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血糖 23 mmolL,尿酮體“+”,該如何分型?

血糖 23 mmolL,尿酮體“+”,該如何分型?

這種病例,你遇到過嗎?

中年男性,體型肥胖,短期內體重下降約 10 kg,伴有口乾、多飲症狀,

多次門診測血糖波動在 20 ~ 25 mmol/L 之間,入院後測隨機靜脈血糖 23 mmol/L,尿酮體(++)

血氣分析未見異常,糖化血紅蛋白 15。2%,空腹 C 肽 0。72 ng/mL,空腹胰島素 84。7 pmol/L,2 小時 C 肽 0。98 ng/mL,2 小時胰島素 79。5 pmol/L。

甘油三酯 2。0 mmol/L,總膽固醇 6。17 mmol/L,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素自身抗體 (IAA)、胰島細胞抗體(ICA)均陰性。

該患者糖尿病合併酮症診斷明確。

診斷很明確,但是 ......

根據診斷,予以胰島素降糖、大量補液後患者血糖趨於正常,症狀消失,

但對於「糖尿病分型」,我們犯難了。

患者以「酮症」發病,體型肥胖,不好歸為「1 型糖尿病」,也不像「2 型糖尿病」。至於「成人遲發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起初口服降糖藥物有效,後期需要胰島素治療,也不符合。

最後查閱文獻發現該類糖尿病稱為

酮症傾向的 2 型糖尿病(ketosis-prone type 2 diabetic,KPD)。

酮症傾向的 2 型糖尿病

對於酮症傾向的 2 型糖尿病(KPD),1987 年 Winter 等人對其在美國的一組非裔糖尿病患者中進行了首次報道,後來隨著臨床醫生關注度增高,在美國土著人、日本人、中國人、西班牙人中等相繼報道了類似病例。

這類患者以

「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及自發性酮症」

起病,體型肥胖伴有代謝異常,並缺乏胰島細胞自身免疫的證據,其生化特點及轉歸既不同於經典 1 型糖尿病,又不完全類似於 2 型糖尿病。

早期對它有很多不同的稱呼:不典型糖尿病、Flatbush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的肥胖糖尿病、酮症傾向的 2 型糖尿病等,目前多數文獻以酮症傾向的 2 型糖尿病(KPD)來命名。

KPD 的發病率及患病率尚未明確。

KPD 的分類

KPD 目前存在4種分類方案: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分類方案;改良 ADA 方案;基於體質指數(BMI)分類方案;A β 分類方案。

目前以華盛頓大學 Baylor 醫學院提出的

「A β」分類

常見:根據有無自身抗體(包括 GADA、ICA、IAA 等)和 β 細胞功能,將其分為 4 類:

(1) A+β+:自身抗體陽性而胰島功能存在。

(2) A+β-:自身抗體陽性而胰島功能缺失。

(3) A-β+:自身抗體陰性而胰島功能存在。

(4) A-β-:自身抗體陰性而 β 功能缺失。

有學者認為該分類預測 β 細胞功能儲存狀態最準確,敏感性為 99。4%,特異性為 95。9%,故臨床中常用。

KPD 的發病機制

Mauvais-Jarvis 等認為,

「高血糖」

是導致胰島 β 細胞功能暫時性急劇下降並且發生酮症的主要原因。

正常血糖背景下生理濃度胰島素可刺激骨骼肌蛋白激酶 - 1(AKT - 1)和蛋白激酶 - 2(AKT - 2)磷酸化,在急性高血糖階段,AKT - 2 表達和磷酸化受損,而在緩解期均有改善。

由此推斷,AKT - 2 對胰島素反應降低可能是 KPD 患者產生胰島素抵抗的原因。

「糖毒性」

導致骨骼肌胰島素訊號轉導減弱,骨骼肌葡萄糖攝取缺陷,進一步加劇高血糖,持續升高的葡萄糖造成胰島 β 細胞脫敏和胰島素分泌受損。

「脂毒性」

指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水平急劇上升導致胰島素抵抗現象,其也可能是導致肥胖患者發生酮症的重要機制之一。

肥胖患者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癥(TG),後者可反映血漿遊離脂肪酸 (FFA) 水平的升高,而 FFA 的升高可抑制肝糖利用,下調肝胰島素受體,減少胰島素的結合,導致肝胰島素抵抗。

在外周肌肉中,FFA 氧化增加,可透過葡萄糖脂肪酸迴圈,減少外周組織葡萄糖的利用,形成胰島素抵抗。KPD 患者中升高的 FFA 可導致胰島 TG 沉積,引起胰島素分泌減少,從而導致胰島 β 細胞凋亡。

此外,Sobngwi 等研究發現,KPD 患者存在葡糖糖-6-酸脫氫酶 (G6PD) 缺乏,G6PD 可以抵抗氧化應激的發生,它的缺乏提示可能與酮症的發生有關。

還有研究指出該疾病可能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性激素有關。

有什麼臨床特點嗎?

KPD 患者的酮症誘因常不明確,

多急性起病,血糖較高,有明顯的多尿、多飲和體重下降表現,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

平均年齡 40(33 ~ 53) 歲,男性多於女性,常有糖尿病家族史、體型偏胖、自身抗體陰性等特點。

KPD 患者

「胰島功能呈一過性下降」

,在糾正血糖後可一定程度恢復,並非終身依賴胰島素治療。

該如何治療?

KPD 的治療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致:

降糖補液,維持電解質平衡

Umpierrez 等發現,在新診斷的肥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有效胰島素治療 9 周後,有 70% 的患者可中斷胰島素治療,後期僅靠飲食運動及口服降糖藥使血糖長期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

一點進階攻略

KPD 與普通 2 型糖尿病相比,

存在更嚴重的胰島素抵抗及胰島 β 細胞的功能損傷,由於其胰島功能呈一過性下降,應在血糖平穩後再次評估 β 細胞儲備功能。

另外,對其發病機制和遺傳學需進一步深入研究,有利於制訂更適合臨床應用的糖尿病分型。

編輯 | 琦敏

題圖 | 站酷海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