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本文約 3000 字,閱讀約需 5 分鐘

太長不看

魚油只有魚的一部分營養。

吃魚對健康的益處證據充分,而魚油的益處則證據不足。還是建議吃魚。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我之前介紹過不少次吃魚的益處,不少朋友表示不愛吃魚、不方便吃魚或者吃魚太麻煩,問是不是補魚油就可以了。那今天就說說這個話題吧。

要說魚的益處,先了解一下魚有哪些營養。

魚的營養

優質蛋白含量高(15%~22%)

魚類蛋白屬於

優質蛋白

,而且肉質細嫩,肌纖維短,比禽畜肉更

好消化

健康的脂質

大部分魚類脂肪含量不高(1%~10%),比豬五花、豬排骨(約35%)低多了,而且主要是

有益健康的多不飽和脂肪酸

,其中含有DHA、EPA等Omega-3脂肪酸。多吃點魚肉,少吃點紅肉,對健康有益。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B族維生素

魚肉還富含

B族維生素

,尤其是維生素B12。

維生素D

日常天然食物中含有

維生素D

的食物很少,而一塊85克左右的三文魚中就有400IU的維生素D,所以吃魚還可以補充一定的維生素D。

其他

魚肉還能提供鈣、鋅、硒、鐵等,也是維生素A、膽鹼的好來源。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吃魚的好處:

證據充分

吃魚對人體健康的好處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

高質量的證據

[1]。

死亡風險

一項涉及672389名研究物件的薈萃分析發現,每天吃魚

60g

的人群總死亡風險降低了

12%

對中國40-50歲人群進行14年隨訪的佇列研究發現,與從不吃魚的人群相比,每日攝入魚大於

68g

的人群全因死亡風險降低

30%

腦卒中風險

涉及40多萬例18歲以上研究物件的薈萃分析發現,每天吃魚量每增加

100g

,腦卒中發生風險降低

14%

老年痴呆

認知功能障礙

一項對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群隨訪5。3年的佇列研究發現,與每週吃魚低於100g的人相比,每週吃魚大於

100g

的人認知下降率平均降低了

35%

魚油

魚油顧名思義,就是魚的脂肪,從多脂魚類中提取,富含以

EPA和DHA

為主的

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

很顯然,魚油裡只有魚的

一部分營養

而已。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補充魚油的好處:

證據不足

相比於吃魚好處的證據充分,目前的證據並

不足以證明

額外補充魚油的好處。

確實有效的只有

降低血脂

這一個方面,但在降低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疾病風險方面可能沒有作用。

比如有學者對截至2019年2月發表的86項至少持續12個月的臨床試驗(涉及

162,796

名受試者)進行薈萃分析發現,以油或膠囊形式(包括濃縮魚油和藻油)額外補充EPA與DHA可以將血清甘油三酯降低15%左右(高質量證據),但是,對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僅有輕微作用

(低質量證據)

或沒有作用

(高質量證據)[3]。

在降低腦卒中、老年痴呆風險方面,雖然有一些效果積極的證據,但也有一些沒有效果的證據。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為什麼魚和魚油不一樣

為什麼多吃魚對心血管的影響與服用魚油補充劑不同呢?

因為魚是多營養素集合體,飲食中的魚也可能取代各種其他食物,

多吃魚可能意味著飽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攝入減少

,因此吃魚可以透過多個方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魚油則不是。

權威機構的建議

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最佳化研究所(NICE)鼓勵吃魚但不鼓勵魚油補充劑,美國心臟協會(AHA)儘管對魚油的看法更積極一些,但還是鼓勵優先透過吃魚獲得omega-3脂肪酸。

魚油的風險

另外,魚油的一個潛在問題是,魚裡面可能存在的一些

有害物質

是脂溶性的,包括二噁英和多氯聯苯等,提取出魚油也可能包含甚至濃縮了這些物質。

另外還要提醒的是

過度補充omega-3脂肪酸

本身也是有

危害

的,包括延長出血時間或抑制正常免疫反應等。

結論

所以說結論很明顯,如果有條件的話

還是建議吃魚

,而不是魚油。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魚肝油和魚油的區別

再補充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魚肝油和魚油的區別。

如果你直接把魚肝油作為檢索詞,會發現這曾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概念,甚至連央視315晚會有一年都鬧了烏龍。具體怎麼回事可以看這

魚肝油(英文名:cod liver oil)是指從鯊魚、鱈魚等的肝臟中提煉出來的脂肪,黃色,有腥味,有效成分是

維生素A和維生素D

,有的是保健食品,有的是藥品,主要用於給嬰幼兒防治夜盲、佝僂病等,但這兩種維生素都是過量會中毒的,所以需要控制好量。

而前面說了,魚油的有效成分是EPA、DHA等omega-3脂肪酸,兩者顯然是有區別的。

所以大家在購買的時候要好好看

說明書

,注意

區分成分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還是吃魚好

如果是嫌吃魚麻煩,那現在其實可以買到不少已經處理好的魚肉,烹飪變得方便了很多。如果是附近賣的魚種類很少,那也

不必追求海魚或者特別的品種

,常見的淡水魚同樣是有營養的。

關於吃魚,還有兩點要提醒大家:

風險

吃魚也存在一些風險,但可以儘量避免。

寄生蟲風險

很多水產中都可能有寄生蟲,需要小心。但好在只要你吃的是做熟的魚類,就不需要擔心寄生蟲了。

另外如果你買的是經過規範的深度冷凍的三文魚等海魚,其中的寄生蟲在冷凍過程中可以得到有效殺滅,生吃風險也還是很低的。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淡水魚類千萬不要生吃

這是因為淡水魚寄生蟲感染率高且更容易寄生在人體內。很多淡水魚都可以作為複殖吸蟲發育的第二中間宿主,人生吃這些魚後就成了新宿主。它們長期生活在人體內,持續危害人的健康。

比如2011-2014年在黑龍江取樣13個品種共6791尾淡水魚檢測發現,

寄生蟲感染率高達18.80%

[5];

2019-2021年在海南取樣396尾淡水魚檢測發現,

寄生蟲感染率高達11.36%

[6]。

高度酒、芥末、大蒜之類的方式都不能殺死寄生蟲,所以

別指望醃一下就沒事了

淡水魚也

通常不會經過深度冷凍

,與海水魚不同,冷凍處理對淡水魚口感的破壞是很嚴重的。

重金屬風險

一些大型肉食性魚,體內會容易蓄積汞。要避免,兩個總原則是:

草食魚比肉食魚好

小型魚比大型魚好

另外可以參考一下美國 FDA(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和 EPA(美國環保署)釋出的吃魚指南(其實這個指南主要是給孕婦、哺乳期女性和11歲以下兒童的,因為這些人群對汞更敏感,但普通人群也可以按照這個清單選擇),其中按照

含量的高低把魚和貝類分成

三個等級

,並給出了名單[4]。

我把名單翻譯並調整了順序,放

在開頭且加粗的是國內相對常見的魚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最佳選擇

低汞,每週可以吃2~3份

淡水鱸魚、三文魚、沙丁魚、對蝦、鳳尾魚、大西洋黃魚、魷魚、羅非魚、鱈魚、蛤蜊、蟹、牡蠣、扇貝

、比目魚、淡水龍蝦、黑線鱈、狹鱈魚、大西洋鯖魚(青花魚)、鱒魚(淡水)、黑鱸魚、牛油魚、海鯰魚、狗鱘、鯡魚、美式龍蝦、胭脂魚(烏魚)、北大西洋鯖魚(青花魚)、梭魚、鰈魚、鯡魚、鰩魚、香魚(胡瓜魚)、塌魚、吞拿魚(罐裝金槍魚)、白鮭魚、牙鱈(小無須鱈)

良好選擇

汞含量略高於前者,每週只能吃1份

石斑魚、條紋鱸(海水)、鯉魚、鯛魚、裸蓋魚(銀鱈魚)、智利海鱸魚/小鱗犬牙南極魚(南極銀鱈魚)

、竹莢魚、水牛魚、鯕鰍、大比目魚、安康魚、巖魚、紅鱸魚(羊頭鯛)、西班牙鯖魚(青花魚)、方頭魚(大西洋)、長鰭金槍魚/白金槍魚、黃鰭金槍魚、海鱒(犬牙石首魚屬動物)、白姑魚

避免選擇

汞含量較高,能不吃就不吃

大西洋馬鮫、馬林魚(旗魚)、橘棘鯛、鯊魚、劍魚、方頭魚(墨西哥灣)、大眼鯛(大目金槍魚)

成年人的

1份

大概是

自己手掌心的大小

兒童的1份

見下圖: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記不住的話,就先掌握前面說的

總原則

,並且著重看最後一項

「避免選擇」

就是了。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未知風險

野生、來路不明、不清楚品種的魚也可能帶來風險。

比如小攤小販上售賣的一些來路不明的魚,都很有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因為你也不清楚它的生長環境,有沒有被汙染,還是去

正規渠道購買

相對有保障些。另外有些品種的魚會含有毒素,所以釣到的

不認識的魚別瞎吃

烹飪方式也很重要

要保護魚的營養,烹飪方式也很重要。

清蒸魚和烤魚

這兩種方式對於維生素、礦物質、EPA、DHA保留較好。注意,烤魚可不是重慶烤魚館子的那種烤魚(那種相當於油煎魚),而是指不加油的烘烤,並且注意不要用明火接觸,避免溫度過高,可以用錫紙裹起來烤。

不吃魚,用“魚油”代替行嗎?

油炸魚、油煎魚

會導致EPA、DHA在內的Omega-3系脂肪酸大量損失,同時,魚中大量多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發生氧化,產生有害物質,還可能生成反式脂肪酸。加上過高的熱量,可以說根本沒什麼好處。這樣吃魚

就別指望對健康有益了

參考資料:

[1]《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年)

[2] Wang Y, Liu K, Long T, et al。 Dietary fish and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take and cancer surviv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Jan 24]。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22;1-17。 doi:10。1080/10408398。2022。2029826。

[3] Abdelhamid AS, Brown TJ, Brainard JS, Biswas P, Thorpe GC, Moore HJ, Deane KHO, Summerbell CD, Worthington HV, Song F,Hooper L。 Omega-3 fatty acids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Issue 3。 Art。 No。: CD003177。DOI: 10。1002/14651858。CD003177。pub5。

[4] https://www。fda。gov/food/consumers/advice-about-eating-fish

[5]張瑩。 黑龍江省主要淡水魚吸蟲囊蚴感染情況調查與分析[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5。

[6]孫景昱,劉思潔,趙薇,石奔,楊修軍,王豔秋,李可維。吉林省市售淡水魚中寄生蟲汙染情況調查[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0,11(22):8547-8550。

編輯: 小薈

想看有聲版科普嗎?

快關注我的影片號吧

都看到這裡啦,點贊/在看/分享一下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