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家庭軟暴力

“爸爸媽媽,請理解我,否則,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相對於軀體或性虐待的外顯,情感虐待或忽視在家庭暴力裡往往是隱形的,容易被人忽略,但其實並不少見,且嚴重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尤其對於兒童青少年。

# 案例分享#

一個14歲的男孩在媽媽、爸爸、外公、外婆陪同下走進診室。媽媽主動說“醫生,我兒子學習很優秀,現在初三了,曾經鋼琴X級,代表學校參加……(此處省略數千字)。今年春節後,他突然不去上學了,要求到醫院看病。當時我們去了,醫生說有焦慮抑鬱,給了藥物,吃上挺好的,恢復上學了。

考試成績也挺好的,最近又參加辯論比賽……(此處省略上千字)。但最近1周,遇到了一點事情,又不去上學了,所以我們來了”(20分鐘過去了)。整個過程中,男孩帶著誇張的耳機,低頭看手機。

在要求家人離開診室後,男孩一下子開啟話匣子,並流淚控訴:“醫生,我真的受不了了,我父母就是偏執,我一旦不聽話,他們就覺得是我的問題,我的錯,反覆說我,直到我聽從他們的。我這幾年其實一直都不好,我都忍著,但我現在真的忍不下去了,我真的受夠了。

有想過自殺,但我不想說,他們知道我怎麼想自殺的”。透過評估,男孩的抑鬱障礙達到了重度。

在男孩同意下,醫生同家人說“孩子情緒問題很突出,甚至有自殺想法,但他不想說這部分,你們知道嗎?”媽媽說 “知道、知道,他3天前打算服藥、跳樓的,被我們攔住了,他此前都挺好的,非常聽話和努力……”

看看時間,過去至少30分鐘,在男孩的暗示和醫生的直接詢問下,家人才說到最緊急和重要的情況——他用極端的呼救方式——自殺行為,在表達“爸爸媽媽,請看看我,求求你們,要不然,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不難想象這個男孩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曾經用溫和的方式表達過自己的情緒不好,但父母可能都忽視了(“我們看不見、看不見,我家孩子很上進、很優秀……不停地催眠自己和周圍的人”)。

只有在男孩用了這樣的極端方式來預警和求助,才被關注到。即使這樣,就診過程中,家人依然大篇幅述說自認為的重點,醫生當時體驗到了一種,似乎和男孩同樣的感覺——無助、無奈,甚至一些憤怒……

家庭軟暴力

虐待分類

一句經典的、父母常說的話:“這是因為我們愛你,都是為了你好,你要理解”。這讓情感虐待和忽視披上了愛的外衣。

其實,相對於軀體虐待的外顯,情感忽視或虐待往往難被注意到,但更是“殺人不見血的刀”、“傷人於無形”。這樣的情感忽視,其實也是一種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可分為軀體虐待、情感虐待或忽視、性虐待。在現實生活中,情感虐待和忽視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是,比較隱諱地不斷打擊孩子:告訴孩子他們看起來很愚蠢;暗示他們的理想不切實際和瘋狂;讓孩子做他們能力之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De Zuluera將情感虐待定義為:“粗暴對待孩子的一貫負性關注形式,包括反覆的批評、輕視,或者食言、拒絕等缺乏關心的表現。”

抑鬱成因

案例中,男孩的媽媽覺得很委屈,說,“醫生,其實我們沒有特別要求他的考試成績,但他自己做不到,就特別的生氣,受不了,就抑鬱了。”然而,有一些“家風”是潛移默化的,不用說出來。比如父母都是自我要求很高的人,那麼孩子也會學到這樣的方式。

同時,如果父母出於“愛的名義”,過度照顧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背後可能傳遞的資訊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那麼,孩子也會認同,自己也許真的不夠細心,不能使得周圍人放心,自己不夠好,要拼命證明自己可以的……

那麼,自我要求高與自我不夠好之間的矛盾,不斷上演,如此反覆,如同軟刀子慢慢的磨著。一刻不允許自己放鬆,拼命學習努力證明自己,終有一天孩子累倒了,受不了了,上面案例提到的現象就不難發生了。

家庭軟暴力

建議

也許有些人讀到這裡,會不贊同上面的觀點,認為孩子不都是這麼教育出來的嗎?當然,這樣的迴應也不完全錯,只是每個孩子不一樣,要 “因材施教“。面對孩子不同的特點,家長也要有不同的教養策略,沒有萬能鑰匙。

舉個例子,不是每個經歷過汶川大地震的人,都會出現心理問題。但如果孩子存在敏感情緒特質,又經歷了汶川大地震,可能就會出問題。

所以,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內心,根據他們的特點,在理解他們想法和特質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養育策略。不要輕易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在傷口上撒鹽”,避免家庭軟暴力。

家庭軟暴力所帶來的傷害,雖無法立即顯現,但深遠而綿長。可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養成,黯淡他人生的底色。

雖不激烈,但長年累月的情感虐待,每分每秒的情感忽視,會阻斷情與愛的流動,甚至讓孩子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讓我們從現在就開始正視問題,發生改變,主動建立積極的情感關注,改善家庭互動模式,為孩子提供無條件的理解、接納與包容,並讓孩子看見你的改變。

參考文獻

1。虐待,原著 Moria Waker,主譯 胡連新,人民衛生出版社

各位親們,精神衛生答題小遊戲正式上線啦,大家玩起來哦!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事部

國家精神衛生專案辦公室

作者:徐佳

單位: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原文釋出時間:2021年11月25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