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沒想到!古人也有“微信拜年”?

春節的叫法居然這麼短!

現在我們既要過年也要過春節,其實“春節”這個說法的歷史很短,大約100年左右。以前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元旦”,民國以後開始使用公曆,就把公曆的1月1號叫做“元旦”,而以前作為元旦的農曆大年初一就改成了春節。有時候我們看歷史上那些春節民俗經常會十分感慨,中國真不愧是文明古國呀,為什麼這麼說呢?春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從上古先秦開始發源,在漢代大概成型,到我們現在已經2000多年了。

沒想到!古人也有“微信拜年”?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動,但是慶祝春節的很多活動,他的核心一直沒變,完整的保留到現在,咱們現在過年都流行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那麼在古代呢?春節都有哪些個習俗呢?

2。

儺祭:古代的新年聯歡會

首先呢,有些古代的過年形式,咱們現在已經看不到了,比如從漢朝一直到魏晉南北朝,除夕前朝廷都會舉行盛大的儺祭,因為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刻,人們要舉行驅邪的儀式,把這一年的晦氣都去掉了,迎接美好的新年。儺技一般會選擇幾十個青年男子,穿著特別的禮服跳舞,歡呼,最後拿著火把,騎著馬把火把扔到水裡頭,就代表著把一年的晦氣都扔到河裡。這種驅邪儀式一直流傳到唐朝和宋朝,在唐朝經濟規模更加宏大,除了祛除邪氣,他還增加了一些娛樂功能,很多人會戴著面具又唱又跳的,十分熱鬧,到了宋代,宗教意味已經很淡了,有成百上千的藝人化上妝表演,敲鼓的、唱戲的、說書的,老百姓也可以圍觀演出,基本上就是宋代版的春節聯歡會。

沒想到!古人也有“微信拜年”?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3.正旦朝會:皇家專屬

另一種消失了的過年習俗叫“正旦朝會”,消失的原因很簡單,這種活動說白了就是文武百官給皇帝拜年,我們現在沒皇帝了,這種活動自然也就沒有了。正旦朝會從漢代一直延續到清代,是古代過年必備的一項重大的禮儀活動。

沒想到!古人也有“微信拜年”?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元旦,元是早晨,元旦即是一天的開始,也是一月的開始,還是一年的開始,所以這一天,也叫三元,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在朝的文武百官都要穿上新的朝服進了皇宮,根據官職和爵位的高低分別進諫皇帝,彼此說一些祝福的話。朝拜完畢,皇帝會賜宴群臣,宴席上大家還要寫一些吉祥祝賀的詩。

4.祭祖:中國人都講究這個!

除了這兩樣消失的過年活動,古代人過年的習俗和現在差別並不大,首先是要祭祖,中國人講究祖先崇拜,過年過節的肯定是要祭拜祖先的。

沒想到!古人也有“微信拜年”?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裡面詳細記錄了賈府過年祭祖的過程:首先要把祖先的畫像請出來,掛在祠堂的牆上,家族裡的男男女女根據輩分大小,依次排列,跪拜行禮,這叫拜郢。然後敬獻貢品。現在南方一些宗族文化保留比較多的地方,還有這種祭祖的儀式。北方很多地方,過年前後要上墳掃墓,形式雖然稍微不一樣,但是紀念先人的意思是一樣的。

5.門神的來歷您知道嗎?

節日跟平常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增加了很多儀式,古代老百姓過年有一個儀式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掛門神。這種習慣在漢代就有了,按照東漢人應劭在風俗通義裡的說法,上古時期有兩個神話人物叫神荼和鬱壘,他們倆站在度朔山的一棵大桃樹下,檢查一個一個的鬼,如果這個鬼要禍害人,他們就把鬼用繩子給捆起來,扔給老虎,讓老虎把這個鬼給吃了。所以古人為了躲避禍害,保佑平安,就用兩塊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和鬱壘的名字掛在門上,這東西也叫桃符。

沒想到!古人也有“微信拜年”?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到了唐代末年,神荼和鬱壘的門神地位逐漸就被鍾馗給取代了。鍾馗大家都很熟悉,捉鬼的,現在也有相關的影視劇介紹。據說唐朝開元年間,唐玄宗生了重病,一直臥床不起,有一天他夢到一個大鬼吃掉了偷她東西的小鬼兒,他就問這個大鬼是誰?大鬼說啊,自己是參加五局考試失敗的終南進士鍾馗,願意為皇帝掃清妖孽。唐玄宗醒來之後病就好了,他讓大畫家吳道子把夢中的那個人給畫了下來,貼在宮中,於是用鍾馗做門神的習俗,就算是流傳開了。

沒想到!古人也有“微信拜年”?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據專家考證,鍾馗這個形象早在我們前面提到的儺祭中,就有了一直起著驅散惡鬼的作用,到了宋朝末年,鍾馗的門神地位又被秦瓊和尉遲敬德這兩個人給取代了。也有一個傳說,傳說是唐太宗生病的時候老聽見有狗在叫,他就讓他手下的大將秦瓊和尉遲敬德給他把把門兒,鬼就不敢來騷擾了。但是也不能天天這麼兩個人站在門口站著呀,於是唐太宗命令畫工畫了兩位將軍的畫像貼在門口,厲鬼也沒敢再來。於是南宋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門上貼的就都是秦瓊和尉遲敬德了,一直到我們現在大門上貼的門神還是二位。

6.貼春聯嘍

唐朝出現了雕版印刷術,人們開始用紙來印刷門神,慢慢就演變成了年畫,當然對於過年來說,有些東西比年畫更有代表意義,那就是春聯,剛才我們不是提到桃符嗎?一開始桃符上只是寫著門神的名字,後來大約在五代十國的時候,人們也在桃符上寫幾句吉祥話。五代後蜀的國君叫孟昶在桃符上寫了一句,“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

沒想到!古人也有“微信拜年”?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之後這種做法就流傳開了。當時的春聯兒寫在桃符上,春天到了,明朝才開始叫春聯。王安石那首《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後面兩句說明在王安石生活的時代,每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換新的春聯了。

7.放爆竹

古人過年還有一項標誌性的活動,那就是放爆竹,從漢朝開始,放爆竹的目的和過年的很多儀式一樣,也是為了驅散邪魅,保佑平安。爆竹要驅趕的是一種叫山臊的惡鬼,山臊居住在西方的一座深山裡,據說有一尺多高,誰要是碰見他就肯定會大病一場。不過他有一個弱點,害怕聽到爆竹的聲音,所以新年的第一天,人們就透過燃放爆竹來防止山臊進門。

沒想到!古人也有“微信拜年”?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我們現在放爆竹,主要是為了熱鬧好看,跟古人的想法完全不同,古代的生存環境惡劣,醫療條件又不發達,稍稍有個頭疼腦熱有可能就丟了性命,所以這些祈求保佑的行為就特別的多。

比如宋朝過年還流行一種叫打糞堆的,把一串銅錢綁在竹竿上,一邊捶打著糞土堆,一邊喊“如願”,旁邊看看的人還是假裝很疼,哼哼唧唧地再回答一聲“如願”,然後才停下來,不打糞土堆了,據說這麼做就能發家致富。

8.吃年夜飯

古代過年類似這樣的稀奇古怪的祈願活動還有很多很多,過年當然少不了吃年夜飯,年夜飯的傳統也是從漢朝就有了。

沒想到!古人也有“微信拜年”?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吃完飯,還要守歲,古代有很多詩都描寫了小孩子強打起精神守夜的場面,這些不睡覺的小朋友,估計是在等壓歲錢。壓歲錢到底出現在什麼時候,已經難以考證,據說“壓歲”本身應該叫“壓祟”這個字,據說一種小鬼會傷害小孩兒,人們就用紅紙包包著銅錢兒放在小孩的枕頭下面,小鬼兒就不敢靠近了,能保護小孩平安無事,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的壓歲錢。總之,這也是保佑平安的。

9.發帖拜年

有關大年初一,古人也要四處拜年,前面說的正旦朝會,那是官員們給皇帝拜年的,那官員之間也要互相拜個年,當官的認識的人多,一個一個拜,怎麼能帶得過來呢?宋代人就發明了一種叫

發帖拜年

的方式,就是寫上一張自己的名帖,讓僕人給送給對方,這就代表自個兒拜過年了,這算是宋代的微信拜年了吧?

沒想到!古人也有“微信拜年”?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有的時候你去拜年,對方正好出去不在,怎麼辦呢?明朝人的做法是在家裡放一個本子,誰來拜年就把名字往本子上一寫,登記一下,也相當於來拜過年了。

普通老百姓的拜年呢?要先從同一個宗族的親人拜,然後再去拜訪別的親戚,古人經常利用拜年的機會互相給兒女介紹物件,尤其在宋代,春節拜年,簡直就是一場親友間的相親大會。所以呀你現在回家過年被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逼婚,這其實都是有歷史傳統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