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農曆五月十一,恭賀天下都城隍聖誕,護一方之平安!

農曆五月十一,恭賀天下城隍爺聖誕!

農曆五月十一,為天下都城隍聖誕之期,城隍爺遍佈神州大地,甚至海外他方,作為與人們最接近的神明之一,城隍爺有著“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以及守衛地方,護佑百姓之職,其實各地城隍各有各的聖誕,不過為了統一祭祀,就將農曆的五月十一定為天下城隍聖誕。

城隍爺有著“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以及守衛地方,護佑百姓之職。

農曆五月十一,恭賀天下都城隍聖誕,護一方之平安!

城隍神的來歷

城隍,起源於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並管領陰間的亡魂。

城隍信仰的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原始崇拜階段。就是說城隍信仰起源於原始社會中上古時代的土地崇拜。祭祀城隍是上古祭祀社稷的延續。《禮記》《郊特性》中除了有祭社神和稷神外,還有祭祀水庸神的,這個水庸其實就是城隍。因為水為城池,庸與墉同,即城壁。早在周朝,每到收穫之後,到了除夕,人們都要臘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水即隍,庸即城,水庸神即城隍神。

第二階段是:人格化階段。就是三國以後,城隍逐漸人格化,民間已有了城隍祠,最早的城隍廟見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建的蕪湖城隍廟。《搜神記》中說蔣子文逝後顯靈為廣陵土地神,後被人們封為廣陵的城隍,這廣陵就是現在的南京。清初孫承澤的《夢餘錄》也說吳赤烏二年齊慕榮儼、梁武王有祭城隍表文。

第三階段是:興盛階段。唐朝的時候城隍信仰深入州縣,民間祈雨求晴、祈福卻災都要求城隍,也就在這個時候道教所城隍納入信仰體系。

唐朝時,信仰城隍已相當普遍,很多文人雅士,如杜甫、韓愈、張九齡、杜牧、李商隱等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詩文。後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為王爵。因為在當時的封建專制統治下,人們都希望那些當官的能為民做主,體恤他們的疾苦,因此,他們對那些為人民做好事的官員非常敬重,在他們死後,便把他們做為城隍神供奉。如蘇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文天祥,上海祀秦裕伯,桂林祀蘇緘等。

宋代以後,城隍開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後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蘇州祀戰國時春申君黃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文天祥,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

第四階段是:城隍信仰的昇華階段。明朝時期,因為朱元璋的原因,城隍信仰被提升,得到了國家祀典尊崇,城隍被封為“王、公、侯、伯”四個等級。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則下旨封開封、臨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為王,職位正一品,與人間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級,又封各府、州、縣城隍為公、侯、伯,即府城隍為監察司氏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州城隍為監察司氏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縣城隍為監察司氏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並且重建各地城隍廟,規模高廣與當地官署衙門完全一樣,還按級別配製冕旒哀服。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詔去封號,只稱“某府或某縣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廟不得雜祀其他之神。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廟裡,所以他對土地廟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極為崇敬。明孝宗年間(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陳文龍(1232—1277)被封為福州城隍爺,其從叔抗元英雄陳瓚(1232—1277)被封為興化府城隍爺。

農曆五月十一,恭賀天下都城隍聖誕,護一方之平安!

都城隍(公爵,威靈公)府城隍(侯爵,綏靖侯)縣城隍(伯爵,顯佑伯)

城隍分數等

自清代開始,民眾一般把城隍歸為下列幾類:都城隍(公爵,威靈公):掌管省。府城隍(侯爵,綏靖侯):掌管府。縣城隍(伯爵,顯佑伯):掌管縣。

當然在一些特殊地點或特殊機構中也都存在著這四類以外的城隍。如蘇州除了府城隍之外,還有佈政財帛司“城隍”廟、按察糾察司“城隍”廟、糧巡道城隍廟。

長洲縣的城隍還兼“七省漕運都城隍”,即漕運總督的城隍。

一般來說,就如同一地只能有一個行政首長一樣,城隍神的分佈原則上是一地一城隍,而在一些情況下,也會出現一地多城隍的現象,如首都北京就有三個城隍廟,分別為北京都城隍廟,江南城隍廟以及紫禁城內城城隍廟。

農曆五月十一,恭賀天下都城隍聖誕,護一方之平安!

城隍簽發“冥途路引”

“冥途路引”,顧名思義就是死後赴幽冥路上所用的介紹信或者護照,在各地都有廣泛的流傳,現在大家去一些地區的紙紮鋪或者金紙店還能看到這類物件。

對於道教來說,這類路引需要去當地的城隍廟,蓋上城隍老爺的大印方才有效,或者有舉行法事的道士法官蓋印出具,也可以。並不是買來直接燒一燒就有用的,這就好比你隨便路邊攤上辦本錯別字連篇的假護照,到了海關還不給扣下來呀。

農曆五月十一,恭賀天下都城隍聖誕,護一方之平安!

冥途路引

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曾記載他的一位朋友的故事。紀曉嵐有一位朋友叫田松巖。

據他說,那年六月,他的一位隨從侍衛死在灤陽這個地方,當時有一位總兵名叫愛星阿,和這位隨從是好朋友,於是為他親自準備棺槨,護送他的遺骨回鄉,一天晚上半夜起來上廁所,月色微亮,看見一個人模模糊糊,就像站在煙霧之中,問他是誰也不回答,罵他也不為所動。

這位愛星阿總兵,據說平時就有些陰陽眼,再仔細一看,正是死去的那位侍衛,即是熟人那也就不害怕了,於是特地對他說,“當初為你辦喪事的時候,我能力有限,東西準備的不多,你也知道我沒錢,今天在這裡現形,不會是怪罪我吧”。

說了之後,那侍從的鬼魂依舊不發一言,於是又說,“我聽說死於塞外之人,不燒路引文牒,他的鬼魂進不了關,我不小心忘記了這件事,現在將要進關,你不會是因為這件事來的吧”。

此話說完,鬼魂隨即彎腰作揖,一下子就不見了。

於是這位愛總兵,特地寫地為他準備了文牒前往當地城隍廟焚化,從此就再沒有見過他的鬼魂了。

城隍寶誥

志心皈命禮。

社稷古公,天下正神,

銓福國顯忠之行,稟賞善罰惡之仁,

都邑之主,諸郡侍從,

所隸十三佈政,案判一十八司,

廟社萬年,恩扶億劫,

設作福作威之柄,造注生注死之權,

運神力以護郢川,遇陰兵而驅夷寇,

至靈至聖,乃正乃公,

護國保寧佑聖王威靈公感應尊神。

農曆五月十一,恭賀天下都城隍聖誕,護一方之平安!

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時期興起,不過各地信奉的城隍不同,城隍誕辰也不同。至明朝時期,為了統一祭祀,將農曆五月十一日定為了天下都城隍聖誕。

值此殊勝之際,恭賀天下都城隍降誕之辰,華夏子孫,無論道俗,恭誦《城隍寶誥》,祈願城隍神示,護佑平安!

道教城隍

農曆五月十一,恭賀天下都城隍聖誕,護一方之平安!

最開始的時候,城隍只有守護城池與國家的職責,隨著城隍信仰的發展,城隍逐漸人格化,之後城隍又被納入道教之神,城隍的職責也產生了變化。

城隍爺在護城佑民的同時,開始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成為主掌冥籍之神,負責管轄區域的一切陰間事務。新亡故的人,也都先去本地城隍處報道,經核實驗證後,統一送入地府。

城隍人選

農曆五月十一,恭賀天下都城隍聖誕,護一方之平安!

各地的城隍都由不同的人出任,一般來說,城隍都是歷史上的忠良之人,或是有功於民的功臣,或是為國而死的烈士,或是正直善良之人。

如蘇州城隍春申君黃歇,他連橫抗秦有功;杭州城隍文天祥,他是不畏權貴的忠烈之士;青陽城隍海瑞,他是著名的清官;武漢城隍岳飛,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還有上海的三城隍霍光、秦裕伯、陳化成等等。

這些城隍有的是由帝王而封的,有的是老百姓自己選的,皆是德行上佳的人,可見人們在其中寄託著的美好願望。

點一下「在看」分享給更多道友,福生無量天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