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河北最“硬氣”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名,“特產”是美女和慷慨悲歌

“秋色冷並刀,一派酸風捲怒濤。並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櫟林中醉射鵰。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事未消。憶昨車聲寒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少年時候,讀陳維崧這首詞,胸中只有豪情萬丈,看不到燕趙悲歌。而今再讀,卻滿腦子都是“醉裡”,才能挑燈看劍的英雄氣短。旋即,筆者便想起了邯鄲這座城市,邯鄲出美女,佳人可以分憂。邯鄲多悲歌,好飲酒,可以與爾同銷萬古愁。

河北最“硬氣”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名,“特產”是美女和慷慨悲歌

邯鄲位於太行山東麓,隸屬於河北,歷史底蘊非常豐厚。之所以用到“非常”二字,是因為論上古神話,女媧在邯鄲造人補天。講科學,8000年前,磁山先民在邯鄲開啟新石器紀元。翻史料,3000年前,殷紂王帝辛在邯鄲建行宮。也就是說,3000年前,邯鄲就叫邯鄲。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是這麼硬氣。不過最吸引筆者的,還是邯鄲的特產——美女與悲歌。

河北最“硬氣”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名,“特產”是美女和慷慨悲歌

“邯鄲出美女”,這是莊子都承認的事。在《莊子》一書中提到的“邯鄲學步”,說的就是邯鄲人走路特別有氣質。在筆者的審美觀念中,天生麗質可以稱之為美女,有氣質,才能稱之為佳人。也唯有佳人,才能做到真正的解憂。事實也確實如此,但凡去過邯鄲,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無論是吃飯還是逛商場,都能看到不少美女。更重要的是,邯鄲姑娘性格直爽,落落大方,很好相處。

河北最“硬氣”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名,“特產”是美女和慷慨悲歌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這是韓愈在《送董邵南序》一文中,所提到的。筆者深以為然,瀟瀟易水旁,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曾感動多少後來人。但是這些悲歌,都來自於燕國,在趙國定都邯鄲的那158年中,同樣存在不少悲歌。而這些悲歌,關於嬴政一家人、關於廉頗、關於藺相如、關於李牧和趙國。有些人可能有所瞭解,但往往容易忽略,邯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河北最“硬氣”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名,“特產”是美女和慷慨悲歌

嬴政一家子和邯鄲的悲歌,主要發生在咸陽,但是伏筆都是在邯鄲埋下的:他的父親莊襄王(子楚),在秦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被送到邯鄲當人質。後來回國沒過多久好日子,被呂不韋和他的母親趙姬害死。他的老師呂不韋,是常住在邯鄲的大商人,一早就盯上了落魄的子楚。在邯鄲便計劃好了幫他上位,再送他歸西。後來嬴政翻身將其呂不韋遠派蜀中,本想留他一命,但是呂不韋接受不了迴歸平凡的命運,選擇了飲鴆自盡。

河北最“硬氣”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名,“特產”是美女和慷慨悲歌

他的母親是趙國的舞女(也有大家閨秀的說法),先跟的呂不韋,後跟的莊襄王。後來又找呂不韋,呂不韋意識到嬴政的坐強,把嫪毐推給她。不料她的母親竟然懷孕了,最後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跟嫪毐一起謀劃嬴政的王位。而嬴政自己,對於邯鄲的感情也很複雜,他的童年都在邯鄲。說他愛邯鄲吧,一場番吾之戰就打掉了十萬精兵。說他恨邯鄲吧,消滅趙國之後,他又沒把邯鄲怎麼樣。最戲劇的一幕是,嬴政滅韓不久,趙國遭遇嚴重乾旱,人心不穩,天賜良機。

河北最“硬氣”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名,“特產”是美女和慷慨悲歌

而廉頗、藺相如以及李牧三人,往常大家聽到都是如“負荊請罪”一般的美談,對於他們的悲歌,瞭解並不多。廉頗是一個憑本事吃飯的草根英雄,屢戰屢勝才被重用。公元前260年趙、秦長平之戰,秦軍奈何不了廉頗,便謊稱害怕趙括,廉頗被換下,趙國大敗。按道理,這個故事突出了廉頗的重要性,可是接下來的九年,他都坐在冷板凳上,坐得刀都生鏽了。“紙上談兵”這一典故的背後,是廉頗的悲歌。

河北最“硬氣”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名,“特產”是美女和慷慨悲歌

公元前251年,燕國來襲,廉頗出動,完成“反殺”並反攻,但是迎接他的,又是六年的冷板凳。公元前245年,廉頗被派出去打魏國,又贏了。但是趙王在不久後駕崩了,他兒子為表達哀傷,全面打擊廉頗。於是廉頗便去了魏國,但是魏國不敢用他。後來秦國來襲,趙國又想起了這位老將軍。可惜奸人作祟,說廉頗一頓飯上三次衛生間。楚國都看不下去了,請廉頗過去,但廉頗終究沒能回到戰場,老將在他鄉鬱鬱而終。

河北最“硬氣”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名,“特產”是美女和慷慨悲歌

而藺相如,為保住和氏璧,跟秦昭王寧為玉碎,最後完璧歸趙。後來趙國打不過秦國,主動求和,秦昭王讓趙王給其彈瑟助興,史官在一旁陰陽怪氣。藺相如為保全趙王顏面,求秦昭王擊盆缶,秦昭王不答應。跪下來求秦昭王擊瓦缶,秦昭王還是不答應,又一次以死相逼。然而這樣一位赤膽忠心的謀士,在生前看到的最後一幕,是長平之戰趙王換下廉頗。戰敗後不久,廉頗病逝在邯鄲,死不瞑目。

河北最“硬氣”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名,“特產”是美女和慷慨悲歌

還有李牧,李牧比廉頗藺相如還要“慘”,因為他出生得晚了一些。此時的秦國,已經羽翼豐滿,而李牧是趙王身邊最後一個有力倚仗。他一生為趙國盡忠,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本該是亂世出英雄。不料趙王到了這個時候,仍然能夠被秦國輕易挑撥,李牧創業未半,便死在了趙王手上。那是公元前229年,次年,趙國滅亡。連司馬遷都看不過去了,他說“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豈不謬哉!”

河北最“硬氣”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名,“特產”是美女和慷慨悲歌

在嬴政一家人的故事中,呂不韋是那個主導者,而邯鄲是這一切的發源地。在廉頗、藺相如以及李牧的故事中,“流水的名臣,鐵打的趙王”,邯鄲是見證者。不過悲歌之所以能稱之為悲歌,光靠“慘”可不夠。唯有嬴政一鼓作氣,廉頗屢戰屢勝、藺相如赤膽忠心以及李牧至死不渝。在悲慘遭遇下,他們能夠對外硬氣如一,被對手尊重,贏得那份應得的生前身後名,才能叫作悲歌。也唯有如此,才能稱作“憶昨車聲寒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李雙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