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列隊轉向的「橫斷六江」

列隊轉向的「橫斷六江」

在這個廣袤的星球之上,沒有一個地方能像橫斷山區一樣,遍佈著深嵌地殼的“皺紋”。從羌塘和可可西里的高原腹地逐漸發育,在諸多海洋性冰川和河流的侵蝕下,橫斷山脈逐漸變得“面目猙獰”。原本完整的高原夷平面,被外力剝蝕的體無完膚;它們或沿著斷層持續下滲,或在山脈擠壓的夾縫中尋求下洩空間。

如果把橫斷山區比作一個樂隊的話,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和岷江的“白水”聲浪所組成的,毫無疑問將是一個硬核金屬搖滾樂隊。從下游循著波濤的樂章,踏著江水“開墾”出的“V”形谷和“U”形谷上溯,“六江”幹流此起彼伏的“一線天”如同大幕般緩緩拉開。

隨著海拔抬升,兩岸山勢逐漸起伏,峰頂也逐漸挺拔。當你遲遲不見雪山登場時,免不了會懷疑上溯方向是否出現了偏差,因為這裡的河流並不總是朝著高原腹地的方向而行。但請不要擔心,不“安分”的“六江”即將離開高原,它們集結於此,準備完成了奮力一搏,遇山開山,遇谷開谷,在大地上劃出了河流樂章的完美橋段——大拐彎。

列隊轉向的「橫斷六江」

如果把橫斷山區的六江大拐彎連線,可以得到一條近乎直線的帶狀區域。該區域恰巧也是「大橫斷」的東部邊界。

與大橫斷毗鄰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久負盛名,不僅因為大拐彎兩側的山峰挺拔,更在於大拐彎對塑造上下游地貌、氣候和生態時所起到的關鍵作用。無獨有偶,大橫斷的六條大江,在即將衝開第一階梯屏障的關鍵位置上,也刻畫出了六個走向各異、性格迥然的大拐彎。

岷江大拐彎

岷江自尕力臺草原發源後,伴隨著岷山主脊一路南下,如入無人之境。

然而,在看似開闊的茂縣盆地,岷江卻遇到了茶坪山這個“攔路虎”。在九頂山的“注視”下,岷江極不情願地又向南偏西方向流淌了百餘公里。

到了一個叫漩口的地方,岷江不得不再次調整戰略,避開南部龐大而連綿的西嶺雪山,掉頭北上。

眼見茶坪山“勢弱”,岷江瞅準時機,一頭撞開玉壘山和趙公山合圍的“迷魂凼”,終於跳出了群山的束縛,安逸地遊蕩在了川西壩子之上。

列隊轉向的「橫斷六江」

岷江的命運徹底改變,得益於這個大寫的“S”——岷江大拐彎。

大渡河大拐彎

岷江的最大支流大渡河,其實是地理學意義上的岷江干流,它的源頭與黃河主流僅一丘之隔。

也許是不想追隨黃河東流入海的腳步,從源頭起,大渡河就歷經曲折,一路向南。即便是夾金山主峰與大雪山脈核心攜手攔起的“雪牆”,也無法阻擋它向南的決心。

大渡河這位敢打硬仗的騎士,在“突破”了貢嘎山東南的重重壁壘後,面前是略顯“柔弱”的小相嶺和安寧河谷。它轉而東望,發現由大瓦山、峨眉山構成的“桌狀山”群足夠堅硬,更具挑戰。於是,大渡河在石棉縣城忽而向東,劃出一個完美的“L”形,興沖沖地給了大瓦山一記“重拳”,開天闢地般地切出一道金口河嶂谷。

在向峨眉山環繞炫耀了半圈後,大渡河終於“功成身退”,與岷江一道過起了“退休生活”。

列隊轉向的「橫斷六江」

在如今的L形大轉彎形成之前,大渡河曾一度南流。

雅礱江大拐彎

雅礱江來自廣袤柔美的巴顏喀拉和石渠草原,一路歡喜輕鬆地走到了甘孜壩子。在即將作別開闊地時,南方巍峨猙獰的卡瓦洛日群山和東方平緩的洛戈樑子都在向它招手。好勝的雅礱江並不理會羸弱的洛戈樑子,反而積蓄全部力量,奮力敲開了沙魯裡山和工卡拉山拱衛的高原大門。

在穿越了多重障礙後,雅礱江終於在木裡縣遇到了同樣南下尋找“出路”的理塘河,兩位戰士一拍即合,決定聯手幹掉擋在南下路上的錦屏山。

雅礱江先北上再南下,終於發現了錦屏山的“戰略弱點”,在即將走出四川時匯入到金沙江的滾滾洪流中。

列隊轉向的「橫斷六江」

雅礱江大拐彎是藏彝走廊的重要通道。

金沙江大拐彎

金沙江深知自己作為長江上游的重大責任,它沿途收服遇到的眾多江河“好漢”,以亞洲第一的氣勢開闢出富庶的中下游平原。

自從跨過青海界,金沙江就採取了長途奔襲的“大迂迴”戰略,儘可能把自己的“勢力範圍”劃大一些。即便遇到了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這種高級別的對手,金沙江也能透過兩個精彩絕倫的“閃轉騰挪”,以神似雅礱江反“Z”形的大拐彎,避開最後一個雪山屏障。

在接納了雅礱江後,金沙江不再貪戀南國攀枝花的溫和陽光,反轉流向東北,繼續開拓自己的長江版圖。

列隊轉向的「橫斷六江」

金沙江大拐彎也被稱作“萬里長江第一彎”

瀾滄江大拐彎

&

怒江大拐彎

怒江和瀾滄江原本在唐古拉山南北各自東流,當遭遇到芒康山的阻力後,只好順勢南下。但南下之路談何容易,本就不太寬敞的橫斷西部,在金沙江的“征討”和境外恩梅開江的“洗劫”下,最窄處只餘下幾十公里的寬度。狹路相逢勇者勝,先透過此地者才能免於被對方“吃掉”。

為了避免這種爭鬥,實力相當的瀾滄江和怒江一致決定“小心翼翼”地透過“三江並流”區域,共同南下造福中南半島。儘管總體相安無事,但強烈的地勢落差總會產生一些驚險瞬間:

瀾滄江在行至永平縣西時,突然折向西流,幸好及時調整彎道,才繼續沿東南方向流出國境。經過這次“突襲”,怒江也心有餘悸,在“老老實實”南下千餘公里後,妖嬈地流出一個令人驚歎的大拐彎,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國境。

列隊轉向的「橫斷六江」

南方絲綢之路和入緬甸的茶馬古道恰好經過瀾滄江大拐彎

列隊轉向的「橫斷六江」

怒江大拐彎象徵著廣義“橫斷山區”的南界

大拐彎是大橫斷山水“博弈”的印證,也是江河“性格”的真實寫照。這種景觀蘊含的價值不僅存在於其原始的幾何之美,它們的存在,也能為欣賞他的人帶去更多自然啟迪。

——End——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