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胡希恕先生治療消化性潰瘍經驗(二)

上期內容我們談及消化性潰瘍患者兼有表證時,應當注意辨別,治療上當溫中與解表兼顧,以免造成外邪久不去,而引邪入內,導致胃痛遷延不愈。此時,由桂枝湯化裁而來的小建中湯常可選用,該方溫中同時兼有解外功效,故較為適用。表解之後,根據情況可易為專於溫補的大建中湯,正所謂“外寒裡虛胃脘痛,易攻為補常建中”。本期我們繼續分享胡老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經驗:

不可否認的是,就臨床表現來看,消化性潰瘍表現為虛寒者居多,但並不能機械的認為凡是消化性潰瘍者就施以溫補。一些人囿於潰瘍病多是虛寒的認識,臨床往往不仔細辨證,動輒就予溫中補氣之藥,不見療效則加大藥量,患者難以忍受,不得不換他醫診治,胡老的醫案中就有不少這樣的病例。

驗案

學習

張某,男,40歲,初診日期:1965。10。28

患者1962年即確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去年又查出有慢性肝炎,經常疲乏無力,納 差,右脅痛,胃脘痛,時有頭暈、吐酸燒心,怕冷,前醫辨證為脾胃虛寒,投與黃芪建中湯加味,服六劑,頭暈加重,每早起右脅痛,胃脘痛更明顯,咽乾思飲,大便幹,苔白膩浮黃,舌尖有瘀點,脈沉細。胡老認為是瘀血阻滯所導致的胃脘及脅痛,為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方證,用藥:

柴胡四錢,枳實三錢,黃芩三錢,半夏三錢,赤芍三錢,桂枝三錢,桃仁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大黃二錢。

上藥隔日一劑,服第二劑後胃脘痛已,服九劑後脅痛已,納增,大便如常。

按:

本例因有乏力、怕冷、納差等,很易看作虛寒,但如能仔細辨證,則不難發現,患者有頭暈、脅痛、咽乾思飲等,其證當屬少陽陽明合病。

又有頭暈、吐酸、燒心、大便乾等,為氣上逆,胃氣不降。此時應以降為法,用黃芪升提中氣,必然加重氣逆,因此出現頭暈、脅痛、胃脘痛更重。

本例還有兩個特點,即一是右脅痛,一是舌尖有瘀點,為有瘀血的特徵,因此,本例證屬少陽陽明合病並挾瘀血,故用大柴胡湯和解少陽陽明

,並以桂枝茯苓丸祛除瘀血。其中有半夏、生薑、桂枝、大黃降逆和胃,全方標本兼顧,且方藥對證,故見效迅速。回過頭來再分析患者的乏力、怕冷、納差等,可知並非因虛寒,而是瘀血,氣滯不疏所致, 辨證時當有所借鑑。

參考文獻:

馮世綸。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經方專家卷[M]。第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68-69。2。

推薦:胡希恕先生治療消化性潰瘍經驗(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