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乾貨|探索青少年健康殺手——猝死的病因及防治

兒童和青少年心臟性猝死發生的年齡範圍在3~25歲,常發生於症狀發作後數分鐘甚至更短暫時間內,復甦成功率低。患者可完全沒有症狀,可有心悸、胸悶等非特異症狀。首發症狀即為猝死,或直接暈厥、心源性休克。

青少年心臟性猝死的病因

與成年或老年人心臟性猝死中80%與缺血性心臟病相關不同,青少年心臟性猝死的病因以器質性心臟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先心病等)為主,其次是冠狀動脈異常起源(左主幹起源於右冠竇、肺動脈),還有先天性離子通道病等,此類患者心臟結構正常,故容易漏診。

1. 器質性心臟病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青少年心臟性猝死的最常見病因,好發於運動員。HCM自然病程可很長,但死亡高峰年齡在兒童及青少年階段。

擴張型心肌病可導致青少年心臟性猝死,預後不良。擴張型心肌病可在心衰症狀出現之前以猝死為首發表現,5年死亡及心臟移植率達46%。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在10~20歲心臟性猝死人群中佔30%,是青年人群及運動員運動中猝死的第2位常見原因。臨床應重視右室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特別是對多源性或不典型部位的右心室心律失常患者,應仔細檢查心臟超聲、核磁甚至基因檢測等,以確定或排除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診斷。

2. 冠狀動脈異常起源是第二大原因

冠狀動脈異常分型

冠脈開口異常:包括左冠或右冠起源於對側竇、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左主幹起源於右冠竇

冠狀動脈開口於:肺動脈、左室、右室升主動脈或主動脈弓

單一冠狀動脈

冠狀動脈嚴重肌橋或內膜下走行

冠狀動脈內異常:先天/出生後閉鎖、狹窄、發育不良

冠狀動脈瘻

左主幹起源於右冠竇的分型包括肺動脈前走行、主-肺動脈間走行、室間隔內走行、主動脈後走行、主動脈壁內走行。

診斷方面,患者使用超聲心動圖可觀察冠狀動脈開口是否有異常,無法確定者可使用冠脈CTA,價值很大,可發現多種異常,此外,冠脈造影的準確性高也可選擇。

3. 遺傳性室性心律失常

遺傳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分類

無器質性心臟病:長QT綜合徵、短QT綜合徵、J波綜合徵(包括Brugada綜合徵、早期復極綜合徵)、原發性心臟傳導疾病(PCCD),以上疾病可透過心電圖異常發現;以及兒茶酚胺敏感性室速(CPVT)、原發性室顫、嬰幼兒猝死(SIDS),常規檢查無異常。

合併器質性心臟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心肌病。

心電圖診斷

常規心電圖(12導聯)的診斷價值大。動態心電圖和植入式Holter需較長時間(24~72 h),價值類似於常規心電圖。運動心電圖與交感神經興奮相關,可評價藥物療效,需正視可能的風險。

心臟猝死復甦後的評估與遺傳性諮詢

復甦後應經過具有遺傳心律失常背景的心內科醫生進行評估,諮詢基因篩查。復甦成功或猝死者,如果年齡

醫生詳細詢問病史、家族史,進行全面並有針對性的體格檢查:心電圖(多次)、超聲心動圖、運動試驗、Holter(包括植入式)、時間記錄器運動試驗、藥物激發及抑制試驗、心臟核磁(結構心臟病)、電生理檢查。

總結

青少年猝死的病因和發作特點有特殊性,容易引起醫患、學校糾紛,後果嚴重。

重視病因檢查,遺傳性心律失常不那麼罕見,仔細的臨床及心電圖和影像學評估、結合家族成員的篩查和基因檢測。

高危患者早期識別、正確危險分層、預防及治療推薦極為重要,正確評價、預防及處理促發因素。

加強基因學及臨床多中心研究,合理使用外科、藥物、介入或器械(ICD)治療。

1。 吳林。 青少年猝死的病因與防治策略。 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二次全國心血管年會2020。

2。 何培欣, 吳林, 蔣捷。 青少年心臟性猝死的病因、預防與治療。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8;46(8):665-667。

乾貨|探索青少年健康殺手——猝死的病因及防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