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雨中送別吳孟超院士:他是天上的星星,也是人間的燈塔

極目新聞記者 趙德龍 尹鑫

影片剪輯 彭柳劉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雨中送別吳孟超院士:他是天上的星星,也是人間的燈塔”,“vid”:“c3248uygl06”,“img”:“http://puui。qpic。cn/vpic/0/c3248uygl06。png/0”,“desc”:“雨中送別吳孟超院士:他是天上的星星,也是人間的燈塔”})

5月23日,陰雨之下,“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的追悼會在上海東方肝膽醫院舉行。多位上海市民自發冒雨前來弔唁,吳老生前同事好友以及眾多學生紛紛表達追思之意。

雨中送別吳孟超院士:他是天上的星星,也是人間的燈塔

上海東方肝膽醫院

吳孟超以無盡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愛對待肝膽外科事業。醫者仁心,一個偉大的醫者不僅憑醫術救人,更憑仁愛感動世人。吳孟超先生評選為“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

吳孟超先後出版專著20餘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00多篇,先後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24項,2005年成為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醫學界第一人。

《感動中國》節目組在吳老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檯,到今天也沒有離開。手中一把刀,遊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雨中送別吳孟超院士:他是天上的星星,也是人間的燈塔

吳孟超院士

同事、弟子和市民雨中追思

5月23日一早,陰雨綿綿,上海東方肝膽醫院3號樓前搭起靈堂。3號樓正門前,白紙黑字張貼著9個字:“沉痛悼念吳孟超院士”。

雨中送別吳孟超院士:他是天上的星星,也是人間的燈塔

吳孟超院士追悼會現場

靈堂之中,遺像上的吳老身穿軍裝,露出微笑,兩旁是一幅輓聯:一代宗師披肝瀝膽力拓醫學偉業,萬眾楷模培桃育李鑄就精誠大醫。一朵朵白花在門前整齊擺放。

上海當天一直下著雨,吳老生前同事、好友、眾多學生都前來見吳老最後一面,也有不少上海市民自發前來弔唁。

前來悼念的市民稱,吳老對待病人不光盡心盡力為病人醫治,還設身處地為病人方方面面考慮。

5月22日下午,極目新聞來到上海市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醫院牆上掛著吳孟超院士照片。病友沈先生(化姓)指著吳孟超院士照片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吳院士當天便是在此駕鶴西去的,與他同住在11號樓。

雨中送別吳孟超院士:他是天上的星星,也是人間的燈塔

長海醫院牆上吳孟超院士照片

在沈先生記憶中,吳孟超院士在心血管內科住院有一段時間,22日下午,他看到吳先生遺體被抬走。該院醫護人員向極目新聞記者證實,吳院士確實在該院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

吳孟超院士雖已駕鶴西去,但東方肝膽醫院的牆上還留著他的名字,與之對應的是“成功完成國內首例中肝葉切除手術”“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榮譽。除此之外,吳孟超院士先後出版專著20餘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00多篇,先後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24項,2005年成為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醫學界第一人。

靈堂外播放著吳孟超生前事蹟影片。據瞭解,吳孟超是世界上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檯前的唯一一位醫生。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肝臟科臨床醫生,更是一位傑出的醫學研究者,我國肝臟外科醫學奠基人。

雨中送別吳孟超院士:他是天上的星星,也是人間的燈塔

吳孟超院士和楊田醫生同臺手術

20世紀50年代,吳孟超投入肝臟外科的研究,和兩位同事組成了三人“攻關小組”。他們用做乒乓球的賽璐珞當灌注材料,做成肝臟標本,並創造了肝臟解剖的“五葉四段”理論。1960年,吳孟超成功進行了中國首例肝癌切除手術。1975年,他為患者切除了重18公斤、體積為63x48。5x40釐米的腫瘤,是至今為止國際文獻報道的最大的被切掉的血管瘤。60多年間,吳孟超推動中國的肝臟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

一座無法翻越的高山

姚曉平教授今年已經86歲,是吳老的第一代學生。在追悼會現場,姚曉平教授稱,他既是吳老的老搭檔,又是他的學生。

“說吳老是肝膽外科之父恰如其分。”姚曉平教授說,一方面因吳老攻克了肝膽外科方面的一系列難題,另一方面也因為目前中國大部分肝膽外科專家,都是吳老學生。

姚曉平教授稱,吳老的離開讓人悲痛,而他全心全意關愛患者和盡心盡力醫治患者的精神,值得傳承發揚。

戴炳華是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副主任醫師,曾幫助吳老對具體患者進行管理。他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作為外科醫生,吳老對自己的雙手非常自豪,即使因為長期操作止血鉗,手指早已變形。

戴炳華最後一次見到吳孟超,是吳老在長海醫院住院的時候。“近兩年來吳老身體不好,一直在住院。即便如此,只要還能坐在病房的沙發上,他就會問我最近寫了什麼文章,看了什麼文獻。”戴炳華說。

戴炳華稱,吳孟超對醫生的要求很嚴格,希望他們“會說、會寫、會做”。擔任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時,吳孟超的日常工作非常繁瑣,但即便加班到夜晚9點,下班後他也堅持看望每一個當天術後的患者。大年初一還有一個傳統,吳老會給留在醫院值班的醫生護士、留在病房的每一個患者送上節日的祝福。“吳老是一座高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戴炳華說。

是天上的星星,也是人間的燈塔

楊田今年40歲,是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肝膽外科的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也是吳孟超院士的第四代學生。2003年,本科畢業的楊田進入醫院工作,不久便成為了吳老的在職研究生,後來還擔任了吳老的醫療秘書,近距離親近大師,也得到了親自指導。2016年,吳孟超院士當選“十大最美醫生”時,楊田還曾赴京,在頒獎禮現場代吳老領獎。

楊田說,吳老對待病人的態度,尤其是對醫學科普的重視,指引著他一路前行。

“吳老一直鼓勵我做醫學科普,他給我的空間很大。”楊田說,有些乙肝患者因為諱疾忌醫不敢來醫院檢查,因此很多乙肝造成的肝癌一經發現就到了晚期,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所以吳老一直強調,要消除乙肝歧視,就要好好科普,告訴大眾乙肝沒有那麼可怕,定期檢查非常重要。

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肝外三科主任劉輝教授也是吳老的學生,劉輝說,吳老96歲時還在做手術。因為個子不高,吳老需要踩著一個腳踏板做手術。吳老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代肝膽人,他是整個行業的“燈塔”。

2011年5月3日,第17606號小行星經國際組織稽核批准,被永久命名為“吳孟超星”。

“吳老永遠是我前行的心中的明星和前行的燈塔。”楊田說。

96歲每週至少三臺手術

吳孟鍾是吳老的堂弟,談及堂哥吳孟超,吳孟鍾數度哽咽。

22日下午1時30分許,吳孟鍾在長海醫院見了吳孟超最後一面,親自說了聲:“大哥,你放心,一路走好。”吳孟鍾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是來自吳孟超老家福建閩清的一名中醫醫生,既是吳老的堂弟,也是其“助手”,常一起討論中西醫如何結合。最近每個月,他都要來看望大哥,得知吳孟超病重後,他已在上海呆了一個星期。

“吳老為家鄉的衛生事業尤其是人才培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醫學是以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一直是當地醫生的座右銘。”吳孟鍾說,大哥處於半昏迷狀態時,聽到親切的家鄉話,還能偶爾睜開眼睛。

“他把我比作扁鵲,我說我是扁鵲弟弟。在我們看來,他不是凡人,是超人。”吳孟鍾說,大哥性格開朗,可愛又可敬,待患者如待親人。

2018年7月14日播出的央視《朗讀者》節目中,吳孟超說:“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職。”吳孟鍾回憶,前幾年,96歲的堂哥仍堅持每週至少三臺手術。

“我是一名治療肝癌的醫生,要為患者解除病痛;我還是一名軍醫,肝癌是我的敵人,而手術室就是我的戰場。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會一直看門診,站在手術檯旁,直到做不動的那一天。”2018年吳孟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96歲了,剩下的時間不多了,要把時間儘量都留給病人,只要還能上手術檯,就要為病人解除痛苦。據瞭解,當時每天吳孟超仍早上6點半起床,8點上班,中午休息1至2個小時,然後工作到晚上9點回家睡覺。

他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吳孟超曾說,中國是肝病大國,死亡率很高。在他被提為主治醫生時,要選一個固定的外科方向。他的老師裘法祖教授對他說,“現在肝臟外科還不行,中國還沒有人專門搞。”

於是,吳孟超和肝臟外科結下不解之緣,從標本研究到臨床實踐,帶領了一批醫生,在一片空白之上,建立了中國的肝膽外科。

吳孟超70餘年從醫生涯中,先後完成16000多臺肝膽手術,成功救治了近20000名患者,給無數家庭增添了歡笑、溫暖和希望。

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官方微信稱,吳老將個人獲得的1000餘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用於資助培養中青年優秀醫學人才,先後培育研究生260餘名,一大批學生成長為全國知名專家教授。

因在醫學領域裡的卓越貢獻和對醫學事業的崇高熱愛,吳老被評選為“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當時,《感動中國》欄目組在吳老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檯,到今天也沒有離開。手中一把刀,遊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如今,又一個10年過去,這匹老馬終於疲倦地休息了。但在他搭建的那張手術檯上,弟子和同行們將一代代薪火相傳,接力把更多的病人馱過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