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教科書上沒有的:針刺取穴順序(至關重要)

教科書上沒有的:針刺取穴順序(至關重要)

導讀:

臨床針刺取穴你是按什麼順序?一般來說採取先上後下,因此法簡便快捷,故教科書上多不涉及針刺取穴順序與施術先後的問題。在初學針灸時小編曾考慮針刺穴位順序是否對療效有影響,一次翻閱資料時才覺取穴順序其實是影響針刺療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按照一般教科書的內容編寫,針刺包括體位選擇,揣穴定穴,消毒,針具的選擇,進針,補瀉手法與出針等內容,但並沒有告訴你針刺順序。

而臨床常常用多個穴位治療疾病,而針刺施術順序對於療效是否存在影響?

針刺順序即依不同的病症按一定的順序進行針刺治療,針刺順序是影響針刺療效的重要因素

《內經針灸類方語釋》一書中曾提到針刺取穴順序與施術先後對針刺療效的影響。臨床用同一腧穴處方,由於施術先後不同,產生效果因之而異。

《靈樞·五色篇》中有記載“病生於內者,先治其陰,後治其陽,反者益甚”體現了腧穴針刺順序對療效的重要影響。

《內經針灸類方語釋》一書中曾舉一病例,“如治一急性胃痛患者,取內關,中脘,足三里,並依此順序施術,頃刻病減痛止,但在留針過程中給予行針時,其順序恰於其反,結果其病又作,復又施術如前,才告痛止”。

此例可以看出,

針刺取穴順序與施術先後對針刺療效影響之巨大

。針刺的不傳之秘在於針刺順序,足以見得針刺順序的重要性。

關於針刺順序規律,一般有幾種取穴順序規律,現簡要整理介紹如下:

—1—

主配穴處方中,先針主穴

在一張針灸處方中,一般先針治療主症的主穴,後針治療兼症的配穴,此規律為臨床基本規律,大多醫生用此法。

若主穴非一個穴位,通常使用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施術,而配穴也根據治病需要進行針刺順序的選擇。

—2—

急則首刺治標穴,緩則先刺治本穴

按照病症的緩急,通常“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急症先針治標穴以緩其急,緩則先刺治本穴以治其本,也是臨床較為常用的方法。

—3—

先病後病同時存在:先病先刺

疾病的發展常常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故宜先病當先刺,後病當後刺。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條中先病必須與後病同時存在,若先病或後病轉為急症,則採取“急則首刺治標穴,緩則先刺治本穴”的方法。

—4—

特殊作用穴位當先刺

按照臨床經驗,某些特殊作用或特殊刺法,當先刺其穴。

如符文彬教授治療精神疾患等疾病經驗為先升清後降濁,針刺中採用印堂,百會二穴取其升清降濁調節氣機之效,故先刺之,後用它穴以輔助。

—5—

依證的虛實定序

陰盛陽虛,先背後腹;陰虛陽盛,先下後上;先補其虛,後瀉其實。

《靈樞·終始》提到:“陰盛陽虛,先補其陽,後瀉其陰而和之;陰虛而陽盛,先補其陰,後瀉其陽而和之”。

《難經·八十一難》指出:“其陽氣不足,陰氣有餘,當先補其陽,而後瀉其陰。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當先補其陰,而後瀉其陽”。

這裡的先後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立法的先後,也即整個療程的先後順序;二是治療的先後順序,也就是每次施術的先後順序。

陰陽互為制約、互為消長,陰盛陽虛,先補其陽,後瀉其陰,陽氣旺盛了,陰邪會自然消匿,即“益火之原,以消陰翳”。

我們知道,背為陽,腹為陰,所以在施針時,陰盛陽虛者,先針背,後針腹。

如我們治療哮喘,在取穴上也不外大椎、定喘、肺俞、心俞、膈俞、脾俞、天突、中府、孔最等,但在針刺順序上是先刺背部腧穴,再刺胸腹四肢腧穴,或第一療程刺背部腧穴,第二療程刺胸腹四肢腧穴。

哮喘病多屬陰盛陽虛,所以先針背後針腹的針刺順序是能夠取得理想療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陰虛陽盛,先補其陰,後瀉其陽,是滋陰潛陽的一種體現。陰精不足,不能制約陽氣,應首先顧及其不足的陰,陰精充足了,亢奮的陽氣將自然平復,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在臨床上,陰虛陽盛者常表現為上盛下虛,上為陽,下為陰,所以針刺時,要先刺其下,補其陰,後瀉其上,潛其陽。

比如高血壓病,臨床常表現為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等上盛下虛症,常選百會、風池、曲池、上巨虛、太溪等穴,在針刺順序上可遵循先太溪、下巨虛、上巨虛,再百會、風池、曲池。

在依證的虛實定序規律中,補瀉手法的先後順序也有規律可循。《難經》中“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當先補之,然後瀉之。”

這裡不僅指出了補瀉的母子關係,同時也提出了補瀉的先後順序。

虛實夾雜之證,若需補瀉手法同施,多先施補法,後施瀉法。

—6—

依主客經傳變定序

表裡同病,先刺主之原,後刺客之絡;表裡未傳,先補客之原,後瀉主之絡。

表裡經由於其經絡相合,而互為表裡,因此疾病的傳變常常是兩經之間相互傳變。

例如手太陰肺病,可以傳及手陽明大腸,此時肺為主,大腸為客。相反手陽明大腸病傳給手太陰肺,則大腸為主,肺為客。

楊氏《十二經治症主客原絡圖》中就有古人應用此規律的經驗總結,今人用來也常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

依“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則,故表裡未傳,先補客之原,後瀉主之絡的理論。也就是說,若表裡經尚未傳變,要先補將被傳經的原穴,再瀉傳變經的絡穴。

經氣充盛了,邪氣就難以深入,原氣會聚之處在於原穴,所以治療時應先補被傳經的原穴。

絡脈為聯接兩經的穴位,既是邪氣傳變的通路,又是兩經經氣相交接之處,所以在先補客之原的基礎上,還需再瀉主之路,以斷其路。

—7—

依病症與治法定序

針灸經典中,有關針刺順序的系統論述不多,但有關具體病症的針刺先後順序的記載並不少見。

如《長桑君天星秘訣歌》中記載“天星秘訣少人知,此法專分先後施”,並對宿食、中鬼邪、腳氣、耳鳴等十七種疾病詳細記載了針刺的先後順序。

《攔江賦》、《席弘賦》、《玉龍歌》等中醫歌訣中也有關於針刺取穴順序的記載。

此外,運用靈龜八法、子午流注針法時,當根據其針刺規律施術。

如子午流注針法先刺值日穴位開穴,後刺其他穴位等。

故針刺順序是決定針刺療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採取一定的針刺選穴順序,對於激發正氣,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作用。

注:

文中所涉及到各類針灸方法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宣告: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