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養護關節要趁早,且行且珍“膝”~

2021年10月12日,是第25個

國際關節炎日

,關節炎作為慢性疾病,是世界頭號致殘疾病,因此一旦關節出現炎症,一定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養護關節要趁早,且行且珍“膝”~

據資料統計,全球有約3。55億人患關節炎,而在我國,約有1。2億人關節炎患者,相當於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患有關節炎。

50歲以上的人有40%-50%的人患有關節炎,60歲以上的有60%,70歲以上有70%。這並非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的彈性和韌性減少,容易導致關節炎。而近年來風溼骨病更向年輕化發展。

關節炎的五大危害

1、帶來明顯疼痛感。

2、多數具有致殘性。

3、類風溼關節炎或導致死亡。

4、治療期間會帶來明顯的經濟壓力。

5、關節炎藥物具有副作用。

影響關節健康的主要因素

1、年齡因素

影響我們關節最主要的仍然是年齡問題,老年人患關節炎的機率相對較高。人老先老腿,由於年齡增長,身體機能在老化,骨骼的彈性和韌性遠遠不如年輕人,就相當於彈簧,用久了自然生鏽發澀。

2、外傷因素

關節韌帶損傷、骨折等受過外傷的人很容易患上關節炎,他們的骨骼由於受過重創,已經很難恢復成原來健康的樣子,骨骼會比一般人脆弱,因此極易患上關節炎。

3、疾病因素

如果本身就患有骨性如大骨痛風等疾病,自然是逃不過關節炎這種關係密切的疾病。

4、職業因素

對於有些特殊職業的人來說,患關節炎的機率要大很多,比如舉重、長跑運動員,他們過度的使用關節,使得骨骼承受過度的負荷,因此容易患有關節炎。除了上面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環境等外界因素,這些都會導致關節炎的發生。

以下人群,更需關愛自己的關節!

1、久坐族

都說久坐是健康的殺手,一點都沒錯!一些長期伏坐辦公桌、面對電腦、經常開車的“久坐族”逐漸成為關節炎的易患人群。而駕車使人逐漸形成關節“廢用性”萎縮退化,長時間把握方向盤也會增加腕關節綜合症的發病機率噢!因此,“久坐族”應注意保護肩、腕、膝、踝等關節部位,預防關節炎。

2、肥胖者

肥胖的人容易發生膝部內翻畸形,使膝關節兩側間隙負重不平衡,導致膝蓋退行性病變。

尤其是老年肥胖者,長期積累的勞損和一些微小損傷,可導致軟骨下骨的硬化,影響關節軟骨對關節負重的抵抗力,導致軟骨退變,進而發生骨關節炎。

3、手機黨

經常使用手機的年輕人,因手指長時間觸控手機螢幕,做同一動作,很容易誘發腱鞘炎,而腱鞘炎與關節過度勞損有著密切的關係,常發於手掌關節及拇指根部。其症狀是手指麻木、水腫、刺痛、敏感性下降、握東西時感到困難等。

4、時尚愛美黨

高跟鞋女士,很多愛穿高跟鞋的女士也是關節炎的常見人群。穿高跟鞋尤其是2英寸高或者更高的鞋子會透過改變腳 踝、膝蓋、臀部和身軀的關節位置而改變身體姿勢,容易使關節受到衝擊,導致關節炎。

所以愛美的女士,不要長期穿高跟鞋,並應適當按摩腳的穴位哦!

愛穿短褲短裙的女性,一些女性不論春夏秋冬,都以裙裝為主,殊不知肌肉和關節長期暴露在室外,不斷受到風溼、風寒等影響,易導致肢體麻木、關節痠痛,長此以往會造成慢性風溼性關節炎。

5、特殊職業人群

一些特殊職業人群,如職業運動員、礦工等,長期處於半蹲或蹲位,易引起膝、肘關節骨關節炎發生。

養護關節要趁早,且行且珍“膝”~

關於關節炎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用進廢退”,關節越用越活

健康在於運動,然而對於患上關節炎的人群來說,骨關節炎的特徵是關節軟骨磨損退化。應當適度運動,避免關節負重,以免加速關節磨損。關節軟骨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因此做好早期預防很重要。

誤區二:關節炎需要大量補鈣

骨關節病的本質是關節發生退變,關節軟骨過度磨損。而鈣和膠原蛋白長期流失容易造成骨脆性增加,易發骨折且不易癒合。骨關節炎則是由於關節表面的軟骨發生退變、磨損、剝落,引起關節周圍以及軟骨下骨發生增生、硬化、骨贅形成、囊性改變。骨骼要健康,營養需全面。單純補鈣是不夠的。關節有問題,還需要補充軟骨營養素。

誤區三:藥物可以迅速治療關節炎

關節炎作為一種嚴重的慢性病,發病過程緩慢,其治療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治療痛症的消炎藥僅能對症治療疼痛,並不能延緩關節炎疾病進展,同時還容易引起併發症。預防及治療關節炎,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修復關節軟骨,減少磨損。氨糖是形成軟骨基質的基本成分,30歲以後人體內氨糖不斷流失,需要外源性補充。

愛關節的四個貼士

1、保暖

天涼好個秋。秋冬時節,寒氣加重,關節處更應注重保暖,可不要一味追求“美麗凍人”。愛護關節要注重生活健康,加強早期預防。

2、運動

適度運動可以強身健體,但運動前要做好關節預熱,最好選擇一些低強度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戶外舞蹈等。避免長時間、高強度、高負重的活動給關節造成負擔,從而加劇關節軟骨磨損。

3、睡足

如果已經發現關節炎的苗頭,要多注意休息,不要讓關節長時間處於運動狀態,避免過度鍛鍊導致關節損傷。

4、吃對

單純的補鈣並不能緩解關節炎病症,要想緩解關節不適,改善膝關節炎,重點是補充軟骨保護劑。

專家建議

1、腕關節和手關節:“長做抓握+活動手腕”

2、頸關節:“注意姿勢,多做操”

3、肩關節:“走路擺臂,舉手拉伸”

4、肘關節:“拉伸舉重多注意”

5、髖關節:“運動前先熱身,左右擺動”

6、膝關節:“少負量,控制運動量”

7、踝關節:“少穿平底鞋,多扭動腳踝”

無論是類風溼關節炎還是其他型別的關節炎,預防為先。慢性疾病隱匿性都很強,所以需要早發現早治療,才能不至於病情發展到後期的難以控制的地步。

宣告:文章來源於網路,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 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謝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