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適的時候,出現了能讓他展現才華的舞臺,他便會閃閃發光的。”

一向不著急的莫言,用自己的經歷印證了一個至簡至深的真理:

這世上沒有一蹴而就

的成功,也沒有一步登天的雲梯。

所有看似“悄然而至”的輝煌,都是沉下心耐住寂寞,一點一滴慢慢熬,一步一步踏實積累的結果。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透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人生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難解決的問題。那些有智慧的人,往往懂得透過各種方式解決問題。

遇到事情,有智慧的人,會採取這三種高水平的方式處理。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1

遇事先冷靜,再想辦法解決。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們無法控制,有一種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冷靜。

有一個人得了一個紫砂壺,十分愛惜,每夜都放在床頭,愛不釋手。

一次失手將壺蓋掉到了床下,此人心想,這壺蓋沒了,留壺身有什麼用?於是,抓起壺就往窗外扔。

下床後,發現壺蓋掉在了布鞋上,沒有摔壞,一生氣,一腳把壺蓋踩得粉碎。

到了門外,發現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壺,完好地掛在樹枝上……

他立時頓悟:有時遇事,冷靜下來,等一等,看一看,緩一緩,也許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可只要足夠冷靜,就能從容應對每一個難關。

只有淡定才有理智,只有冷靜才有出路。

情況越是危急,我們越是要保持冷靜,唯有冷靜,能讓我們理智思考、準確判斷,採取最適合的應對措施。

曾子有云: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意思是,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穫。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人只有在冷靜下來,才能看清自己,知道自己面臨的是什麼,應該做什麼,才會有自己的思考力。

有人說:靜,是一種無聲而強大的力量,如果你能靜下來,你便能懷著一顆從容、自在、愉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長遠一些。

一個人只有靜下來,才能學會思考、認清自己,並且看到生活的真相。

船的力量在於帆漿,人的力量在於思考。思考是一種心靈的修行,也是一種對自己的洗滌,只有靜下來學會思考,才能讓浮躁的心沉澱下來,讓智慧的光穿越迷霧,從而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

正如牛頓所說:我的成功都歸功於靜心的思考。

心靜才能智明。

遇到緊急的事情時,人很容易慌亂,會自亂陣腳,但如果此時讓自己靜下來,更容易從容面對問題。

當一個人冷靜下來,就會變得睿智。

靜下來,會有無窮的力量。

古往今來的聖賢,越是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越能心靜如水,處變不驚。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三國演義》裡,有一場戰鬥家喻戶曉——空城計。

街亭失守,諸葛亮退守西城,司馬懿率十萬大軍步步緊逼。此時的諸葛亮身邊已無將可遣,無兵可調,但諸葛亮並未慌亂,而是靜下心來,想出了一出空城計。

只見諸葛亮大開城門,彈琴的彈琴,掃地的掃地,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諸葛亮相信總是疑神疑鬼的司馬懿,必定會中計退兵。

後來果如諸葛亮所料,司馬懿一看到此情此景,馬上說肯定有伏兵,慌忙退兵。十萬大軍從哪裡來,又回到哪裡去了。

清朝三代帝師翁同龢說過: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也就是說,古往今來,凡是能做大事者,都是在重大事件面前,能做到氣定神閒,淡定自若的人。

靜下來,才能換一種心態,來擺脫生活帶來的困境。

一個人靜下來,內心就會變得豐盈,就會激發出內在的力量,讓很多問題迎刃而解,這是不爭的事實。

大事也好,小事也罷,冷靜了,你就會找到解決的辦法。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2

遇事會變通,懂得拐彎。

條條大路通羅馬。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並不只有一條。

有時候,通往成功的路人滿為患,有智慧的人,這時已經選擇了拐彎。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所以為的困境,並非沒有破解的方法,只要懂得變通,逆境也能變順境,落後也能變領先。

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固執並不是優點,在牛角尖中轉彎才是智慧。

人這一生,世事無常,苦難和幸福總是不經意之間到來的。

身處苦難之中,人總會被黑暗包圍,看不到那黑暗之後的光明,身處幸福之中,人就會被喜悅籠罩,從不會思考喜悅之後的變化。

但福禍相依,福和禍是事情的兩面性,相互依存,也可互相轉換。

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都要讓自己變換個角度想想,沒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活一輩子,就是個變的過程。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死衚衕”,而是不會拐彎的心態。

漫畫家鄭辛遙曾言:“在路走完的時候,並不意味著到了路的盡頭,而是提醒我們是時候拐彎了。”

太執著的一條路走到黑,結果只有撞南牆,但如果在路的盡頭轉個彎,那就會柳暗花明,走入一種全新的境遇之中。

林語堂說過一句話:“明智地放棄,好過盲目地執著。”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是南牆還要撞得頭破血流的人,終其一生也難以享受到生活中那點滴的幸福。

當我們即使拼盡全力,也走不通時,我們就應該懂得,是時候拐彎了。

魯迅,就是懂得“拐彎”最典型的例子。

魯迅早年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看到許多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無故遭受歧視。

這讓他既對國家的軟弱感到痛心,又為國家命運和前途而擔憂。

所以,他選擇當一名醫生,渴望用自己的力量來使國人身強體壯。

後來,魯迅想通了,原來,國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在精神上,所以學醫並不能拯救國人。

想要改變民族的根本是思想而非身體上的,關鍵要讓民眾不再被封建思想束縛。

於是,魯迅學會了拐彎,毅然決然的棄醫從文,以筆為手術刀,用自己的文字來拯救人們麻木不仁的思想。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常言道:“變則通,通則久。”懂得拐彎,也是一種智慧。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如果沒有想到最好的解決方法,不妨拐一個彎,靈活變通一下。

很多時候,當我們轉身拐彎後就會發現,原來在我們身旁的另一個方向,就有一條敞亮的出路。

所以,陷入深淵,困進泥潭中,別急著前進,停下來想想,拐彎換條路走,才能走出一段更廣闊更遠的路。

這條路走不通,那就換條路;換條路還不通,那就拐個彎。

無論河流是遇到高山還是礁石的阻擋,都依舊往前流動著。

為什麼?那是因為河流懂得拐彎。

我們做人也應該如此,若是遇到阻礙,都應該懂得適時的拐彎,這樣才不至於被撞到頭破血流。

有句老話說:“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轉不過的彎。世上沒有走不出的死衚衕,只有不會拐彎的死腦筋。”

懂得變通,一切就通了。

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一條路,只要懂得拐彎,便處處是路。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3

遇事看得開,放得下。

人就是要,事來了,不怕事,事過了,就忘事。

處理事情的能力決定了你的下限,但處理事情的心態決定了你的上限。

選擇了執著於過去,那就是選擇了痛苦,但如果選擇了釋懷,離別那一時的痛苦,只會成為你前進的一段插曲,無傷大雅。

很多人和事,不過是過眼雲煙,學著去捨得,才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人生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的各種煩惱,都來源於想不明白,看不開,放不下。

想不明白,活的就累,看不開就總愛鑽牛角尖,一條道摸著黑也要走,撞了南牆都不想回頭,放不下就不能釋懷。

放下,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有時候想要放下自己很在意的東西,確實很難。

有位讀者跟我說,為了放下一個人,她做過很多沒有意義的傻事。比如說,刻意地刪除對方,然後在某一天,她又忍不住把對方加了回來;比如說,故意讓自己去做很多事情,以為忙碌會讓自己快點忘記,可晚上躺在床上,她的腦海裡全是對方的身影。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人的一生,是無法重來的一生,有些事和人,該放下時就得必須放下,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騰出手來抓住原本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所以,不要再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異想天開;不要再為一些不值得的人胡思亂想,只有放下一些不必要的憂煩,才活得不累。

人只有學會放下,才能重新收穫美好與幸福。

張愛玲深愛胡蘭成,為了這個男子曾經“低到塵埃裡”。張愛玲一直用自己的稿費接濟這個窮途末路的男子。

但等到她不遠千里尋到胡蘭成時,卻發現眼前人,其實朝三暮四,早已有了新歡。

之後張愛玲痛下決心,一封長信與胡蘭成分手,附贈三十萬稿費,從此天涯陌路,再無瓜葛。

分手之後的張愛玲,認識了賴雅。與胡蘭成相比,賴雅實在好太多,他對張愛玲體貼照顧,愛逾性命。

婚後的張愛玲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與幸福,甚至在丈夫去世之後,改名為愛玲賴雅,獨居三十年未嫁,足見二人情深義重。

正是因為她捨得放下這一段錯誤感情的灑脫,她才得以找到真正的幸福。

生活裡,從來都是泥沙俱下、鮮花和荊棘並存的。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它不可能永遠讓人失意,也不會一成不變的順風順水。

當你學著釋懷過去的那些疼痛與傷害,不為往事憂,才能更好地前進。

人生短暫,已經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未來才更值得期待。學會放下,笑著往前看,才能遇見更美好人和物。

《後漢書》裡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一個叫孟敏的人揹著瓦罐去集市上賣,一不小心瓦罐掉下來摔碎了。但是他卻頭也不回繼續往前走。

旁邊有個叫郭泰的人看見了,就問他:“為什麼不回頭看一眼呢?”他說:“看有什麼用,反正已經碎了。”

郭泰覺得此人談吐不凡,拿得起放得下,是個奇才,於是勸他進學。十年之後,孟敏學成,名聞天下。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舍掉壞掉的,才能迎來好的。

曾國藩曾在衡陽唐氏宗祠就讀,後轉學到湘鄉漣濱書院,改號滌生。

滌生,滌舊才能生新。放棄糟糕的過去,才能奔向新生。

王家衛導演曾說過一句話:“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可以忘掉所有的事,以後的每一日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這該有多開心。”

想要過得自在快樂,就請學會放下。

只有學會放下,我們的人生,才不會為一些繁雜瑣碎之事糾結;只有學會放下,我們的步子,才能越走越輕盈,越走越遠。

凡事學會冷靜,會變通,懂得拐彎,看得開,學會放下,便會一切都不是問題,活得更輕鬆。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莫言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獲諾貝爾獎之後的首部作品,於2020年出版。由12個故事組成。整體上屬於現實主義題材,作者本人也參與到了其中,刻畫的是當代農村社會的眾生像,很貼近生活。

莫言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他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我們可從書中學來智慧,將人性研究透徹。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

《生死疲勞》:諾獎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蘊含著能讓莫言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秘密的小說,這是大家對這本書的評價。他用各種幽默風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透過轉世輪迴的方式,用動物的視角去寫了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和人們細緻入微的生活習慣跟社會風貌。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說過:“莫言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並不一定會的諾貝爾獎,當莫言用魔幻現實的手法,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地對人性的探索來講故事後,他就成為了世界級作家。

如果感興趣,點選下面商品卡,即可購買:

《晚熟的人》:遇到事情,高水平的3種處理方式,越早明白越好

AX31正品 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檢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