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穿刺部位上移“一小段”,介入手術前進“一大步”

近日,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王暉主任醫師、戴振華主任醫師團隊通力合作,成功為右冠狀動脈完全閉塞狹窄的63歲的朱先生(化名)進行了雙側遠端橈動脈造影並開通閉塞血管這一高難度CTO(右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治療。僅僅是穿刺部位上移了七、八釐米,橈動脈損傷大大減少,患者舒適度明顯提高。據悉,江蘇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已經完成經遠端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診療這一高難度診療200餘例,冠脈介入診療進入新時代。

穿刺部位上移“一小段”,介入手術前進“一大步”

右冠嚴重病變,介入新途徑為患者完成高難度CTO治療

朱先生在外院透過冠脈CT檢提示右冠狀動脈重度狹窄,聽鄰居介紹專程至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王亮副主任醫師處就診,接診後遂收治入院。經右側遠端橈動脈行冠脈造影提示患者病情比外院檢查結果重很多,是典型的右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CTO),心血管內科王暉主任醫師、戴振華主任醫師、王亮副主任醫師、王驍智主治醫師團隊討論認為:該病變難度極高,要進行雙側冠脈造影指導下一步介入治療。在動脈入路上,王暉、戴振華主任醫師團隊選擇了左側遠端橈動脈入路進一步完成雙側造影,指引下一步介入治療,終於成功完成了這例高難度CTO治療。

患者手術結束用紗布繃帶即可完成傷口壓迫,回病房二小時後一病區護理團隊及時給患者傷口減壓消毒,傷口恢復良好,不影響吃飯等生活,次日便可出院,患者特別感激,為醫護團隊豎起了大拇指。

穿刺部位上移“一小段”,介入手術前進“一大步”

遠端橈動脈穿刺,讓介入治療更輕鬆

冠心病是生活中的常見病,在充分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冠狀動脈介入診療技術已成為治療冠心病的利器。以往冠心病的介入治療的途徑主要是透過大腿根部的股動脈和手腕部位的橈動脈來完成的。但從股動脈手術,容易造成出血、血腫等併發症,術後因需要數小時以上的長時間臥床,這也增加了下肢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風險。而橈動脈是目前醫生主要選擇的手術入路,相比於股動脈入徑,橈動脈入徑能顯著降低穿刺部位出血、血腫等血管相關併發症,增加患者舒適度,但手腕部位的橈動脈因為其獨特的位置,在手術後的壓迫止血過程中,病人常會感到手腕甚至手臂脹痛不適,以及發生橈動脈閉塞、血腫、假性動脈瘤、動靜脈瘻、骨室筋膜綜合徵等較為嚴重的後果。

2020年12月28日,《經遠端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診療中國專家共識》(後簡稱《共識》)正式釋出,《共識》指出,從現有的手腕部穿刺部位向大拇指方向前移約7至8釐米,便到達了遠端橈動脈部位,在這個區域進行穿刺繼而進行冠心病介入手術,可以減少對橈動脈的損傷,使患者舒適度明顯提高。術後患者腕部活動不受限,能更好地耐受術後壓迫包紮止血,且能自行完成穿衣、吃飯等動作,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穿刺部位上移一小段,介入手術史上前進一大步

遠端橈動脈穿刺手術雖具備獨特優勢,但對醫生的穿刺手法及操作技巧要求更高,術者需具備更長的學習時間和豐富的介入診療經驗。然而早在《共識》釋出之前,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已將這一技術掌握並應用於臨床實踐。目前,心內科一病區戴振華主任醫師、王亮副主任醫師、王驍智主治醫師團隊已經完成200餘例經遠端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診療,涵蓋了冠脈造影、支架植入、IVUS檢查、CTO病變、急診PCI、分叉病變等介入診療專案。

採用遠端橈動脈入路的冠心病介入手術,給患者帶來了身體上、經濟上實實在在的便利。身體更舒適:手術中患者手臂可自然放置,手術後繃帶壓迫時不影響手腕部的活動,並可以2小時就解除繃帶,極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併發症更少:經遠端橈動脈手術後,血腫、神經損傷、動靜脈瘻、假性動脈瘤發生率很低。更微創:遠端橈動脈穿刺部位在手掌背部,創口小易止血。費用更經濟:用便宜的紗布和彈力繃帶即可完成壓迫止血,為患者節約數百元的橈動脈壓迫器費用或數千元的股動脈血管閉合器。

經遠端橈動脈進行冠心病介入手術,可以說是“穿刺部位上移動一小段,介入手術史上前進一大步”。敢於挑戰、勇於創新的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醫師用靈巧的雙手將冠心病介入診療帶入經遠端橈動脈新時代,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相關專家門診時間:

戴振華 週五 上午

王 亮 週一 下午

通訊員 王驍智 胡靜雯 包彧雯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