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從漢代墓葬出土的樂器,看漢代禮樂制度如何演變

從漢代墓葬出土的樂器,看漢代禮樂制度如何演變

音樂,作為一種能夠使人感到身心愉悅的事物,從早期的原始社會誕生開始就已經出現。

此後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僅音樂的內容得到不斷髮展,音樂的形式還蒙上了一層政治元素,成了古代時期區別社會不同等級的重要工具。

尤其是隨著周朝時期禮樂制度的制定後,這一變化更加明顯

。而到了漢朝時期,我國社會經歷重大變革,禮樂制度也相應地發生變化,不同時期的禮樂充分反映出了不同時代的特點。

西漢時期的禮樂整體呈現出莊嚴肅穆的特徵

1、在種類和形制上都較為大氣

當終於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後,劉邦接下來所需要做的工作便是制定一套專為自己服務、並且能夠使整個國家正常運轉的制度

。這種制度不僅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同樣也是一方面。有鑑於此,劉邦從以前的周禮和秦禮為基礎,著手製定了一套漢朝獨有的禮樂制度,“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雖然漢朝在禮樂制度上面也有著自己的創造,決不能說是完全照搬的周禮,

但在具體的內容上面,還是不可避免地遺留下來了周朝時期的許多特點。

而周朝作為禮樂制度的發源時期,對於宮廷和規則秩序的遵守則更為明顯,這就使西漢禮樂整體呈現出了莊嚴肅穆的特徵。

從漢代墓葬出土的樂器,看漢代禮樂制度如何演變

從樂器的種類上來看,

西漢時期的樂器種類已經較為豐富,既有著絲竹管絃類,如琴、瑟、箏,也有著禮制樂器,如銅編鐘、編磬。

但從總體上來看,當時代表封建等級制度的大型禮制樂器佔多數。它們作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出土於許多現如今發掘的貴族墓葬當中,有力體現出了這一點。

正因如此,西漢時期在進行禮樂表演之時,也是以鐘磬這種大型禮制樂器為主,絲竹管絃類則起輔助作用。另外,據《漢書》記載,

西漢宮廷內部的樂器沿襲了周朝時期的基本制式,這也是其封建等級制度濃厚的體現

。因此,這時期的禮樂尚且還沒有更多普及到民間,政治意味大於享樂意味。

最後,在樂器的使用上面,西漢時期包括鐘磬在內的禮制樂器也可以證明這點。

透過對現如今發掘的一些大型禮制樂器的測試,我們發現這些音律與史書上記載的音律系統完全一致,呈現出特色的規律性

,“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

但是,也正因為它太有規律,導致其在整體音階的變化上就顯得比較單一,旋律也並不豐富,從而大大降低了音樂的耐聽度,甚至與先秦時期相比都有所不及。

其中固然有著時代變化、禮制樂器發展不再輝煌的原因,但更多卻還是因為西漢統治者更將禮制樂器看成了一種身份等級的象徵,而非單純的作音樂演奏用途。

從漢代墓葬出土的樂器,看漢代禮樂制度如何演變

2、在出土地區和擺放上面也同樣體現出身份

受到不同時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響,人們在墓葬的安排上面也會有著不同。在先秦時期,人們對自己的等級身份持著更為重視的態度。

雖然隨著周王室的衰微,當時的禮樂等級制度呈現出混亂的模樣,

但各自有權勢的人卻仍然會透過各種方式來彰顯出自己的非凡地位,墓葬便是這種彰顯的方式之一。

在現如今發掘的許多座西漢貴族墓葬當中,主墓外面會有著許許多多的陪葬坑,用以放置豐富的陪葬品,樂器便是陪葬品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在當時,只有等級尊貴之人才能夠用上如此高規格的墓葬。另外,

這些樂器與前文所提到的也有相同特點,都是以大型禮制樂器為主,編鐘、編磬、甬鍾等相當常見

在地域文化上面,當時的墓葬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體現。作為皇族所在地,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長期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中心,

相對應的,這裡禮制樂器的使用風氣也最為濃厚。

從漢代墓葬出土的樂器,看漢代禮樂制度如何演變

即便是被分封到不同地區的諸侯王,同樣會使用高規格的樂器來彰顯出自己的身份,表示自己是正統漢文化之人。

但是對於那些不同民族以及偏遠地區的人來說,他們的禮制樂器就充滿了民族和地區特色了

,與中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當然,隨著民族融合以及漢朝對這些地區管控力度的加強,這一現象也逐漸淡化,最終還是變得殊途同歸。

東漢時期的禮樂逐漸往平民化發展

1、樂器本身發生較大的變化

東漢時期,社會再度發生重大變革,無論是社會階級還是文化等方面,與西漢相比都已經是今時不同往日。因此,當時的禮樂也同樣發生著相應的變化。

從樂器的種類來看,東漢時期的禮制樂器大量減少,即便是在身份尊貴的王侯墓葬當中也不例外。

相反,絲竹管絃類樂器和樂舞畫像則大量增加,建鼓、盤鼓、笙、竽等都十分尋常。而在樂器本身的組合上面,同樣是以絲竹管絃類樂器作為主導,禮制樂器已經退化成輔助作用。

但是,

這並不代表禮制樂器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而是更多地運用到專門的宮廷禮儀場合當中,用以彰顯出隆重性和正式性

,絲竹管絃類樂器則更為廣泛和普及,並且更受人們的喜愛。

從漢代墓葬出土的樂器,看漢代禮樂制度如何演變

2、墓葬內的樂器擺放也發生變化

在音韻的表現上,絲竹管絃類樂器的表現力更強,所能呈現出來的旋律和節奏感也更為豐富

,它由此獲得了東漢社會大部分人的喜愛。正是因為這一變化,使得在當時陪葬品的選擇上面,這些樂器也成了主流。

不同於西漢時期一個主墓加上多個陪葬坑來放置陪葬品的設計,東漢陪葬品的放置是以內藏為主。從這個變化我們可以看出,西漢時期人們即便到死也要凸顯出自己生前的地位,將墓葬當作自己死後的房屋來大肆修建。

東漢時期的人們則更加提倡社會化和生活化,陪葬品的放置已經不再是以凸顯身份等級為主,盛行的絲竹管絃類樂器才是他們的最愛。

時代的變化造成了兩漢時期的不同禮樂制度

1、社會發展當中自然而然地融合

前文已經說到,西漢初期的禮樂制度是在參考借鑑了周禮和秦禮的基礎上形成的,他也因此沾染上了周禮的貴族化元素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原先的貴族體系已經土崩瓦解,官僚才是社會的真正主宰者。

從漢代墓葬出土的樂器,看漢代禮樂制度如何演變

官僚職務雖然也可以傳承下去,但大體上來說,社會階級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的主流審美必然也跟隨著社會階級的變化而變化,它必須是絕大多數人喜歡才能夠流行下去。

雖然西漢初期的禮樂同樣可以起到一定的振奮人心作用,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既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和內涵,也認為其略顯僵化和呆板,很難使他們產生喜歡之意。因此,

他們必然會推崇更為人所喜歡的俗樂。雅俗交融之下,一種新的社會審美便誕生了。

2、以樂府為代表的音樂機構的大力推廣

漢武帝繼位後,設立了樂府機構,專門收集不同地區的民間歌謠。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民間的俗樂得以進入宮廷當中得到演奏,這就與上面所提到的雅俗相融相對應。

雖然它們在進入宮廷之後會得到相應的改變以適應不同的場合,但從整體上來說,它們覆蓋到了更廣的人群。

此外,漢武帝還使樂府取代了太樂作為郊祀之禮配樂的作用,再度提升了樂府的地位。

此後隨著樂府的不斷髮展,其內容在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和喜愛,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

值得一提的是,樂府詩歌的音律雖然在後世失傳,它的詩歌體裁卻沿襲了下來。

從漢代墓葬出土的樂器,看漢代禮樂制度如何演變

3、東漢貴族豪強勢力的增強是一大原因

西漢末年,隨著王莽改制所造成的天下大亂,各路起義軍紛紛發起對新朝的進攻。

在經過多年廝殺後,劉秀獲得了最終的勝利,成功建立了東漢王朝

,但是,不同於每一次朝代更迭所伴隨的社會階級重組,東漢時期的上層統治階級基本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事實上,劉秀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聯合了諸多不同地區的豪族勢力

。他們在東漢王朝的建立過程當中立下了大功,在東漢建立後自然也在社會內擁有了非凡的地位,即便是皇帝也無法忽視他們的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下,豪強地主們的勢力便不斷增強,養成了驕奢淫慾、貪圖享樂的行為習慣,同時帶動了全社會的享樂風氣,絲竹管絃類樂器也就變得愈發流行起來。

總結

總的來說,

漢代禮樂制度的演變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當時人主動推動所造成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人們必然要求更多的精神享受。而在娛樂手段缺乏的古代,音樂便是這種享受的重要手段。

從漢代墓葬出土的樂器,看漢代禮樂制度如何演變

可以說,

當時禮樂制度的變化不僅僅是樂器本身的變化,更代表了一個時代和社會審美的變化。

也正是因為這種變化,才使得我國樂器文化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