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使用單導聯心電裝置?

研究背景

單導聯心電裝置作為一項應用前景廣闊的新型可穿戴新型裝置,其相關研究已經進行了快10年,包括哈佛醫學院、斯坦福醫學院在內的多個醫學院/醫療機構都對單導聯裝置的檢測率、可行性和安全性貢獻了大量研究成果,包括臨床試驗、金標準對照、觀察性試驗等。

那麼,單導聯心電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究竟如何呢?這次,讓我們走出象牙塔,進行一次基於

真實世界

的觀察性試驗吧!

什麼是真實性研究

不同傳統臨床試驗會對試驗物件進行高度篩選,並且對試驗相關的變數進行嚴格控制和後期調整,真實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RWS)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項新型研究形式,相比臨床試驗精心打造的“人造環境”,真實世界研究的資料和物件均來源於現實,不加以嚴苛的干預,以反映一項技術/成果的現實應用性。

近年來

前瞻性真實世界研究

在學術界崛起,獲得了初步成果和熱切關注。本次我們介紹的文章就是一篇來自荷蘭的

前瞻性真實世界觀察性研究

,對

單導聯心電裝置

進行了現實角度的評估。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使用單導聯心電裝置?

真實世界研究可以獲取臨床試驗無法獲取的真實資料,並可以和可穿戴裝置進行“夢幻聯動”

年輕人的世界

本次研究的物件是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以下簡稱“先心病”),不同於目前相對“主流的”後天性心臟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先心病患者包括很多

年輕人

,他們常常伴有

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合併症

,並且往往一生都籠罩在惡化甚至死亡的陰影中。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使用單導聯心電裝置?

這些患者往往需要

終生隨訪

,以便隨時發現合併症或病情進展,並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而傳統的隨訪往往受限於時間、地域的限制,顯得較為低效和不便,醫患之間溝通不順暢,病情反饋不及時,以致很多病情發作時已經較為兇險,亟需搶救或住院治療。

另一方面,定期的健康隨訪(包括心電圖檢查)往往要耗費較多精力、時間和金錢,且並不是每一次檢查都能捕捉到患者的心律異常。

針對這個問題,2018年來自荷蘭的三級轉診中心展開的一項

移動健康專案

,就鎖定了這一群體,他們招募了

55位先心病患者

(其中22位心功能等級在II級及以上,

43位有心悸或確診為心律失常

),並對其進行為期3個月的觀察。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使用單導聯心電裝置?

雖然不如臨床試驗的入組標準嚴格,但也涵蓋了一定特徵的人群[1]

線下轉線上:空中診室

專案的監測內容為遠端監測,內容包括

單導聯心電監測

、血壓和體重,所有監測資料均透過手機app上傳,並遠端傳輸至位於醫院的

遠端平臺

,醫生可以直接在平臺上獲取到受試者的實時

心電

、血壓和體重資料。此外,一旦某項指標超出個人閾值,系統就會報警,對其進行干預和治療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使用單導聯心電裝置?

也就是說,患者可以在線上、遠端享受檢查-出報告-醫患交流的

一條龍服務

,以往只能在線下做的心電圖檢查,現在

足不出戶

就可以完成。且醫生

每日

都會對受試者的心電圖進行評估,也就是說患者

每天都能接受一次專業心電圖檢查

,這比一段時期才去醫院複查一次顯得高效的多,一旦發現有任何潛在風險,醫生會立即與患者進行聯絡溝通病情。

研究結果顯示:單導聯心電裝置檢測到17

名受試者心悸發作時的176

個心電資料,發現大部分其實為正常的竇性心律,而非心律失常發作,

使患者免於擔驚受怕或盲目就診。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使用單導聯心電裝置?

受試者心電資料統計[1]

此外,由心臟病醫生髮起的21

次遠端聯絡中,有19

次最終確認為無需干預,2

例線下去門診就診。前者無疑給患者吃下一顆“定心丸”,後者則是及時提醒患者儘快就診,大大提升了就診效率和節約了就診時間。

線上轉線下:實體醫院就診

事實上,空中診室從來不是線下實體醫院的替代,而是其在線上的延伸。

研究結果顯示:除了常規隨訪外,有13位受試者在遠端監測發現病情有變後去門診就診(共19人次數),6位患者調整了自己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導管插入、植入起搏器、手術等)

,可見,空中診室可以有效將線上有問題的患者轉回線下,並提供了

常規隨訪外的診療價值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使用單導聯心電裝置?

貼身保鏢

除了每日檢查外,患者還可以享受

7*24

小時

的實時監控,即便在夜深人靜的午夜,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就可以立即預警,堪比24小時貼身保鏢。

研究結果顯示:其中1

名患者在連續2

次指標報警後增加了利尿劑的劑量,從而改善了自己的心功能。

創新還是傳統,患者的抉擇

本研究依從性高達97%

,在為期30

天的隨訪中,僅1

人掉隊。

該專案的其中一項可行性便是基於

受試者的年齡(平均年齡

45

歲)

,他們相比老一輩更能接受新一代的數字裝置,甚至手機不離身,這給基於移動裝置的遠端監測提供了得天獨厚的高接受度,

這對單導聯心電裝置在中青年患者中的推廣有著積極的意義。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真實世界的先行研究證實了其在遠端監測、提升診斷準確率和突破時空限制方面的優勢。總體來說,單導聯裝置的前景還是較為光明的。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使用單導聯心電裝置?

單導聯心電裝置不僅在美國、荷蘭等國應用,我國在這方面也有突出的產品,卡帕奇心電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卡帕奇醫療級超長程柔性心電貼已獲得NMPA認證,可以持續監測心電7*24小時,支援多種運動狀態下訊號穩定採集,小巧輕薄,無束縛感,與傳統Holter相比穿戴更加舒適

同時,卡帕奇研發團隊自主研發並不斷升級的

獨有動態分析軟體與人工智慧演算法

,保證了測量結果的

準確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