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郎景和院士:“這線縫在你身上,也勒在我脖子上”

11月23日,在第七屆浦江婦科腫瘤和微創國際論壇會議上,醫學界婦產科頻道有幸對話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郎景和,希望能借助他的視角和經驗,探討時下大家較為關注的醫學人文、婦產科男醫生、醫患關係以及青年醫生培養等一些熱點話題。

“這根線縫在你的宮頸上,實際上這根線也是勒在我的脖子上。我怕再掉,我怕再松,我怕你再流產。”

在給一名因為子宮頸內口鬆弛而發生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做完手術後,郎景和院士這樣對她說道。

這位患者曾懷胎數次,然而每每到了第四五個月就會發生流產,為此她找到了郎景和,向他求助。

郎院士在為她實施手術後,直到孩子平安分娩,他才長舒一口氣,算是解掉了那根“勒住”他的線。

而從醫至今,她並不是唯一一個這樣令郎景和牽腸掛肚的患者。而這五十多年來經歷過的事、遇見過的人,也牽出了他對醫學、對社會的許多思考。

中國的婦產科男醫生

在歐美、日本、中國臺灣,70%以上的婦產科醫生都是男醫生,而在中國大陸這個數字卻少得可憐。

據2009年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調查統計,全國10萬餘婦產科醫生中,男醫生僅佔10%—15%。

身為男性,日常工作中卻要時常接觸女性隱私部位,在外人看來,婦產科男醫生這份職業自帶一種神秘感。

對此,身為

婦產科男醫生的郎景和院士

笑著說:

對於醫生來說就是一個器官而已,而且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患者的病情,不是嗎?

剛畢業的時候,他就遇到過一位不願意看男醫生的患者,當時他主動提出給對方找女醫生看。回想起這件事時,郎景和院士又一句調侃逗樂了全場:“當時不讓我看,現在想找我看都不容易了。”

郎景和院士:“這線縫在你身上,也勒在我脖子上”

圖源網路

郎景和坦言,他從來不覺得性別有給他工作上帶來過什麼困擾,還認真地表示自己對這份工作耐心十足:“婦產科男醫生對於患者特別關愛,甚至比一些女大夫還會更好。”

他曾參加過一個在廣州舉辦的男醫生聚會。會上,他就做了一番即興演講,帶著調侃稱婦產科男醫生是更神聖、更純潔的“男神”。

他解釋道,婦產科男醫生們面對的都是女患者,

一方面,醫生本就應該善待自己的患者,另一方面,身為一個男子漢,卻跟女患者鬧起來,著實是沒有紳士風度。

我們會更平等地、耐心地看待患者,而不會認為身為女人就應該承受生孩子之類的痛苦。就這點來說,男醫生應該是最沒性別歧視的了!

細數婦產科男醫生的好處,郎景和院士半開玩笑地說道:

我當了20多年協和婦產科主任,也喜歡每年招男醫生。為什麼?因為男醫生不耽誤幹活,他們沒有例假、不休產假、也不餵奶,還有力氣!所以我覺得婦產科男醫生挺不錯的,稱呼為婦產科男神確實不為過!

事實上,協和婦產科從創始人、第一代科主任林巧稚開始,就有“每年婦產科都喜歡留一個男醫生在科裡工作”的習慣。郎景和正是那年被林巧稚挑中的“理所當然”。

郎景和院士:“這線縫在你身上,也勒在我脖子上”

圖源網路

對於能跟在林巧稚主任身邊學習這件事,郎景和連用了2個“幸運”形容:進入協和工作很幸運,能跟在林主任身邊就更幸運了。

而北方人特有的豪爽讓他對婦產科也多了一分偏愛:

我認為婦產科挺好,因為它能夠解決許多實際問題。理論結合實際,動腦也動手。有孩子了我們就接生,有瘤子了我們就切除,就是這麼痛快,我很喜歡。

郎景和已年逾古稀,至今仍活躍在手術檯上,談及婦產科的故事,顯得神采奕奕、精神朗朗,絲毫不輸弱冠少年。也許當一個人擁有所熱愛的事業時,就是這樣一種狀態。

除了婦產科,他還將自己的熱愛分給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文學。而這份熱愛也促使他成就了另一個特別的身份——作家。

人文素養

是一個醫生必備的能力

在郎景和寫過的許多書中,《一個醫生》是比較獨特的人文系列,目前已有10本。

這個系列既不是醫學論著,也不是科普題材,而是回到初心,以一個醫生的視角去思考社會中醫學人文的各種問題,文字或詼諧幽默,或偏僻入裡。

郎景和院士:“這線縫在你身上,也勒在我脖子上”

注:“葉維之”系郎院士筆名之一

廣州男醫生聚會上的即興演講就被收錄在了他的《一個醫生的故事》一書中,他以調侃的語調寫出了一個婦產科男醫生的必備素養,令人捧腹的同時卻又引人深思。

醫學的人文性非常強,我們面對的情況是任何其他技術領域不可比擬的,因為我們面對的物件是人。

人會有思想、有意願、有要求、有家庭社會各方面的考慮,所以一個醫生看病人,病根、人都全面瞭解,才能做一個好醫生。

在郎景和看來,醫生是職業,文學是愛好,卻也是一個醫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這種對人性的深刻觀察,對社會人情的思考,最終薈萃在了這套人文系列書籍之中。這個系列每年大概出版1-2本,而現在也還在繼續。

郎景和院士:“這線縫在你身上,也勒在我脖子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