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明憶

字數:3394,閱讀時間:約13分鐘

編者按:冷兵研究所在之前的《明代倭亂七成是中國人?僅兩字之差,你可能被官史的文字遊戲騙了》和《本是海商,汪直咋能成為“倭寇王”?日本人:他就是戲精加帶路黨》兩篇文章,曾針對網上“十倭七華”的說法進行過討論。那麼本篇呢,就從明朝把鄭芝龍當成倭寇,以及明朝分不清倭寇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首先就是鄭芝龍問題,雖說不知道鄭芝龍在明朝人眼裡就是個倭寇頭子的說法,最早是出自何人之口,但是不得不說,這一說法已經算得上是頗具影響力,甚至是百度百科“閩南倭寇”的詞條中,都堂而皇之的將鄭芝龍列入倭寇的行列。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百度詞條“閩南倭寇”

且不說這個結論依據是什麼,這一分類只能說是後來人們對李旦為首的一眾閩南海商的定性。實際上明朝雖然對一開始的鄭芝龍也沒啥好感,但是也算不上把他開除“明”籍。在《明實錄崇禎實錄》中,對鄭芝龍的稱呼便是“丁未議招海盜鄭芝龍”。在清初的《明史紀事本末》中,對鄭芝龍的描述,也是“海寇”,而非“倭寇”。甚至在討論是否招撫鄭芝龍時,將鄭芝龍與當時的農民起義軍對比,認為“海寇與陸寇不同,故權撫之。”對鄭芝龍等人的成分,也是認為“海上亡賴奸民,多相聚為盜”。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荷蘭人繪製的鄭芝龍形象

不過到這裡可能就有人要問了,反正倭寇也是些海盜,那光說海盜或海寇,萬一裡面也包含了倭寇呢?這個問題要展開來說就太過複雜,想必各位讀者老爺應該都沒那個耐心聽一堆漢語解析,這裡就簡單來說一下,明朝在這方面的一些名詞分類。首先呢,明朝的確有對倭寇和海盜的統稱,不過這個統稱吧,可不是“倭寇”、“倭亂”這些,而是一個大家都多多少少聽過,而且會讓大家秒速齣戲的詞,那就是——“海賊”。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啊,肯定不是這位

明朝的這個“海賊”可以說是相當玄學,因為這個詞其實不僅指代在海上的各路海盜和倭寇,甚至連一些可能一輩子沒見過海的人,也會被明朝稱之為“海賊”。比如在《明世宗實錄》中,對生活在青海湖地區的蒙古亦不剌部,就有:“自海賊亦不剌據其地,日肆凌鑠,為我內患”的記載。嗯……好吧,青海湖在明代也被稱為西海,所以說這幫蒙古人是海賊倒也沒啥問題。當然了,雖說是海賊,但亦不剌部並沒有和現在的蒙古海軍一樣,揚帆青海湖,而只是在湖邊過這樸實無華且枯燥的生活。所以說白了,明朝的“海賊”這一分類,其實真的就只是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統稱,根本不足以去支撐任何觀點。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那麼再說回倭寇和海盜的問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明朝在嘉靖年間的東南沿海,的確活躍著數量眾多的“海寇”,也就是今天說的中國海盜。不過覺得明朝政府,對他們沒有什麼區分的話,有“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這一認知,本身就有些不合邏輯了。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更關鍵的是,實際上得益於明朝的首級軍功制,我們從明朝當時為首級價格開出的價碼,不僅可以看出明朝對倭寇和海寇之間區別的認知,而且怎麼說呢,當壞人,也是得內卷……比如對於倭寇,明朝的開價:“擒斬真倭從賊一人賞銀十五兩,次從賊首二十五兩,渠魁五十兩。”而對於中國海盜們的開價,這就要慘淡的多了,按記載:“搶斬漳寇海寇為從者賞銀三兩,次劇賊首五兩,船主渠魁二十兩,酋首為眾所服者五十兩。”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說到這,基本上前兩個問題就已經都明瞭了。首先,明朝的確將作為半商半匪的鄭芝龍完全認定為海盜,但是卻並沒有將和日本一些勢力關係密切的鄭芝龍,武斷的視為倭寇。甚至有關其和日本關係的問題,也只是認為他“海島倭主女妻之”,而非像之前汪直那樣,直接蓋上“勾引倭奴”的大印。而對於倭寇和海盜的關係,明朝朝廷本身是有明確的區別認知,而且從賞銀的區別來看,明顯對於兩者在戰鬥力和危害方面,也是有著不同的認知。因此這兩個論據,基本可以認為是站不住了。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在明朝朝廷視角中,倭寇顯然是比海盜更難對付的敵人

看到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無論是關於鄭芝龍這一票海商,還是嘉靖倭亂時期的海盜,這福建人的出場頻率,都稍微有那麼億點點高。這個要究其原因嘛,其實和福建的地理、經濟、政治環境,都有很大的關係。眾所周知,福建在地理條件方面,的確對傳統的農業耕種極為的不友善。在這個山地丘陵佔全省面積幾乎九成的地方,在農業種植佔據經濟基礎的情況下,福建的山地,不僅限制了福建農業產量的上限,而且也讓當地人口增長的幅度,基本和福建全省的內卷程度直接畫上等號。而且在這種環境下,地方官府的勢力難以對分散在群山中的每個人口聚落,都進行有效的管理,同時山地環境,又阻隔了不同聚落之間的交流。這種環境,讓福建成為了地方豪族勢力滋生的絕佳土壤。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福建眾多的土樓,正是地方豪族勢力的體現

內卷早就大量絕望年輕人、遍地走的家族勢力,當這兩個有機結合之後,就足夠給各路牛鬼蛇神提供一個幸福的家。這時候可能有人要說了,福建不是還有像泉州這樣的大港,是不是因為明朝的海禁,才讓福建這麼窮的呢?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洪武帝的海禁政策也算得上是一個萬惡之源

實際上明初雖然圍實行海禁政策,將沿海不少地區搞的雞飛狗跳,但是與清朝乾隆時期開始閉關鎖國不同,明初的海禁和清初的海禁一樣,都是一種為了針對海上威脅,而實施的臨時政策。而且洪武帝時期的海禁,嚴格來說也並不是完全禁止民間百姓出海,而是禁止私自出海。到建文帝開始,隨著明朝和日本的關係緩和,雖說倭寇在沿海的侵擾一直斷斷續續持續,但是沿海海禁也大大放鬆。因此在後來萬曆年間的地理學家王士性,就有“市舶司,國初置於太倉,以近京,後移福、浙,雖絕日本而市舶不廢,海上利之。”的記載。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那麼福建眾多的海盜,就和明朝的海禁政策一點關係都沒有?那倒也不是,雖說明朝嚴格實行海禁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卻也地區給包括福建名港泉州在內,眾多福建沿海城市帶來了影響。而且更嚴重的是,隨著廣東地區的不斷開發,以廣州港為首的一眾廣東港口,競爭力開始逐漸壓過了福建諸港。雖說福建地區,也依然存在和東南亞的商業交流,但是貿易的大頭,卻逐漸開始倒向距離福建更近的琉球和日本九州島。這也就使得,即使明朝一些海禁可能只是針對日本進行封鎖,但卻足以給福建地區,帶來巨大的影響。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寧波爭貢代表明日關係又開始陷入惡化

將這些線索穿起來,基本就可以還原當時福建海盜氾濫的原因。對於明朝海商們來說,明朝海禁的縮緊,無疑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這種壓力一方面讓海商們為了能繼續牟利,而市場不得不做出一些與官府對抗的暴力行為,而且因為對日本貿易封鎖,也讓他們繼續從事對日貿易,出現了值得為之冒險的巨利,這也就造成了“上論海賊私駕巨舟,通市番貨,以致殺人數多。”更重要的是,正如前面所說,福建本身就是個內卷壓力巨大的省份,因而這些已經半盜半商的武裝海商集團,自然不需要擔心炮灰的來源,而且巨大的利潤,也會吸引地方豪族參與其中,這讓明朝的地方官府,很難將這些襲擾海疆的勢力從陸上就徹底清除。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其間豪之家,往往藏匿無賴,私造巨舟,接濟器食,相倚為利。”

從鄭芝龍和海盜兩個問題,來說明朝海上都有哪些威脅?| 冷研| 明憶

▲曾經的漳州正是明代武裝海商們的聚集地

最後總的來說,明朝嘉靖時期的海上,也可謂是迎來了一場“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北到遼東,南到海南兩廣,幾乎所有的地區,都面臨著海上的威脅。不過不同的地區,這些海上威脅的成分與程度都不相同。這其中,既有徘徊在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之間的黃渤海島鏈上,由逃亡的遼東軍戶和百姓組織起的海上亡命之徒。也有江浙沿海,以汪直為首,遊走於明朝、日本大名之間的走私商勢力,本期講的福建武裝海商,以及在兩廣和海南地區,與東南亞海盜和葡萄牙殖民者相勾結的海盜勢力。

▲嘉靖帝時期面臨的海上威脅複雜程度可謂是前無古人

所以最後,將明代倭寇的歷史,用幾句話就總結,那不管說的多麼理直氣壯,都不過是以偏概全罷了。畢竟歷史就是如此複雜,真不是某些營銷號能駕馭的住!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