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楊海英:加速腫瘤創新療法落地,醫學轉型勢在必行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報道

備註關注的《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檔案的正式頒佈和實施,正在引領中國抗腫瘤新藥研發領域發生新的變化。

對於當前正在發生的變化,執掌阿斯利康中國醫學事務工作的楊海英女士深有體會。“

與過去相比,如今醫學部的工作已發生很大變化。面對不斷湧現的創新技術和創新藥物,醫學部需要思考如何快速地支援產品上市,如何解決臨床實踐問題,以及如何助力患者可及等。因此,轉型勢在必行

。”在近期舉辦的阿斯利康“腫瘤前沿療法與合作創新之路”圓桌活動上,現任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醫學事務部負責人的楊海英女士如此表示。

她進一步指出:“我們要思考如何推動一些變化的發生,從而實現從支援部門到引領部門的角色跨越等。轉型過程應該聚焦臨床實踐,如果我們所有工作結果不能觸達臨床、不能惠及患者,那麼醫學部的真正價值和目標就沒有達到。”

楊海英女士於2014年加入阿斯利康。她曾是一名血液科醫生,於2003年進入產業界,曾在多家全球知名藥企任職,在醫學事務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藥品審評審批改革推動下,近年來阿斯利康多款抗腫瘤產品在中國快速獲批上市,包括EGFR抑制劑奧希替尼、PD-L1抑制劑度伐利尤單抗、以及與默沙東(MSD)合作的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2022年以來,阿斯利康開發的BTK抑制劑,以及合作開發的抗體偶聯藥物(ADC)和MEK抑制劑等多款新藥,又先後在中國遞交上市申請。

面對新的環境變化,阿斯利康在中國的腫瘤臨床開發會有怎樣的重點佈局?他們的醫學事務團隊又將如何迎接機遇和挑戰?近日,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採訪了楊海英女士,請她分享對於醫學事務未來發展趨勢的觀點以及管理心得。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楊海英:加速腫瘤創新療法落地,醫學轉型勢在必行

圖片來源:阿斯利康提供,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作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

:請問在腫瘤領域,阿斯利康在中國的研發重點方向有哪些?

楊海英女士

:截止到2022年2月份,阿斯利康在腫瘤領域的在研專案已經達到

49

個,廣泛覆蓋了

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宮頸癌以及血液腫瘤

八大癌種。另外,我們透過

腫瘤驅動因子和耐藥性、DNA損傷反應、免疫腫瘤學、表觀遺傳學、細胞療法及抗體偶聯藥物

等六大科學平臺,在改善患者治療結局的同時,拓展腫瘤治療的更多可能性。

自1993年進入中國以來,阿斯利康專注中國患者需求最迫切的治療領域,已經將近40種創新藥物帶給中國患者,其中包括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等領域創新藥。未來,公司也正在向卵巢癌、血液腫瘤等癌種發力,不斷加速推進產品管線的研發,包括ADC、新一代BTK抑制劑等。

預計到2025年,阿斯利康將在中國上市至少5個腫瘤治療新藥

,涉及乳腺癌、肺癌、胃癌及淋巴癌等中國高發腫瘤領域。同時,公司也將繼續拓展現有腫瘤產品的更多新適應症,惠及更廣泛的患者。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

:作為阿斯利康中國醫學事務部負責人,在您看來,醫學事務工作目前面臨哪些主要挑戰?解決挑戰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楊海英女士

:我們面臨的

首要挑戰是如何快速轉型

。因為今天的醫學部核心價值輸出,與過去幾年相比,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比如面對很多創新技術和創新藥物,醫學部如何快速支援產品上市,解決臨床實踐問題,支援患者可及。因此,醫學部轉型勢在必行。而轉型不僅要考慮組織能力和人才匹配度,而且團隊文化方面也有較大轉變,包括主動思考如何推動一些變化的發生,從而實現從支援部門到引領部門的角色跨越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轉型過程應該聚焦臨床實踐,如果我們所有工作結果不能夠惠及到患者,那麼醫學部的真正價值和目標就沒有達到。

第二個挑戰是效率,這在今天尤為重要

。高效不僅意味著對人才能力的高要求,而且體現了我們的工作是否能夠在比較精細的價值體系引導下,實現最重要的結果輸出。這裡涉及的問題包括:我們瞭解患者的需求嗎?理解專家的臨床實踐嗎?另外,越來越多的產品屬於多學科、泛癌種的範疇,它們由作用機制驅動,且以技術方法和科學平臺為導向。要了解這些,醫學團隊還需要很強的學習能力。

這幾年我們一直在轉型,並做了相當多工作。一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和文化建設,包括關注和推動臨床實踐的改變。二是踐行科學領導力,即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引領科學進步。三是關注人才培養,尤其是未來領導者的培養和打造。阿斯利康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多資源,幫助年輕人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行業環境、商業環境和科學技術,更重要的是走在變化之前,去引領這些變化。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

:您從事醫學事務管理工作多年,能否請您分享下這方面的經驗和心得?

楊海英女士

一方面,在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更需要花時間與團隊溝通

。通常我們接到指令後往往馬上就進入到how(怎麼做)的執行細節。但我認為,更值得去做的是先搞清楚why,然後是what,最後才是how,這樣效率才會更高,從而更好地達到目標。

另一方面,組織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養體系非常重要

。組織能力並不是個人能力的疊加,當中包括企業文化、架構、人才能力的識別與培養等組織層面的問題。而醫學人才本身有非常高的要求,不僅要懂科學,還要有充分的影響力去引領、推動行業發展和促成合作。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

:您認為,醫學事務部應該如何更好地幫助提升臨床效率,助力創新藥更早、更快造福病患?

楊海英女士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能閉門造車

,要時刻關注疾病領域的臨床實踐,深入瞭解臨床問題和顧慮。只有清晰瞭解臨床上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第二,可以藉助新技術和新方案,來提升臨床效率

。在精準診療的時代,可以透過人工智慧、大資料等前沿技術賦能精準診斷,幫助醫生讓合適的治療方案惠及真正需要的患者。

第三,醫學資源前移,包括新產品的上市準備

。尤其是當下政府鼓勵創新藥加速落地,這需要醫學部提前做好準備。總之,對於醫學部而言,要有足夠的敏捷度,並根據環境和形勢變化,快速做出動態調整。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

:在您看來,如何更好地踐行“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您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楊海英女士

:讓“以患者為中心”落到實處,就是

要讓藥物更好地應用到臨床實踐,需要掌握更多的know-how,更好地解答現實中關鍵的臨床實踐和醫學問題,幫助臨床醫生對藥物有正確的瞭解

,這些都需要醫學部來發揮專長。圍繞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做好疾病的全程管理,也是“以患者為中心”的體現。一直以來,阿斯利康也在支援第三方公益組織開展公益專案,幫助患者及時獲取有效、科學的治療手段,提升生活質量,並透過多元化的渠道,打通優質醫療資源與基層患者的“最後一公里”,讓創新藥物和全病程診療一體化方案更加廣泛可及。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

:您認為腫瘤治療領域最具變革性的下一個突破是什麼?或您最感到興奮的即將到來的突破是什麼?

楊海英女士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新的前沿技術湧現。其中,我覺得

距離比較近的下一個變革性突破可能是ADC

。隨著抗體偶聯技術的不斷迭代,ADC藥物越來越多的潛力在被挖掘,這一領域還有相當多的探索機遇,包括針對不同腫瘤靶點的生物學特性進行更多探索和研究,針對耐藥性問題的ADC聯合治療研究,以及ADC連線小分子、連線免疫治療的探索,甚至是雙靶點ADC研究,未來都可能是一個趨勢。醫藥行業是以科學和研究作為積累的行業,更基於對於疾病領域的認知。透過不斷的科研探索,加深對疾病生物標誌物和靶點基因組學更深度的認知,未來開發出更加精準的腫瘤治療方案,真正幫助到患者,這些都值得行業不斷探索和精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

:就您所在的領域而言,您認為合作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您覺得行業應該如何構建、利用和加速合作,來提升研發效率?

楊海英女士

:從我的角度,合作主要體現在藥物研發、診療生態、患者可及等多方面。

在藥物研發上

,我們積極挖掘腫瘤領域臨床需求,不斷透過“自研+合作”的方式加速創新藥的開發。

診療生態領域

,我們不斷攜手醫學中心、科研機構以及創新企業合作打造創新生態圈,以多元合作推動建立更全面的腫瘤領域診療體系以及提升診療效率,幫助腫瘤患者獲得好的生存質量。

在提升可及性方面

,我們攜手第三方合作伙伴透過持續努力,致力於為患者帶來改變生命的可持續醫療解決方案。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

:您為什麼會進入醫藥行業?以及是什麼促使您做出從醫生跨界到醫藥行業的決定?加入醫藥行業近20年,您有哪些工作管理心得或經驗,希望向業界分享?

楊海英女士

:我在畢業後首先選擇成為一名醫生,從血液科醫生跨界到藥企醫學部,我希望能為患者找到有望改變他們生活質量的更多可能。如今,“以患者為中心”的初心未變,那些曾經努力活下去的患者,正是我繼續探索醫學奇蹟並以此改變患者命運的動力。

入行近20年,我覺得有幾點非常重要:一是要懂自己的專業,否則很難做出專業的判斷和決定。同時,在各種知識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還要有特別強的學習能力。二是攜手在某些領域比自己優秀的人才,並能夠用文化和價值觀驅動達成高效的團隊合作。三是要有強大的韌性,能夠開放和聆聽不同的聲音。

免責宣告: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資訊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援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