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其實明朝滅亡的真正原來,主要還是小冰河

明朝的最後四十三年,也就是1600~1643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冷的一段時間。

舉例來說,中國西南部的雲南省向來以氣候溫和著稱,1601年卻遭受到強烈暴風雪的侵襲。廣東省位於亞熱帶,但1618年12月卻下了8天的大雪。

其實明朝滅亡的真正原來,主要還是小冰河

中國的編年史分別於1620年、1623年、1624年、1629年、1631年、1632年和1649年記載在中國南方各地出現不尋常的暴風雪。

研究中國沉積物中花粉記錄的科學家估計,這段時間的年平均氣溫降低了1。5到2攝氏度。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還算勤奮,盡全力維持國家的法律和秩序,明朝覆亡的直接原因,還不是腐敗(他們已經腐敗一百多年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寒冷氣候帶來的連續八年大旱。根據《明史》記載,崇禎六年至十六年,全國大旱,遍地饑荒,人民在飢餓下出現人相食的現象。

其實明朝滅亡的真正原來,主要還是小冰河

中原地區一向是穀物生產中心。中國北方氣候乾燥,正常雨量不到800毫米,不足以發展稻米文化,因此小麥是北方主要作物。連年乾旱可能使農作物產量減少到形成災害。

最糟糕的狀況正如歷史上記載,中原地區連續三年連一滴雨都沒有下。沒有降雨就沒有收成,饑荒也就隨之而來。

八年大旱中,大批飢餓的群眾聚集在一起。造反的農民猛攻一座座城池,開啟公家穀倉。流匪四處流竄,劫奪搶掠。

其實明朝滅亡的真正原來,主要還是小冰河

組織鬆散的農民暴動就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一樣,原本應該容易鎮壓,不過出了個李自成,開始將農民組織起來打進北京。 但李自成的勝利不是最終的勝利,反而是結束。

除了階級和時代侷限之外,也許是對捱餓有著太深切的體驗,滿洲人入關之時,李自成手下的軍隊酒足飯飽,沒有人再願意犧牲生命來保衛他。

其實明朝滅亡的真正原來,主要還是小冰河

他們只想回家,因此紛紛離去,這是飢餓記憶帶來的間接後果:如果有吃有喝,誰又願意起來造反呢?

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李自成佔領北京後,高階將領丟掉了艱苦樸素的作風,變得驕橫淫逸,但瀰漫於整個起義軍中的溫飽後的快意,恐怕才是他們覆滅的原因。

其實明朝滅亡的真正原來,主要還是小冰河

事實上,李自成的大軍連決戰都沒開始便告瓦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