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作者:穎寶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前排提醒:這不是偶像劇!別期待在這裡看到瑪麗蘇劇情。/《offer 3》

“這麼大的腫瘤,除了對視力有影響,你認為可能還會導致什麼症狀?”主任問道。

醫生沉默,低頭盯著病歷。

“你什麼都不瞭解,難道你這個病史主訴,是從門診抄來的?”主任生氣了。

醫生繼續沉默。

這一幕發生在醫院裡,主任在科室裡當眾指出醫生的不足,其實是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鐘的常態。

但足以讓圍觀者們,大呼“窒息”。11月9日,職場觀察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3》(下稱“offer 3”)開播,第一集就帶出了#OFFER 3好緊張# #吳磊替人尷尬#等熱議話題。

影片彈幕區裡,網友更直言“我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看得吳磊用腳趾頭摳出了別墅。

“我喘不過氣啦!”

與前兩季的律師主題不同,本季聚焦醫務行業。

鑑於醫生職業的特殊性,8位外科醫學生需通過歷時一個月的考核,去競爭2個面試名額,而不是轉正offer。綜藝錄製完畢後,醫學生還要接受臨床評估,才有機會入職醫院。

但星光熠熠的配方沒有變。實習單位“浙大二院”,“自然指數”全球百強、全國四強,更是浙江省西醫發源地;實習的8位醫學生,不但全員碩博,而且有的26歲已是博士後、有的已擁有醫療發明專利、有的來自四代行醫家族。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全員碩博!看完面試片段,我就開始感慨“又是來人間湊數的一年”了。/《offer 3》截圖

正當觀眾以為,這將又是一季“令人自卑的offer”時,導演卻將鏡頭一轉、對準各科室的社死場面。

醫學生最怕的,就是導師突然提問,而且是連環提問。

在《offer 3》第一集,肝膽胰外科的導師帶3位醫學生查房。來到一位剛做完手術的患者病床前,導師問:“這個病房的病人,誰比較熟悉?”

3位醫學生看著空白的筆記,顯然都沒有提前做問診工作。汪葦杭試圖打破沉默:“這個病人的恢復情況比較樂觀……”

導師打斷了他的話:“什麼叫比較樂觀?”

“就是……情況沒這麼複雜。”

4人相顧無言,氣氛逐漸凝固。

接著,他們去問診了一位黃疸患者。導師問:“他手術後黃疸指數降到多少了?”

醫學生王蕊支支吾吾地說:“我看他取出了直徑1釐米的結石……”

“具體數值呢?”

醫學生謝旭超想救場:“他的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還是有點高。”

“所以跟術前比,黃疸指數到底是下降了,還是繼續增高?”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不只有醫學生會被提問,連主治醫師也會被主任突然cue,而且是用最可怕的“三連句式”——你認為該怎麼辦?為什麼這個方法可行?誰做過實驗論證可行性的?

醫學生被導師問住後,冷場只是小事,被當眾大聲訓斥才最讓人顫抖。在神經外科的術前討論會上,科室主任罵人的話,一句比一句令人傷心——

“這個病例的具體治療方案是什麼?你不要拿出去被人家笑話了。”

“主訴不是一個這麼簡單的過程。千萬不要搞錯,別張冠李戴的!”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當著十幾位醫生的面,輪著訓斥。/《offer 3》截圖

肝膽胰外科的主任也不留情面,看到醫學生在打結訓練中沒表現好,他直接開罵:“在門口找個‘殺雞殺鴨的’,都比你打得好!”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臨床實踐期間,如果真的想不起課本知識,能不能現場查書呢?醫學生李不言就試過在導師面前翻筆記,結果被呵止:“把紙丟開,拿腦子!”

醫院外,嘉賓周深倒吸一口涼氣。曾就讀護理學專業的毛不易,則露出感同身受的眼神:“以前我交班的時候都很緊張,如果被主任問到一個沒準備好的問題,就會特別想‘死’。”

醫學生們的山一般的壓力,把螢幕外的觀眾,也壓得喘不過氣。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節目裡,周深講起在烏克蘭攻讀牙醫專業的往事,後來覺得學醫太辛苦,才轉到了音樂專業。/《offer 3》截圖

真實就是,

不存在主角光環

為什麼《offer 3》能觸發觀眾如此強烈的共情感?因為真實——

沒有主角光環、沒有謎之運氣、沒有一飛沖天劇本的真實職場。在這裡,高材生也不斷地撞南牆,甚至被“虐得脫了一層皮”。

醫學生劉暢,博士就讀於浙江大學,目前在浙江大學的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導師在面試時,對她的評價很高:“以後將成為科研型人才。”她的短板也很明顯:沒有臨床經驗。

實習第一天,她的學霸自豪感就被踩進了泥裡。當時她正在研究一位患者的心電圖,導師在旁邊考她問診思路:“你需要了解哪些資訊?”

劉暢提出“有無既往冠心病史”和“除了胸悶,還有哪不舒服”兩個寬泛的問題,就不知該如何繼續獲取資訊了。

反而是另一位剛考上碩士的醫學生高尚,懂得從患者的生活角度出發提問:“近期有胃出血嗎”“有吃阿司匹林嗎”“為什麼會吃阿司匹林”……循循善誘地聊下來,高尚已經掌握了病患的大致情況。導師也滿意稱讚:“你問到點子上了。”

劉暢越來越沉默,她不是想讓風頭,而是習慣了閱讀直接給出結論的文獻,忽略了“套出答案”的過程。導師想給她展示的機會,特意看著她問道:“瞭解情況後,你打算怎麼處理這個病患?”

她不敢轉頭看導師,因為依舊答不上,只能自嘲“我現在一問三不知”來化解尷尬。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劉暢被問到雙目無光。/《offer 3》截圖

站在病患的床前,劉暢的表現也不佳,連“問診前先核對患者資訊”這一基礎步驟都沒做到。

一天下來,劉暢的眼睛失去了光芒。場外嘉賓胡海泉心疼地說:

“有時候,帶著過分驕傲進入職場的人,可能是被打擊得最嚴重的人。”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博士後“社死現場”。

感到失落的高材生,還有李不言。

他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博士二年級學生,把知識點背得滾瓜爛熟,以至於給新患者做入院檢查時,做了全套的神經系統查體——從視力檢查,到臀大肌肌力測定,足足檢查了一個多小時。

導師在一旁都無奈了:“做查體時,要有指向性地查。”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即使導師笑眯眯地看向你,說出的話,也有可能“超級毒”。不過啊,嚴師才能出高徒。

這類頻頻被否定的劇情,在《offer 3》中上演了多次,雖說都發生在醫院裡,但與多數人的職場經歷有所共通——出了社會才知道,學校裡的成績不管用了、遇到的問題不再侷限於“考試範圍”了,更加沒有“唯一的答案”了。

《offer 3》呈現了職場新人的窘況,讓我們感到共情,也“摘掉”了醫生的光環,讓我們目睹他們的工作過程。

其實醫生也是普通人,需要一路打怪升級,才能從小白熬成大神。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吃過更多苦。有網友在評論區說:

“作為行外人,我都替他們感到辛苦了,更何況他們身在其中。”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觸發共情的,

遠不只職場窒息感

《offer 3》有個關聯熱搜話題#實踐前後對比#,網友將醫學生們面試、上班一天後的精神狀態截圖,對比後發現後者黑眼圈嚴重、眼皮耷拉,彷彿失去了元氣。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打工哪有不累的,是醫學生們太嬌氣了嗎?真不是。前文也提到,醫生是一個極為特殊的職業。

特殊在哪裡?

首先,是由醫療行業的終身學習、零容錯特點,導致的“內卷”。任何職業都可以躺平,唯有醫生不可以。

場外嘉賓、眼科醫生陶勇,在《offer 3》裡描述了醫生的進階步驟。

成為醫生前,醫學生需要讀完起碼5年本科、3年碩士、3年博士,再透過3年的規範化培訓。博士學位只是敲門磚,想留在三甲醫院依舊很難,需要透過簡歷篩選、簡歷復篩、筆試和心理測試4道關卡,“像我們朝陽醫院的眼科,每年大概有100多位應聘者,最後只招一位”。

入職醫院後,醫學生都要從住院醫師做起,然後一步步升上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陶勇說:“平均年限我不敢說,運氣好的話,做到主任醫師需要15年。”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從醫學生進階到醫生,到底有多難?運氣好的情況下,也要在學校泡14年,進入醫院再鍛鍊15年,累計29年才能出一位主任醫師。

所謂“好運氣”的15年,是用無數個驚心動魄的急救夜、無數篇SCI論文,甚至犧牲自己的健康換來的。

紀錄片《中國醫生》中,朱良付是河南省人民醫院的腦卒中救治組組長。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發病快、致死率高,這要求醫生必須24小時保持精神緊繃狀態。

作為組長,朱良付更是經常剛在飯桌前坐下、剛躺上床,就被一個電話叫回醫院。他做過時間最長的手術,是從早上一直做到深夜12點。下了手術檯,他發現還有16臺造影手術在排隊,於是又站著做到隔天清晨5點。

據2017年釋出的《中國醫生生存現狀調研報告》,中國超50%的醫生表示曾一週工作超60小時、25%的醫生平均一週工作超80個小時,後一組資料意味著,每天工作11。4個小時、全年無休。

參與錄製紀錄片時,朱良付小聲跟攝影師說:“有時候,我擔心自己會突然死掉。”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當然啦,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中國醫生》劇照

另一個特殊的體現,是大眾對該職業的人格要求——醫生不但要專業,而且要有一顆涵蓋所有美好品質的心。

朱良付曾被一位老太太投訴“害死了我家老爺子”,並被當面威脅“我想把你撕成碎片”。現場,朱良付沒有為自己辯駁,因為真相全在醫療記錄裡。他選擇了一邊捱罵,一邊給老太太檢查心臟。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醫生都摒棄七情六慾了嗎?當然不是,好不容易從醫學院畢業,工作後卻因精神壓力過大,選擇轉行的醫生不在少數。據《柳葉刀》公佈的研究資料,2005-2015年間,中國25-34歲的醫生數量,在醫生總量中的佔比,由31。3%下跌至22。6%。

而選擇堅持下去的醫生,皆因太過熱愛這個職業。《offer 3》場外嘉賓易立競感慨道:“如果不是熱愛的話,我無法想象他們怎麼承受下來。”

《offer 3》上方飄過的彈幕裡,出現最多的詞語,就是“窒息”與“共情”。

窒息於醫院裡的嚴肅氛圍;共情於打工人的艱難處境,以及醫生職業觸發的集體崇敬與心酸。

搭建醫患之間的共情橋樑,或許就是這部綜藝的目的。不要把他們當聖人,把他們當普通人吧。

今年最窒息的綜藝,來了!

曾經一點都不瞭解醫生,但現在我瞭解了。以後遇到掛號慢、看診排隊久的情況,我都會想起螢幕裡,那一張張疲憊的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