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初學中醫,一定不要從偏門、窄門進來

I

導讀:

歷時近兩年,《靈蘭·中醫築基100講》終於更新結束啦!106講55萬字正課內容,20餘講答疑課程,外加10餘講加餐課程,滿滿乾貨,可見老師的用心與付出,希望門課程可以帶您走入中醫大門。(編輯/小萌)

01

碎片 VS 系統

對於大部分愛好者而言,學中醫的途徑無非兩種:看書自學和媒體訊息。一般的愛好者,喜歡看一些養生的公眾號或者電視節目。今天學一個穴位,明天學個妙方的,記了一堆知識點,但是隻會比葫蘆畫瓢,不知道穴位或者方子背後的原理,遇到沒有見過聽過的情況就不會處理了。

還有一些愛好者,會買一些專業書籍學習,但是中醫是一門實踐的科學,在沒有師傅領路的情況下,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是很難的。

在教導了許多中醫愛好者之後,王蓄之老師發現,

碎片化地學習中醫,很難真正反哺到你的生活。

首先,面對各種生活中的小毛病,如果不具備全域性視野,很容易出現方向性、原則性的問題。

比如,有人告訴你他上火了,我們能上來就給他清熱嗎?不行的,首先需要判斷是真的有火,還是氣虛、陰虛表現出來的虛火。只有認識全面,才能避免一些原則性的錯誤。

而且,對中醫學習者來說,最初能從正門進來,對以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如果是從一個從偏門、窄門進來的,你的視野可能會變得很侷限,看不清整個中醫的面貌。

王老師曾經遇到過不少自學中醫的愛好者,自我感覺很好,甚至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感覺,其實是眼界不夠。

為了解決愛好者們學習上的問題,王蓄之老師在築基課中,從

中醫的基礎理論、診斷方法、中藥、方劑以及常見疾病

,五個方面入手,帶大家構建中醫學習的知識網路,建立完整的中醫思維結構。

在這個體系裡,各個不同流派、不同觀點的醫家,都可在最大程度上達成共識。學員如果以這種端正的方式入門會有很大好處。

接下來,有了這套紮實的理論基礎,再聽到各種“傳說”的時候,你心裡大概就能有個數,就不至於輕易被人忽悠了。中醫講究各家學說,有些流派就強調補腎,有些就說要健脾;有些流派強調補火,還有些注重調和。作為初學者,直接接觸上面的哪一家,都會覺得挺有道理。

畢竟,任何一個流派都有自己不足的地方。如果想深入學中醫,一定要打好基礎、建立框架,有了全域性的視野,你才會更清楚自己下一步的路,該怎麼走。

02

系統端正?中醫也可以很有趣!

打基礎、建框架,聽起來一板一眼,卻不代表枯燥乏味。

王老師說:“中醫非常有意思。你只要留意去觀察,會發現中醫講的許多道理,和生活都是相通的。”

課程節選

中醫講肺有通調水道的作用。這個作用的基礎,可理解為肺臟的位置最高,而且長的像個大蓋子一樣,特別像我們生活中的水塔。高高的,圓圓的,負責把水送到各家各戶。如果把這個比喻,引入到肺臟功能的講解裡,我們對肺在水液代謝過程中的作用,一下子就形象起來了。

初學中醫,一定不要從偏門、窄門進來

再比如學習天麻的功效。你會注意到它地下的根很飽滿,上面的莖筆直、沒有葉子嗎?你想,它的底盤這麼穩,上面又不招風,就算風再大它也可以巋然不動。所以它還有個名字,叫定風草。當我們遇到一些風證的患者,比如手一直在抖,頭一直在搖,吃這種定風草,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這樣,藉助生活中的一些體驗,幫你來認識中醫,非常有意思。很多對中醫專業的學生都有難度的概念和理論,王老師都把它們放在一個故事裡,理解起來會輕鬆許多。這也是他在靈蘭築基課中,特別喜歡

打比方、講故事

最重要的原因。

03

精簡vs加料

都說中醫難學,尤其是脈診,王老師也曾深受其苦。上學時,對二十多種脈象的體會雲裡霧裡,臨床也是指下難明。直到他讀博士時專注研究《內經》才有改變。

他發現,在《黃帝內經》裡,今天學習的二十多種脈象,大部分都沒有。那個時候看脈,主要就看六種脈象:

緩急、小大、滑澀

。其核心是用一些簡潔的基本脈象,而不是一套看上去很複雜的脈象,來判斷人體的氣血狀態。這一點對王老師特別有觸動。

在後來的臨床和教學中,他開始考慮,到底哪些脈象才是最基礎、最常見、最重要的。最後他選定了5種,適當擴充套件可以是7種脈象。

你把這5-7種脈象掌握好,臨床上絕大多數情況,就可以應對了。從以往的教學經驗看,即使是零起點的中醫愛好者,都能基本掌握。

與精簡相反,王老師在每講兩節課後進行一次答疑加餐。因為,他特別認同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

怎麼體現思考呢?最直接的就是問。能提出問題,就說明你在學習之後認真思考了。有提問的學習,才會更有成效。一問一答的過程中,讓靈蘭 · 中醫築基100講變得更豐富,也更深入了。

答疑節選

有同學問:本來自己不想喝水,但是泡腳之後就想喝水了,這用陰陽怎麼解釋呢?王老師從陰陽互生的角度,又是打比喻又是講道理,足足給答了1300多字還意猶未已。

試聽答疑內容請點選:

答疑:下半身出的疹子,是溼熱還是水溼?00:0007:00未加入話題

04

一個人vs一群人

俗話說,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在我們《靈蘭·中醫築基100講》的學習群裡,雖然大部分的同學都是中醫的愛好者,但都是熱愛學習,熱愛思考的學霸。

學員手寫課程筆記

初學中醫,一定不要從偏門、窄門進來

初學中醫,一定不要從偏門、窄門進來

群內討論和

病案實戰訓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