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反覆上呼吸道感染外加頭痛的患兒,不要忽略這種疾病

我們在臨床上遇到上呼吸道感染遷延反覆、頭痛的患兒,如果只關注上呼吸道感染而忽略頭痛,容易讓治療進入誤區,並給患兒帶來痛苦。

臨床上遇到此類患者,應該如何處理,筆者結合科裡收治的一個案例,與各位兒科醫生一起討論和學習。

病例分享

患兒,女,8 歲,因「咳嗽、鼻塞、流涕 2 周,伴頭痛 1 天」入院。

現病史:

患兒 2 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呈陣發性連聲咳,無明顯晝夜節律,伴鼻塞,伴流涕,以膿涕為主,無喘息,無氣促,無發紺,未正規診治,2 天前出現頭痛,以前額、面頰部為主,無向他處反射,以晨起為甚,無發熱,無嘔吐,無抽搐,家屬重視,遂至我院門診就診,予收入我科進一步治療。患兒自起病以來,精神疲倦,胃納欠佳,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患兒既往反覆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頭痛病史。

查體:

精神疲倦,營養中等。全身面板未見皮疹及出血點,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鼻腔黏膜充血、腫脹,口腔粘膜光滑,咽充血,雙側扁桃體 Ⅰ° 腫大。心肺腹查體未見異常。頸軟,無抵抗,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雙側 Kernig 徵(-),雙側 Babinski 徵(-)。

臨床分析:

患兒出現咳嗽、鼻塞、流膿涕等呼吸道症狀,伴頭痛,結合既往反覆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頭痛病史,不能除外鼻竇炎,遂予完善鼻竇 CT 檢查,提示雙側額竇、上頜竇炎症,支援鼻竇炎診斷。另外,儘管患兒有頭痛、精神疲倦等神經系統症狀,但神經系統檢查病理徵、腦膜刺激徵均為陰性,目前暫不考慮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

最後診斷:

急性鼻竇炎。

診療經過:

予口服阿奇黴素抗感染、鼻用糖皮質激素抗炎、口服氯雷他定抗組胺、口服孟魯司特鈉抗白三烯等治療後,患兒臨床症狀逐漸改善,病情好轉後出院。

總結:

當我們在臨床上遇到上呼吸道感染遷延反覆、頭痛的患兒,需要注意警惕鼻-鼻竇炎的可能。下面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鼻-鼻竇炎的相關知識。

一、定義

鼻-鼻竇炎:指鼻腔和鼻竇黏膜的炎症性疾病。

二、解剖結構

鼻竇左右成對,共 4 對,包括額竇、篩竇、上頜竇和蝶竇,額竇、前篩竇和上頜竇合稱為前組鼻竇,後篩竇和蝶竇合稱為後組鼻竇。

反覆上呼吸道感染外加頭痛的患兒,不要忽略這種疾病

圖 1:鼻竇的面部投影(作者提供)

三、分類

1。 急性鼻-鼻竇炎:指鼻腔和鼻竇黏膜細菌感染後的急性炎症,鼻部症狀持續 10 天以上,12 周內完全緩解。

2。 慢性鼻-鼻竇炎:指鼻腔和鼻竇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狀持續 12 周以上,症狀不能完全緩解甚至加重。

四、臨床表現

1. 臨床症狀:

(1)主要症狀:鼻塞、流涕、咳嗽、頭痛。

(2)伴隨症狀:嗅覺障礙、聽力下降、行為異常。

2. 體徵:

(1)主要體徵:下鼻甲充血、腫大,鼻腔、中鼻道有黏(膿)性分泌物,咽後壁淋巴組織增生,並可見黏(膿)性分泌物附著。

(2)伴隨體徵:腺樣體和(或)扁桃體增生肥大,部分患者表現為分泌性中耳炎的體徵。

五、鼻竇炎引起的頭痛

1. 機理:

(1)鼻竇黏膜腫脹,鼻竇開口阻塞阻塞性頭痛

(2)鼻竇口阻塞,竇腔內空氣被吸收真空性頭痛

(3)竇腔內真空導致黏膜血管擴張,血清漏出張力性頭痛

2. 疼痛特點:

(1)伴隨鼻塞、流膿涕和嗅覺減退等症狀。

(2)多有時間性或固定部位,白天重,夜間輕。

(3)休息、滴鼻藥或引流改善後頭痛減輕。

3. 疼痛部位:

(1)前組鼻竇炎多位於額部和頜面部。

(2)後組鼻竇炎多位於顱底或枕部。

(3)慢性鼻竇炎不一定都有頭痛,通常表現為前額和鼻根部有發悶或發脹的鈍痛感。

六、輔助檢查

1. 鼻內鏡檢查:

診斷的重要手段。鏡下可見下鼻甲充血、腫大,總鼻道、鼻底、後鼻孔及下鼻甲表現有黏性或膿性分泌物,多來源於中鼻道或嗅裂,部分患者可見腺樣體肥大。

2. 鼻竇 CT:

CT 掃描顯示竇口鼻道複合體或鼻竇黏膜病變,密度增高。鼻竇 CT 與臨床診斷符合率高,但不能完全反應疾病的嚴重程度。

3. 病原菌檢測:

診斷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的金標準,但臨床上缺乏可操作性,未得到廣泛應用。

七、診斷標準

臨床上出現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症狀,查體見下鼻甲充血、腫大,鼻腔、中鼻道有黏(膿)性分泌物,結合鼻竇 CT 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八、鑑別診斷

注意與引起頭痛的其他疾病相鑑別,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顱內佔位性病變等。

九、治療

治療原則以藥物保守治療為主,進行綜合性治療。

1. 抗生素:

(1)急性鼻-鼻竇炎:可以選用青黴素類藥物,首選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每次 30~45 mg/kg(按阿莫西林計算),每日 2 次,療程至少 10~14 天;也可以選擇大環內酯類藥物,如阿奇黴素,每次 10 mg/kg,每日 1 次,每個療程服用 3 天,停 4 天;對一線藥物耐藥者,可選用第 2 代頭孢菌素。用藥療程建議臨床症狀控制後繼續用藥一週。

(2)慢性鼻-鼻竇炎:除非鼻分泌物呈膿性,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2. 鼻用糖皮質激素:

是急、慢性鼻-鼻竇炎的一線治療藥物,具有顯著的抗炎、抗水腫作用,常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每側鼻孔 1 噴,每日 1 次,晨起噴藥為好。

(1)急性鼻-鼻竇炎:使用時間 2~4 周,症狀控制後繼續用藥 2 周。

(2)慢性鼻-鼻竇炎:使用時間 8~12 周,症狀完全控制後進行臨床評估,可繼續使用 2~4 周。

3. 抗組胺藥及白三烯受體拮抗劑:

對急性鼻-鼻竇炎患兒存在明確的變態反應因素,特別伴有變應性鼻炎,可口服抗組胺藥和(或)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常選用第 2 代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體重<30 kg,每次 5 mg,每日 1 次,體重 ≥ 30 kg,每次 10 mg,每日 1 次;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選用孟魯司特鈉,每次 4 mg,每日 1 次。療程一般不少於 2 周。

4. 鼻腔沖洗:

使用生理鹽水或 2。3% 的高滲鹽水,進行鼻腔霧化、滴注或沖洗,可以明顯改善症狀,可作為常規治療方法,每日 3~4 次,持續 2 周。

5. 黏液促排劑:

具有稀釋黏液並改善纖毛活動的功能,療程至少 2 周。

6. 鼻用減充血劑:

對伴有持續性嚴重鼻塞的患兒可以短時間(7 天以內)、低濃度用藥,推薦使用賽洛唑啉或羥甲唑啉,禁止使用萘甲唑啉。

7. 伴隨症狀的治療:

對於鼻竇炎引起的持續頭痛,當患兒頭痛劇烈,無法忍受時可以適當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布洛芬等來緩解患兒的頭痛症狀。但切忌使用甘露醇等脫水藥物,因為鼻竇炎不會引起顱內壓升高,所以使用甘露醇等脫水藥物對緩解頭痛並無益處。

在臨床上,當遇到反覆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頭痛的患兒,注意警惕鼻-鼻竇炎,必要時完善鼻內鏡或鼻竇 CT 檢查。另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有時與急性鼻-鼻竇炎相似,但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一般在 10 天之內緩解,而急性鼻-鼻竇炎症狀可持續,所以診斷急性鼻-鼻竇炎,病程必須在 10 天以上。

參考文獻:

[1]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編委會鼻科組,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小兒學組,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 兒童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 (2010 年,重慶)[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11,46(1):7-8。

[2]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編輯委員會。 兒童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建議 (2012 年,昆明)[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13,48(3):177-179。

[3] 許政敏,王智楠,姚紅兵。 兒童急性感染性鼻-鼻竇炎診療——臨床實踐指南 (2014 年制訂)[J]。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5(7):512-514。

[4] 田勇泉,等。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 8 版)[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6-84。

策劃:syncode、春花

本文首發於丁香園旗下專業平臺:兒科時間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