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長樂猴嶼鄉張村:一個裝滿華僑故事的“學霸村”

在長樂猴嶼鄉

張村是一個讓人豔羨的“學霸村”

小村子裡相繼出過

51位常青藤名校人才

其中18人畢業於哈佛大學

“三子三哈佛”“五子登科”

……

已成為村子裡家喻戶曉的故事

一個兩山之間的小村莊

為何能出如此之多的學霸?

近日

記者探訪了猴嶼鄉

“學霸村”——張村

長樂猴嶼鄉張村:一個裝滿華僑故事的“學霸村”

從“三把刀”到“三個師”

走進張村的學霸街,記者發現這條不足兩米的街巷兩旁有的不是店鋪,而是一個個裝滿“學霸故事”的老房子。其中“三子三哈佛”的故事一直為村民津津樂道。在猴嶼鄉張村的美國第二代移民中,張日森家族可謂出類拔萃。其子張見鑾先生一直重視教育,三個兒子張天志、張天達、張天傑,連續三年逐一被哈佛大學錄取,並在各自領域成就卓越。

長樂猴嶼鄉張村:一個裝滿華僑故事的“學霸村”

長樂猴嶼鄉張村:一個裝滿華僑故事的“學霸村”

長樂猴嶼鄉張村:一個裝滿華僑故事的“學霸村”

“兩個兒媳也畢業於哈佛,另一個兒媳畢業於常青藤名校,十足的學霸之家。”張村村主任張臣志說。

長樂猴嶼鄉張村:一個裝滿華僑故事的“學霸村”

然而張村學霸雲集背後卻是一段淚水與汗水交融的近現代華僑史。據村中老人介紹,早年闖蕩海外的老華僑一無資本,二無文化,只能靠著“三把刀”——菜刀、剃頭刀、泥瓦刀謀生,在餐飲、理髮、建築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紮根,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吃過沒文化虧的張村老華僑們絕對不允許後代走同樣的老路。”作為張村華僑中近年來回國發展的一位,畫家、設計師張立君肯定地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十幾歲的她隨父母來到美國,一家人先是在中餐館打工,後來慢慢開起餐館,“起早摸黑只為了一日三餐以及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教育。對教育的重視是老一輩華僑最最鮮明的特徵”。

張立君口中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個海外華僑的故事。“如今,老華僑的‘三把刀’已然變成新華僑的‘三個師’——律師、醫師、工程師。”張立君說。

變的不僅是職業,更有選擇

。當下,不少像張立君一樣的新華僑看到祖國的紅火發展後,開始選擇走一條與父輩們不同的道路——

回國發展,造福故鄉

。學習室內設計和色彩研究的她相繼參與了張村美麗鄉村第一輪改造提升、戚繼光公園景觀提升、禮堂改造等多個鄉村景觀提升專案設計。

勵志故事激勵長樂學子

在張村的學子故事展示牌下,70個簽名有的字跡娟秀,有的筆鋒飛揚,每一個簽名背後都飽含一份求學路上的希望。這些簽名均來自長樂區第一中學的師生們。

今年以來,長樂區第一中學與猴嶼鄉黨委、鄉政府共同舉辦“不忘初心 通登金榜”黨日活動。活動的第二天就是高考,這群第一次知曉張村的學霸故事的高一學生們,忍不住提議要簽名留戀。舊筆換新筆活動、聆聽華僑故事、攀登洞天巖……活動當天,好不熱鬧。

“第一次知道長樂有這樣一個地方,感覺好神奇,也很受鼓勵。”長樂第一中學學生林濤說道。如今,和學校牽手共同舉辦遊學活動已成為張村探索農村研學發展的重要嘗試,“未來,我們每年都將會不定期地舉辦類似活動。”張臣志說。

深度挖掘張村學霸故事背後的文化基因,打通內部文化血脈,成為近年來張村的文化振興的新方向。藉助猴嶼鄉成立的華僑房屋保護和開發中心,積極對接村內的華僑房屋主人,力圖透過華僑古厝,講述華僑故事。積極推進“雙子館”建設,即學子館和遊子館,“雙子館”展示張村學子求學之路上的奮發拼搏,也紀念張村遊子對祖國故土的牽掛與貢獻,張臣志介紹。

長樂猴嶼鄉張村:一個裝滿華僑故事的“學霸村”

華僑房子改造成為華僑書院

還有一個月,“十一”小長假就要到來。將張村禮堂打造成僑鄉電影港,成為張村即將呈現給遊客們的一份新驚喜,張臣志說:“如今,村莊最需要的就是人氣,為此,各種方法我們都願意嘗試。用老式電影機播放和華僑有關的老電影,讓遊客體會老一代華僑的艱辛創業歷史和一路上的不懈追求,讓更多人認識這裡。”

特約記者 餘少林 見習記者 沐方婷

編輯 林碧蘭

轉自:最美長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