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道光年間,幾個四川農民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響了世界歷史程序

在現代人的眼中,鹽只是一種普通的調味品,看起來並不怎麼重要。實際上,每個人的生存都離不開鹽,這種看似普通的調味品對人的身體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古代社會,鹽更是有著超乎尋常的意義,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資源。

道光年間,幾個四川農民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響了世界歷史程序

對於古人來說,鹽除了是身體所需之外,還是一種重要的防腐原料。古代沒有冰箱,食物也比較匱乏,可是像菜、肉、魚、奶這些食物又偏偏最容易腐爛變質,無法像穀物一樣長期儲存。在這種情況下,古人就用鹽將上面這幾種食物醃製成鹹菜、鹹肉、鹹魚幹以及乳酪等食物,這樣一來不但更加美味還更容易儲存。

古人獲取鹽的途徑多種多樣,並且隨著時代不同而產生了許多變化。人類一開始是在湖床、河床上面直接採集鹽的結晶,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古人又在海邊建造出大量鹽池,將海水曬乾製鹽。一直到今天,海水製鹽仍然是人類獲取食鹽的主要方法之一。

道光年間,幾個四川農民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響了世界歷史程序

在海邊的人們可以用海水製鹽,那麼在遠離大海的內陸地區,人們如何獲取鹽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清朝的道光年間,幾個四川農民為了採鹽打了一口1001米的深井,從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程序。

四川自古以來就盛產蜀鹽,當地開採鹽的歷史已經有數千年之久。蜀鹽主要依賴於鹽井開採,隨著開採程度的不斷深入,鹽井的深度也越來越深。到了清朝時期,鹽井深度已經普遍達到了數百米之深。雖然當時的人們已經將鹽井挖得如此之深,但是鹽的產量卻還是越來越低。盛行了數千年的蜀鹽,也面臨著枯竭的風險。

道光年間,幾個四川農民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響了世界歷史程序

為了恢復蜀鹽的產量,在清朝的道光年間,幾位四川自貢的農民決定打一口史無前例的超深鹽井。他們在開鑿鹽井時,改進了古老的“卓筒井”,從清朝道光三年開始挖掘,歷時13年,終於在道光十五年鑿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口深度超千米的深井,命名為“燊海井”。根據後來考古專家們的測量,這口“燊海井”的井深達到了驚人的1001。42米。

“燊海井”在開鑿成功後,每天可以自動噴出萬擔黑滷,用來燒鹽的滷鍋多達80餘座。而且,“燊海井”在噴出黑滷的同時,還會噴出大量天然氣,最高時每天能噴出多達8500立方米。這些噴出的天然氣,又可以成為燒鹽的燃料,可謂是一舉兩得。直到上世紀50年代,“燊海井”才因為壓力不足而停產。

道光年間,幾個四川農民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響了世界歷史程序

這幾位四川農民在開鑿“燊海井”所用的“卓筒井法”,實際上就是“衝擊式頓鑽鑿井法”,這是一種現代石油開採中普遍採用的技術。早在北宋年間,宋朝大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記錄了這種先進的鑽井技術,開創了人類機械鑽井的先河。

道光年間,幾個四川農民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響了世界歷史程序

後來到了清朝末期,隨著東西方技術的交流,這種鑽井方法也隨之被傳到了西方,推動了世界鑽井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當人類開始大規模開採石油時,這種珍貴的自然資源推動了世界歷史程序,而開採石油所用的方法,就是“衝擊式頓鑽鑿井法”。

當初開鑿“燊海井”的幾位四川農民可能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的技術革新會影響到世界歷史程序。

道光年間,幾個四川農民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響了世界歷史程序

人類技術的突破,一直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從北宋時期的“卓筒井”到清朝時期的“燊海井”,人類的鑽井技術取得了質的飛躍。作為人類歷史上開鑿的第一口深度超過千米的鹽井,“燊海井”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見證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具有無可比擬的歷史價值。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