她用好幾天來準備她的一個重大決定——將藥方和行醫經驗都全部總結出來。

並在臨終之前,袁淑芳醫生將自己的幾個孩子都叫到床前,眾人本以為是要將自己的藥方傳承給長子,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袁淑芳卻囑託長子王泰升將她整理好的藥方在她死後都刻在墓碑上,以供世人學習和參考,他們感動了,眼淚止不住的流出。

老人行醫80餘年,去世後把藥方刻墓碑上,許多同行前來祭拜抄錄

因為袁淑芳作為一個長輩不僅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與呵護,而且在生活方面也教會了他們好多做人的道理,袁淑芳身上高尚的品質猶如一個閃閃發光的路燈,時刻照耀著他們,以致他們時刻處於光亮之中。

所以在2008年清明節的時候,袁淑芳的長子王泰升就從北京工作的地方回到了河南老家,就是去完成母親的遺願。

看著母親的遺像,堅定的信念再次在王泰升心裡樹立起來。他找到了一名技藝十分精湛的工匠,用時一個多月,總算將袁老留在世上的藥方都刻在了墓碑上。刻在墓碑上的一行行文字,無不體現著一個老醫師無私的大愛精神,體現著無盡的人性的最淳樸的美德。

老人行醫80餘年,去世後把藥方刻墓碑上,許多同行前來祭拜抄錄

袁老醫者仁心,被世人銘記

袁淑芳醫生的墓地,幾乎每天都會有人來探望,五湖四海的人慕名而來,有的是為了緬懷一個令人尊敬的醫者,有的是想來學習的年輕醫生,有的則是身患重病的患者,他們將一個個藥方抄下。

那些字一個一個都變成了一種永垂不朽的精神,在筆尖流淌傳承,墨水下的字流入時間的歷史的長河中,終於,它們匯聚在一起,喧囂著、奔騰著,向時間盡頭延伸、流淌……

許多病人在使用了墓碑上的藥方之後,再加上自己和醫生的積極配合之下,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在袁淑芳生前,造福了三十多萬人,在她臨終後,她留在世上的藥方也在不停的造福著世人,她公開的藥方大大促進了中國醫學的發展和進步。

老人行醫80餘年,去世後把藥方刻墓碑上,許多同行前來祭拜抄錄

在每年掃墓的時候,袁淑芳醫生墓前的人總是絡繹不絕,他們帶著感激,帶著崇敬之心將一束束花鄭重地擺在袁老的墓碑前,因為他們確實被袁老專業的藥方所震撼,被袁老身上大愛無私的精神所感動。

問問袁淑芳是誰,河南人總會驕傲地說:“是我們大河南著名的老中醫,醫術可好嘞!”不僅是河南本省,就在整個中國,也有不少仰慕她的人,通往她墓地始終留有一條路,這條路四周都是鮮花和綠草,充滿了生機,就像袁老留給世人的藥方一樣,充滿生機,將永垂不

老人行醫80餘年,去世後把藥方刻墓碑上,許多同行前來祭拜抄錄

小結:

正如長眠在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所寫的:“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中文翻譯簡潔卻富含哲理: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醫生們是這樣,他們不僅僅是一個職業名稱,同時也代表著責任心,有的醫生沒有醫德,那他們就不是真正的醫生,真正的醫生正如袁淑芳,大愛無私,惠及終生,醫學技術精湛。

那些“袁淑芳”醫生們身上有著耀眼的光芒,從來不會讓患者們感受到人世的淒冷,他們在醫生的鼓勵下,充滿了對生命的希望,在“袁淑芳”醫生們的奉獻中,中國充滿光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