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選醫生是一門技術活,患者和家屬該如何做才穩妥?

每個病人都想要遇到一位技術佳、態度好的醫生。如何選擇和辨別,對於病人來講,也是一門技術。

醫生專業不專業,細節說了算

醫生的每一個問診細節,都是向病人傳達專業度的最佳名片。

我的一位老師跟我講過,做外科大夫,看自己專業片子的水平一定要比放射科的大夫強才對。但凡看病,他每次都以身作則,先不看報告,自己看片子,看完片子就和病人分析病情,之後再拿出病人的影像報告做個對照,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遺漏的地方。每次病人看到大夫用記號筆小心翼翼地把他的所有結節一一標註清楚並且和前次進行對比的時候,總是對他無比的敬佩和尊敬。假設我是病人,我也會認為這位醫生是專業的。

醫生有哪些細節值得你在意呢?有幾個細節,可以幫助你判斷。

生活細節。

醫生衣著整潔得體,細節一絲不苟,每看過一位病人都會認真洗手的外科醫生更值得信賴,因為外科醫生在生活當中有點潔癖,更說明他可能在手術當中更加註意細節。另外,寫字認真好看的外科醫生會更讓人信任。從我的個人經驗來說,在我碰到的外科大夫裡,寫得一手好字的醫生,往往手術也十分漂亮。

看病方式。

如果一位醫生第一次見到你的時候,不是看你的CT報告,而是仔仔細細看你的片子,那麼至少說明這位醫生基本功是過硬的。

選醫生是一門技術活,患者和家屬該如何做才穩妥?

交流方式。

如果一位醫生看都沒看就讓住院開刀,你至少要多留個心眼。手術前是否進行了充分評估,開刀到底是不是唯一的方式,有沒有其他選擇,病人的身體能不能接受這個手術,這些問題你可能都需要了解清楚。如果這位醫生拒絕和你交流更多的細節,也沒有耐心去解釋,這樣的情況下儘量不要盲動。一定要珍惜二診意見。我認為任何疾病都值得去尋求個二診意見,也就是第二個機構或者醫生給出的意見。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減少因為醫生的主觀判斷和立場偏倚所造成的影響。

透過醫院同行的評價來側面瞭解這位醫生。

在一家醫院,要了解手術醫生,最好的方法是問問麻醉科和手術室護士的看法。他們看的醫生相對來說是最多的,因此他們自然知道哪些醫生技術精湛、颱風沉穩。

客觀看待管床大夫“太兇”

很多人在看病的過程當中會覺得醫生很兇,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醫生說話兇是因為太溫柔病人容易不當回事。

如果醫生很兇地對一個化療的病人說:“你喝的水太少了!我昨天怎麼和你說的!”病人也許就聽話了。

第二,假如醫生對病人發火,那可能說明病人某個舉動真的很危險。

醫療危險就是由一個個小細節導致的,有時候甚至要爭分奪秒才能避免出問題。病人覺得醫生“小題大做”是因為病人不瞭解自己犯的錯誤多麼危險。

另外,醫生沒有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去取悅病人是普遍現象。

在中國,醫生的工作負擔非常重,大部分公立醫院的醫生確實無法把滿足病人的情緒放在第一位,而只能把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放在第一位。

那麼,如果病人覺得自己的管床醫生太兇,家屬要判斷,到底是醫生的問題,還是病人的問題。比如說,是不是沒有完成好醫生交代的囑咐,甚至擅自違背醫囑。

另外,如果醫生對其他病人也是這樣一個態度,建議不要太放在心上。如果能在看病的過程中感受出他的專業度,從其他醫生和護士的評價中發現他是一位值得信賴的醫生,其實也是很好的結果。

選醫生是一門技術活,患者和家屬該如何做才穩妥?

醫生的情緒也應得到照顧

“為什麼醫生的情緒也要被照顧呢?我自己的情緒還沒人照顧呢,我還照顧他?”之所以要聊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大前提,就是咱們都希望病人的就診和康復過程是順利的。

很多人聽到我是個腫瘤科醫生時,會問:“你每天面對那些生離死別,會不會很難過?還是已經麻木了?”其實,這些場景已經不會給大多數醫生造成任何情緒上的波動了,反而是就診過程當中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更能擾亂醫生的心境。

有一個最常發生的場景:醫生正在看病,突然間冒出來一個排在後面的老爺子說“就開個藥”。如果醫生不開,他就會絮絮叨叨地說自己趕時間,不是火車要晚點就是要去接孫子放學。如果醫生停下看診給他開藥,正在看病的病人就會非常不樂意。醫生無論怎麼處理都沒有辦法皆大歡喜。這種情緒持續一天下來,即使是一個脾氣和態度非常好的醫生,也有可能會陷入一種奇怪的氣場當中。

假設這位醫生就是你爸爸的主治醫生,當醫生看完門診回到病房準備下班,你不由分說地衝上去問:“醫生,我能和您聊聊我爸爸的病情嗎?”我猜想你的醫生八成是這個反應:“不是聊過了嗎?我之前怎麼說的就怎麼做。”

我想你一定知道醫生比較辛苦,也一定是小心翼翼地去詢問的,但是面對醫生冷漠甚至有些厭煩的態度,你一定會內心感覺有些委屈。

實際上,這是絕大多數的衝突發生的場景,而你需要關注的有兩點。

其一,要直接、明確地詢問。

不要用“我們聊聊吧”這種開放式的聊天方式開頭,這會讓醫生覺得這個“聊聊”無法短時間內結束。如果醫生還比較忙,或者雖然不忙,但是想休息10分鐘喘口氣,他就會抗拒跟你聊。但你上來直接問幾個明確的小問題,醫生反而會給你最直接的回覆。

其二,選擇合適的時間也很重要。

我有過在半夜12點下手術檯時當天第一臺手術的家屬衝過來問手術情況的經歷。白天已經說過“手術順利”,家屬還過來問醫生,是因為內心焦慮,希望得到醫生的肯定和安慰。但不分場合和時間的詢問,是對醫生時間和精力的不尊重。

所以,在你的情緒允許範圍內,剋制自己想和醫生聊天的本能,時刻提醒自己你的目標是讓病人順利地在醫院完成治療任務,在這個前提下,適度地去理解和善待你的醫生,包括他的精力和時間。

(摘自《病人家屬,請來一下》,

王興-著,上海譯文出版社)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