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寧遠之戰金兵大敗,袁崇煥給他寫了封信,努爾哈赤看後含恨而死

從後金建國之日起,就把明朝視為最大的敵人。經過薩爾滸一戰,後金擊敗了明軍,打贏了立國之戰。此後,努爾哈赤和他的兒子們一路披荊斬棘,攻佔了撫順、瀋陽、遼陽等地。1625年,努爾哈赤在建國十年之際,不顧群臣反對,堅持把都城遷到瀋陽。努爾哈赤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不斷靠近明朝,方便進攻。

不斷的勝利,並沒有讓努爾哈赤停下進攻的步伐。1626年金天命十一年,大明天啟六年,正月十四日,遷都不滿一年的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十三萬,對外號稱二十萬,從都城瀋陽出發,征伐大明。

努爾哈赤此次出征,目的是寧遠城。

寧遠是山海關以東、廣寧之西的要衝之地,佔了這座城,就等於是拔掉了後金前進的一顆釘子。所以,努爾哈赤率大軍傾巢而出,勢在必得。

寧遠之戰金兵大敗,袁崇煥給他寫了封信,努爾哈赤看後含恨而死

寧遠這個地方,對明朝來說也很重要,守住寧遠,進則可攻錦州,退則有迴旋的餘地。守寧遠城的將領,叫袁崇煥,是明朝末年的重要軍事將領。此前,他已經在寧遠經營了四年時間。

聊戰爭之前,咱們先來說說明朝這邊抵禦後金的策略。

天啟皇帝繼位後,宦官魏忠賢成為新寵,把持朝政,東林黨人也日益攻擊朝政,朝廷政策朝令夕改,大明朝官僚系統愈加腐敗,行政效率低到極點。

天啟元年,遼東戰事吃緊,明熹宗開始重用他的日講官孫承宗。孫承宗知曉兵事,對遼東局勢頗為關注。天啟二年,遼東守將因防務問題產生分歧,明熹宗命孫承宗前往遼東視察。

經過視察,孫承宗認為遼東經略王在晉不堪大任,建議朝廷撤換。於是,明熹宗罷免了王在晉的職務,又命孫承宗前往遼東督辦軍務。明熹宗賜給孫承宗尚方寶劍,鼓勵他在遼東好好幹。

孫承宗到了遼東後,果然不辱使命,他重用袁崇煥和滿桂等有才能的將領,聽取袁崇煥的建議,把防守重心放在寧遠,重築寧遠城。他加強士兵的日常操練,購置各類火器。經過四年的經營,到天啟五年(1625年)時,孫承宗、袁崇煥等人在已在寧遠練兵十一萬,督造甲冑、炮石及各種兵器數百萬件,修築城堡數十處。寧遠城已經成為一座堅固的軍事堡壘。孫承宗還與袁崇煥商議,派遣將領據守錦州、松山、杏山、右屯以及大小淩河,在這些地方修築城郭,加強防守。

寧遠之戰金兵大敗,袁崇煥給他寫了封信,努爾哈赤看後含恨而死

孫承宗和袁崇煥的防守策略無疑是正確的。如果堅持按照他們兩人的策略進行防守,後金在遼東地區不可能有所突破。

然而,自毀長城這種事,是太監和那些不懂軍事的清流們的拿手好戲。

魏忠賢見孫承宗在遼東立穩腳跟,深得皇帝信任,功勞大漲,於是想要拉攏。然而孫承宗沒有迴應,於是魏忠賢對他懷恨在心。

天啟五年,朝廷有人彈劾孫承宗,說他冒領軍餉。還有人說孫承宗在遼東修築堡壘的戰術勞民傷財,不可久持。魏忠賢和他的黨羽更是大肆攻擊孫承宗。這些彈劾,讓孫承宗心灰意冷。為求自保,他嚮明熹宗請求辭官。明熹宗在魏忠賢的攛掇之下,同意孫承宗辭官。

插句題外話,孫承宗是保定高陽人,辭官之後回到老家閒住。崇禎年間曾短暫復出,沒過多久又被彈劾,只得第二次辭官回鄉。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進攻保定,孫承宗帶領全族人,守衛高陽城。城破之後,自縊而死。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全部戰死,真可謂是滿門忠烈。

孫承宗去職後,明熹宗任命兵部尚書高第為遼東經略,執掌遼東事務。

寧遠之戰金兵大敗,袁崇煥給他寫了封信,努爾哈赤看後含恨而死

高第到任後,一改孫承宗修築堅固堡壘、積極防禦的策略,反而將士兵和將領都撤回到山海關內,主動放棄關外陣地。在撤退的時候,官軍和農民夾道而走,毫無紀律和法度,丟棄米粟十餘萬,軍民“死亡載途,哭聲震野,民怨而軍益不振”。

對於上司的這種做法,寧遠守將袁崇煥提出異議,他認為不應該改變孫承宗的策略。但是高第並不聽他的建議。

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堅持堅守寧遠,絕不撤軍,他說:“官此當死此,我必不去。”

高第將軍民遷入關內之後,袁崇煥仍舊率本部兵馬駐紮寧遠。失去大軍護衛的寧遠城,實際上成了一座孤城。

明軍撤換主帥的訊息傳到努爾哈赤耳中,努爾哈赤大喜,於是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努爾哈赤正月十四日出徵,十七日渡過遼河,二十三日到寧遠城外。二十四日,努爾哈赤下令,全力攻城。

上文我們提到,新到任的遼東經略高第把兵都撤到了關內,寧遠城是一座孤城。那麼,面對努爾哈赤的十三萬雄師,袁崇煥是如何防守的呢?

寧遠之戰金兵大敗,袁崇煥給他寫了封信,努爾哈赤看後含恨而死

此時的寧遠城,士兵不足兩萬人。守將除了袁崇煥之外,還有滿桂和祖大壽。

滿桂是蒙古人,很早就參軍打仗,屢立軍功。孫承宗督師遼東,見他身材魁梧、懂軍事,才幹出眾,提拔他當總兵,命他與袁崇煥守寧遠。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世襲明朝寧遠衛軍職,是寧遠望族。

大敵當前,袁崇煥和滿桂、祖大壽同心協力,寫下血書,抱定必死決心,誓死守衛寧遠城。

當時,遼東經略高第畏敵如鼠,竟不派一兵一卒支援寧遠。好在,由於前期準備充分,寧遠城裡物資和彈藥充足。袁崇煥命令屬下,把大炮架設在城牆上,所有士兵必須拼死抵抗。

二十四日這天,金兵大舉攻城。袁崇煥在城樓上鎮定指揮。金兵圍至城邊,明軍便用大炮轟擊,“每炮所中,糜爛可數里”。金兵對這種大炮十分忌憚,紛紛避讓。袁崇煥又讓士兵把火藥放進被褥,然後捆紮成卷,扔到城牆下,待金兵靠近,則以火箭點燃被褥,一時間火藥爆炸,“火星所及,無不糜爛”。

第一天,金兵損失慘重。

第二天,努爾哈赤下令繼續攻城。然而,明軍仍舊堅挺如初,絲毫不畏懼。城牆上的十數門大炮不停地轟擊,配合著弓箭,進攻的金兵一批又一批地倒下。

金兵的進攻持續了一整天,但是毫無效果。金兵這邊,傷亡越來越重,且攻城的器具也損失殆盡。

寧遠之戰金兵大敗,袁崇煥給他寫了封信,努爾哈赤看後含恨而死

無奈之下,努爾哈赤只好下令停止攻城。這邊寧遠城攻不下,努爾哈赤退而求其次,命令三等副將武納格率蒙古兵突襲覺華島。該島位於寧遠南十六里處,是明軍屯貯糧草的地方。覺華島上的守將見金兵來攻,稍作抵抗就開始潰逃。金兵一路斬殺,竟殺死了七千餘人,焚燒糧草千餘堆,另外有二千餘隻船也被燒燬。寧遠城,努爾哈赤沒有佔到半點便宜。覺華島這邊,卻獲得了重大勝利。

此時,努爾哈赤得知明將毛文龍率軍襲擊永寧。他不敢在寧遠久留,且大軍遠征,不利於打持久戰。於是,正月二十七日,努爾哈赤下令撤退,寧遠之圍解除。

寧遠之戰,以明軍的勝利而告終。努爾哈赤對這次失敗耿耿於懷。他下令撤兵時,袁崇煥曾備下禮物和一封信,命人送到努爾哈赤的營帳中。信上說:

“老將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豈其數耶。”

意思是說,你努爾哈赤不是橫掃天下沒有敗績,今天敗在我這個晚輩手下,難道不是天意嗎?這是一封具有羞辱性質的信,努爾哈赤讀了,氣得牙齒都咬碎了。史書上說,他“大懷忿恨而回”,於二月九日返回都城瀋陽。

寧遠之戰金兵大敗,袁崇煥給他寫了封信,努爾哈赤看後含恨而死

回到瀋陽後,努爾哈赤由於內心鬱悶,加之舊傷發作,且年歲已高,這位英勇的帝王竟病倒了。

病中,他對對兒子們說:

“我起兵以來,沒有敢抵抗的。袁崇煥是什麼人,竟能這樣!”

侍立身旁的兒子們無言以對,都默默地看著這位年老體衰的帝王。

這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寧遠之戰,年輕的袁崇煥為何能戰勝兇悍的努爾哈赤?

一場戰役的勝利與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戰爭是人的戰爭,勝利與否的關鍵,還是在於人,其次則是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寧遠之戰,袁崇煥、滿桂、祖大壽通力合作,配合密切,而且抱定了必死決心,士氣高漲。他們充分發揮了明軍的武器優勢,堅守城池。後金這邊,努爾哈赤年事已高,思想守舊,且士兵心懷驕縱之氣,對袁崇煥的防守決心估計不足,致使大軍潰敗。

寧遠之戰,努爾哈赤含恨而死,大明本有機會調整對金戰略,扭轉敗局。但是,明朝內部已經腐朽不堪,正所謂“抽心一爛”,積重難返,已經無法完成自我更新升級了,走向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