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一塘多用、一水多用!這種“魚稻共生”種養雙收新模式,有興趣嗎?

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切實做好水產養殖尾水汙染治理,四川樂山市中區積極響應,大力推進“魚稻共生”養殖模式,打造美麗城鎮生態種養新樣板,實現了既養魚又種稻,一塘多用、一水多用的效果。

四川稻田和冬水田資源豐富,稻田養魚、養蝦歷史悠久。去年,四川在4個縣10個鄉鎮開展“魚米之鄉”試點,取得了較好成效。而今年,四川也已啟動2021年度“魚米之鄉”建設專案,今年將在10個縣整體推進“魚米之鄉”建設,堅持以稻為主、以漁促稻、稻漁共生,實現一田多業、一水多用,提高糧食生產效益。

一塘多用、一水多用!這種“魚稻共生”種養雙收新模式,有興趣嗎?

記者瞭解到,今年市中區白馬鎮、青平鎮、茅橋鎮、土主鎮等共計3000餘畝的魚塘實行了“魚稻共生”養殖模式。魚塘按照10%至20%的浮床比例投放,一個浮床面積是0。72㎡,一畝魚塘便可在養魚的基礎上,每年多收穫259斤的幹稻穀。

據市中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的水產養殖,飼料中只有10%左右的能量被利用,而90%的物質被浪費,造成水質惡化,嚴重影響魚類生存。“魚稻共生”模式不僅可以為百姓增產增收,還有利於魚塘水質的改善,提高水產養殖安全。

一塘多用、一水多用!這種“魚稻共生”種養雙收新模式,有興趣嗎?

“魚稻共生”生態養殖模式實現了糧魚共贏,保障了“米袋子”,豐富了“菜籃子”,帶動了百姓增收,提升了尾水治理和農業安全生產水平,達到了“魚+水稻=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成本降低+收入增多”的效益。市中區積極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對養殖戶開展“魚稻共生”投入的資金按30%進行補助,進一步減少養殖戶的資金投入。目前,全區3000餘畝實行“魚稻共生”的池塘,每年預計最高可多收穫300餘噸糧食。

記者:趙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