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白塞病有哪些「危險」的表現? | 臨床必備

白塞病(BD)以複發性口腔潰瘍為最常見首發症狀,隨著病情加重可逐漸伴發外陰潰瘍、結節性紅斑等面板黏膜病變。單純的面板黏膜病變雖然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但一般預後良好。

而重要臟器累及,尤其是葡萄膜炎、腦幹梗死、腸道巨大潰瘍、心臟或大血管累及等,是患者致殘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潰瘍等面板黏膜病變之外,臨床醫生應注意識別BD患者的內臟病變,並予以重視與警惕。

葡萄膜炎,可致盲!

BD的眼部表現主要為非肉芽腫性葡萄膜炎,通常在出現口腔潰瘍2~3年後發生。青年男性患者眼部受累發病較多且視力損傷嚴重,女性患者的發病率相對較少,但近年略有增長。

BD患者的葡萄膜炎常累及雙眼,前期可表現為虹膜睫狀體炎,可伴有無菌性前房積膿;後期可表現為後葡萄膜炎和視網膜血管炎,可出現玻璃體視網膜出血、黃斑囊樣水腫,甚至黃斑裂孔、視神經萎縮等,導致視功能降低或完全喪失。

心血管病變,動脈瘤很危險!

BD患者中,10%~20%的血管累及為大中血管炎,其中5%為動脈瘤。而動脈瘤相關併發症是患者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靜脈受累較動脈受累更多見,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BD最常見的血管受累表現。

肺部血管受累少見,但病情多嚴重,可表現為肺內出血、肺梗死等。青壯年BD可能併發肺動脈栓塞綜合徵,即周圍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和支氣管動脈病變並存。

BD患者的心臟受累較罕見,可表現為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和心律失常,並可伴心房、心室炎性假瘤。心臟受累的表現中,最常見的是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或伴有二尖瓣病變,冠狀動脈血管炎和心內血栓少見。

神經損傷,預後差!

BD患者的神經系統損害多見於長病程患者。急性期神經損傷最常見的表現是頭痛和發熱,而慢性進展期可表現為人格改變、不自主運動、偏癱、失語、截癱、感覺障礙、共濟失調等症狀。

BD患者的周圍神經病變較少,可表現為四肢麻木無力等症狀。患者的腦增強磁共振檢查通常顯示無強化病灶,可見腦萎縮,尤其是腦幹萎縮。需要注意,伴神經系統損傷的患者預後多不佳,腦幹和脊髓受累也是本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胃腸道病變,易漏診/誤診!

腸白塞病是BD的一個特殊型別,以青壯年發病為主,患病率為3%~25%。消化道損害症狀多出現於白塞病首發症狀之後,以腹痛為主,病變多見於食道和回盲部,回盲部最常見。

患者的食管潰瘍具有典型特徵,即潰瘍面積較大、創面較深、形態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分明。大部分伴發胃腸道病變的患者可能無明顯的消化道症狀/體徵,因此臨床中易漏診/誤診。

其他:關節、血液病變

半數BD患者有關節症狀,病變主要累及下肢中、大關節,中軸關節受累較少見,表現為少關節、非對稱性關節炎。202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超聲檢查下,46例有關節症狀BD患者中,均未發現骨侵蝕。這提示BD患者的關節病變預後較好。

少部分BD患者可出現血細胞減少等血液系統受累表現,患者還可伴發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

白塞病是一種多系統受累的疾病,臨床表現複雜多樣。所以面對疑似患者,風溼免疫科醫生需要詳細詢問病史和進行體格檢查,並選用恰當的輔助檢查(如多普勒超聲、CT、MRI和消化道內窺鏡檢查等)全面瞭解和評估患者病情。

同時,BD的臨床管理中,還需要多學科的聯合診治。對於嚴重的內臟損害(眼、消化、神經、心血管和肺動脈)必須由專科醫生組成會診小組進行綜合管理。同時,白塞病也是一種慢性疾病,所以還需要長期的治療與隨訪。

參考文獻 :

1。鄒峻,陳永,曲環汝,等。 中國白塞綜合徵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20年)[J]。 老年醫學與保健,2021,27(1):14-20,29。

2。崔建芳,王亞丹,劉紅,等。 累及消化系統的42例白塞病患者臨床特徵分析[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誌,2021,30(6):662-666。

3。鄧雪蓉,何德寧,孫利平,等。 白塞病患者受累關節的臨床和超聲特徵分析[J]。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20,40(6):497-501。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