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老南京】高淳老街上,這些老行當,從業者都是風燭殘年的風燭殘年

南京高淳老街,是一條有900多年曆史的街道,素有“金陵第一街”之稱。高淳老街上古色古香的建築、世代相傳的老手工藝就是高淳往日繁榮的見證。如今,當年長達一公里的老街只剩下300多米,不計其數的老手工藝只剩下羽毛貢扇、老棉布鞋兩種。

【老南京】高淳老街上,這些老行當,從業者都是風燭殘年的風燭殘年

老街上僅有的老行當從業者都是風燭殘年的老人。梅家鞋鋪是高淳老街上製鞋業的代表,梅家鞋鋪的掌門人梅位炳已經91歲高齡,他在這老街上開鞋鋪已76年。

【老南京】高淳老街上,這些老行當,從業者都是風燭殘年的風燭殘年

一雙布鞋,僅僅納鞋底就要整整三天,再加上做鞋面,上鞋幫,不計物料成本,僅僅是人工,就已經相當高昂。再加上這些鞋的做法,都是完全從祖上傳下來的,樣子幾百年不變,很難得和愛時尚的年輕人產生共鳴。

【老南京】高淳老街上,這些老行當,從業者都是風燭殘年的風燭殘年

梅位炳雖然年事已高,但做起鞋來卻身手敏捷:雙腿夾著針腳細密的鞋底,左手拿著繡著虎頭的鞋幫,右手捏緊長針,透過長針的來回穿梭,鞋幫和鞋底便緊密的連在一起,一雙虎頭鞋就宣告完工。

【老南京】高淳老街上,這些老行當,從業者都是風燭殘年的風燭殘年

梅位炳把做好的虎頭鞋往鞋架上一擺,又從鞋架底下拿出一隻納好的鞋底,從身旁的簍子裡拿出一隻鞋幫子,雙腿夾緊鞋底,左手拿好鞋幫,右手捏緊長針,另一雙虎頭鞋又在製作當中……

【老南京】高淳老街上,這些老行當,從業者都是風燭殘年的風燭殘年

制布鞋的工具,雖然簡約,但做出來的布鞋卻不簡單:梅位炳12歲便跟舅父做學徒,15歲出師便在高淳老街上開辦了梅家鞋鋪,從此以後就一輩子守著這老鞋鋪。

【老南京】高淳老街上,這些老行當,從業者都是風燭殘年的風燭殘年

在高淳,小孩子穿虎頭鞋辟邪,是由來已久的風俗。即使是現在,男女結婚,手工布鞋也是必備的道具。如今,布鞋之如高淳也僅僅是道具而已。現在來買鞋的,大部分是遊客,而遊客買布鞋,只會把它當成‘到此一遊’的憑證,真正穿的機率不高,如今梅家布鞋真正的消費者都是出家人。

【老南京】高淳老街上,這些老行當,從業者都是風燭殘年的風燭殘年

梅位炳說,當梅家鞋鋪開張時,一條一公里不到的高淳老街上,鞋鋪就不下20家。那時,做布鞋是每一位高淳婦女必會的女工。而近年,隨著機械化生產的衝擊,手工布鞋店接二連三地倒閉。早在七八年前,梅家鞋鋪就成為整個高淳手工布鞋業的僅存者。而梅位炳的孫輩,已經沒有一個人願意傳承衣缽。

【老南京】高淳老街上,這些老行當,從業者都是風燭殘年的風燭殘年

對於手藝後繼無人,梅位炳很釋然:布鞋本來應該是穿在腳上走路的,但現在被遊客當成紀念品買回去擺在櫥窗裡看,布鞋也會覺得索然無味。自己做了一輩子布鞋,一輩子也只會做布鞋。梅家布鞋店已經經營了70年,單是自己親手工製作的布鞋已有上萬雙。一輩子被認同一萬次,他已經很滿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