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歷史上真實的劉後是什麼樣的?謀害皇嗣打壓皇妃,導致李妃母子分離

本文作者:玉露

狸貓換太子,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北宋故事。

在故事中,劉後謀害皇嗣,打壓李妃,導致李妃母子分離。我們童年回憶之一的《少年包青天》也曾經上演過這一案,也因此,在我們的普遍認知中,劉後始終是一個奸後形象。但歷史的真實和文藝作品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大呢?

我們之前影片也曾談及這個故事

從目前流傳的演義故事源流來說,這個故事有元雜劇《抱妝盒》,和明清公案小說兩個版本。

《抱妝盒》說的是,李美人得金丸被真宗寵幸生子,而被劉後嫉妒,下令將太子溺死。幸而得寇承御和內監陳琳偷偷保下,將太子送到八大王處收養。十年後太子長大,劉後起疑,寇承御為了保護陳琳與八大王,觸階而死,仁宗長大繼位後,陳琳稟明實情,奉生母李氏為純勝皇太后。

這個故事與我們熟知的“狸貓換太子”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我們更熟知的故事是,真宗時,劉妃和李妃爭寵,幾乎同時誕下麟兒。但李妃的孩子被偷換成了一隻剝皮的狸貓,劉妃則將李妃的兒子據為己子,並因此得封皇后。皇帝盛怒下,李妃流落民間。多年後,這個孩子繼位,流落民間的李妃向包公訴冤,後經由包公稟明仁宗,徹查之下,最終使仁宗和李妃母子相認。

兩個故事雖然敘述角度不同,但忠奸立場分明。劉後都是站在正義的對立面。

這時候,我們就要來說一說這位劉後是何許人也了。

她是仁宗的長輩,也是宋真宗的皇后。但她的皇后之位,來得可一點也不輕鬆。

從某種意義上說,她的一生,比之我們如今小說中常提及的大女主,也毫不遜色。

歷史上真實的劉後是什麼樣的?謀害皇嗣打壓皇妃,導致李妃母子分離

劉娥(少女至皇后立繪)

故事中的劉後,在我們的影片中又稱她為劉娥,她出身川蜀,雖然史籍中有她出身官宦的記載,但我們一般認為這是她顯貴後為了抬高出身而杜撰的。

她與真宗的相遇,始於一場“買賣”,她被丈夫龔美賣入王府,成為了當時尚未繼位的真宗的姬妾。但卻被真宗的乳母秦國夫人不喜,藉機逐出王府。真宗將她安置在王府屬臣張耆家中,一過就是許多年。

在真宗登基後,她才被再次迎回皇宮,但也只是被封為了美人。

真宗欲封她為貴妃,手詔卻被當時的宰相李沆燒燬,權衡之後,真宗只好暫時放棄。

但劉娥並沒有在美人的位份上呆太久。劉娥逐漸在後宮中站穩腳跟,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晉為修儀(正二品),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六月,被封為德妃(正一品)。

而這個時候,距離真宗上一任郭皇后的逝世,也很多年了,朝中立後的呼聲愈發地高了起來。

有真宗的寵愛,劉娥就這樣順利地被封為了皇后嗎?

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她貧寒的出身,令朝臣反對激烈,說她“起於寒微,不可以母天下”。為了解決出身低微,沒有宗族依靠的問題,劉娥和真宗想了不少辦法,但都遭到了拒絕。

但命運對她又是有善意的。

我們的另一位女主,李氏出場了。

歷史上真實的劉後是什麼樣的?謀害皇嗣打壓皇妃,導致李妃母子分離

李氏立繪

李氏入宮後成為劉娥的宮人,或許是因為性子“莊重寡言”,被劉娥安排在真宗身邊,被真宗寵幸,生下了一子。這個孩子在之後登上皇位,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宋仁宗。

劉娥正是憑藉這個孩子,正位中宮,真宗也對外宣稱這是劉娥的孩子。從此以後,李氏骨肉分離。產子後的李氏在劉娥的看顧下,在宮內的地位也是逐步上升,從崇陽縣君,到才人、婉儀、順容,最後被封為了宸妃。也就是我們後世文藝作品中最常用來指代她的“李宸妃”這一說法的由來。

單從這裡來看,劉後與李妃的關係絕算不上忠奸對立。那麼這個歷史戲說又是怎麼變成了我們看到的模樣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故事的最後一個主人公,宋仁宗。他是宋真宗的幼子,也是活下來的唯一一位皇子,因此繼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他出生時,劉娥已經四十多歲,因此將他交給了交好的楊妃手上撫養。

歷史上真實的劉後是什麼樣的?謀害皇嗣打壓皇妃,導致李妃母子分離

楊才人和少年仁宗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他稱劉娥為“大娘娘”,稱楊妃為“小娘娘”,顯然對二人也是十分親近的。

仁宗年幼登基,劉後因此以太后的身份參與了朝政。憑藉著這個“借”來的孩子,劉娥達成了人生的大成功,成為了北宋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太后。

而從史籍的記載來看,在劉娥去世前,他很有可能對自己的身世並沒有什麼察覺。否則也不會留下“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的記載。

這樣的三位主人公,加之包拯曾參與處理過一起詐稱皇子事件,也就構成了戲說的主要部分,加之仁宗得知真相後,將李宸妃追諡改葬,百姓之中自然也議論紛紛,文藝作品們也就應運而生。

但包拯出生於鹹平二年(999年),雖然在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及第,但因為要贍養父母,辭官返鄉,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才赴京聽選,被授天長知縣。此時,李宸妃與劉娥早已經相繼過世。所謂包拯主持公道,仁宗母子相認,都是後世文藝作品給的大團圓結局罷了。

至於劉娥的奸後形象,更是後世文藝作品賦予的長久誤解。

一位能留下“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記載的女子,顯然不是個普通人。更何況她還是北宋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實權太后。在真宗死後,幼子繼位,朝局動盪的情況下,她穩定了宋遼關係,“臨朝十餘年,天下晏然”。足可以見,她雖出身貧寒,但政治智慧和才幹都不遜於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