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遊戲行業迎來最嚴新規,結合我小時候的經歷,來談談我對小孩玩遊戲的看法

8月30日,遊戲行業迎來最嚴新規,這次仍然主要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路遊戲問題,所有網路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服務。

這意味著,以後未成年人每週最多隻能玩3小時的“網路遊戲”。

我個人是支援這項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新舉措。

大家需要注意一下,這次新舉措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

這裡有兩個重點:

1、針對的是未成年人。

2、針對的是網路遊戲。

所以,這並不是禁止成年人玩網路遊戲,也不是禁止未成年人玩一切形式的遊戲。

單機遊戲並不在此行列。

這一方面是單機遊戲其實並不容易沉迷,一款優質的單機遊戲,通關正常也就是幾十小時的內容量,頂多100多小時也就會玩膩了。

而網路遊戲因為“與人鬥其樂無窮”的特性,再加上精心設計的成癮機制、攀比機制等等,都存在很大的未成年成癮可能,以及誘導消費嫌疑。

所以我是支援這樣限制未成年沉迷網路遊戲的舉措。

各位家長如果認為平時有需要給小孩偶爾玩一玩遊戲,我認為也可以在家長引導下去玩一些優質的單機遊戲。

包括我自己從小也很喜歡玩單機遊戲,我也打算等以後小白長大了,要是小白也喜歡玩遊戲,我會陪他玩一些我認為比較優質,有助於人成長的單機遊戲。

但我肯定不會讓他玩網路遊戲,因為網路遊戲太容易成癮,而且充斥太多垃圾遊戲。

如果從小就提高了小孩的遊戲審美,他長大了眼光也會比較挑,自然不容易被垃圾遊戲所禍害。

這隻代表我自己的育兒觀念,也頂多只適用於我自己。

比如一個自己本身就沒有多少遊戲“審美”,平時接觸的主要也是垃圾遊戲,缺乏優質單機遊戲薰陶的家長,你去要求他跟小孩一起玩一些優質遊戲,避免被垃圾遊戲禍害。

這很顯然,只是強人所難。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各不相同,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並且每個小孩的天性各不相同,喜好、特長也相差極大。

所以,我認為並沒有一套通用的育兒經,只有家長花費大量時間去陪伴小孩,去挖掘自己的小孩的潛力,才能制定出適合自己小孩的育兒方法,要有這種因地制宜的態度。

所以,我這裡也只是分享一些我自己的育兒觀念,並不代表大家也需要這麼做,或者這麼做就是對的,只是希望能給大家一些思考的啟發而已。

我不喜歡用很強硬的態度去把小孩束縛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裡,沒有他自己的發揮空間,把他本來可能存在的天賦給荒廢了。

這也跟我從小一個成長經歷有一些關係。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透過我自己的一些成長經歷,來分享一些關於小孩玩遊戲這個問題,我的看法。

(1)我小時候的一些經歷

我從小有兩大愛好:看書和玩遊戲。

我從小學3年級開始,每年暑假最大的樂趣就是泡在圖書館裡,當時我經常自己一個人在圖書館一待就是一天。

當時我最愛看的就是各類天文物理的科普讀物,這對我現在的整個思考思維、邏輯三觀,都有重大影響。

不過呢,一般等到開學後,我另外一個興趣愛好,就是每天偷偷跑去玩遊戲,所以被老爸從遊戲機廳裡揪出來,然後被暴打一頓,在我小學時候是家常便飯。

我最早是5歲就經常就經常在幼兒園放學後,自己一個人偷偷跑到遊戲機廳裡玩遊戲,然後被老爸從遊戲機廳裡逮回家罰跪。

當時我才5歲,可能我老爸剛看完當時大火的電影《少林寺》,他當時還拿碗倒扣在地上,就這樣讓我跪在碗底,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個滋味。

但即使如此,還是沒能阻止我抓住各種機會偷偷跑去玩遊戲。

整個小學,我因為玩遊戲,被各種捱打,甚至吊起來打。

不過我從小皮糙肉厚,每次被打得痛哭流涕,但不超過3天,就又會偷偷跑去玩遊戲。

在我小學4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老爸實在那我沒辦法,都拿著菜刀威脅我要把我手指砍掉。

我直到現在還記得當時那個場面,我老爸那時候在陽臺,在那邊拿著磨刀石在磨菜刀,當然從我現在事後來看,他當時應該也只是在嚇唬我。

因為後面他就要準備把我抓起來砍手指的時候,我一個表叔就很湊巧的來到我家裡,來給我求情,最終我的手指就保住了。

還好是保住了,不然我現在都沒辦法用十根手指敲鍵盤碼字,來跟大家寫文章。

雖然當時我老爸應該也只是在嚇唬我,但那時候也確實把我嚇唬得不輕。

不過這件事情,當時也只是讓我老實了一個月,一個月後就又偷偷摸摸的跑去玩遊戲了。

可能後來我爸對我這麼調皮也徹底絕望,認清了現實。

所以上了初中後,我就沒怎麼被捱打。

但整個小學階段,可以說,我也是從棍棒教育裡摸爬滾打出來的。

不過我從來沒有因此怪過父母,因為我知道他們也是為我好,而且也是因為我不聽話,才導致他們這麼生氣。

我也很多次,很懊惱自己為什麼就那麼控制不住想玩遊戲,也很討厭自己讓父母這麼生氣。

我也很想當一個乖乖的好學生,不過呢,小孩子的自制力確實因人而異,我小時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去玩遊戲。

所以我也很清楚,大多數小孩子對遊戲是沒有什麼抵抗能力的。

說實話,玩遊戲對我小時候成長影響還是蠻大的。

我從小到大,教過我的老師,每個都會把這句話掛在嘴巴上:“這孩子太聰明瞭,但就是太調皮,太愛玩遊戲了,他但凡能稍微認真一些,肯定能上清華北大”。

確實,我從小邏輯思維天生就比較強,從小到大,我基本沒有做過幾次作業,但只要我上課稍微認真聽講,數學成績一般就是年段前列。

我在初中也是年段有名的問題學生,上課愛搗亂,放學愛玩遊戲,但因為成績一直還可以,所以一直沒被老師當做差生對待,而列入又愛又恨的問題學生行列。

我還記得初中的時候,不少同學會用比較陰暗的思維懷疑我,是不是我故意上課的時候搗亂,平時故意裝作不做作業,但實際上一放學回到家,就上各種補習班,各種熬夜學習。

當然,碰到這種懷疑,我也很難去解釋澄清。

因為我一放學一般就是直接衝去遊戲機廳。

也因為這種不怎麼學習,但學習成績還湊合得過去,所以在老師眼裡,我就是一個被荒廢的“天才”。

但其實,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一些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頂多只是比普通人稍微聰明一些,邏輯思維強一些,僅此而已,距離真正天才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我也不是學霸、更不是學神,我的學習成績也只有數學比較好,其他學科的成績都比較一般,特別英文超級差。

我還記得,我高考的英語,是進考場後,把橡皮擦切成方塊,然後用鉛筆點上數字,當做骰子去搖。

搖到數字1就選A,以此類推。

就這樣,我高考英語還算是超水平發揮了,110分的選擇類題目,我最後考了39分,機率超過1/4。

還好,我數學、理綜都考得還算不錯,所以還是能上個大學讀一讀,不至於直接就高中畢業。

所以,我可以很開誠佈公的跟大家說,我並不是什麼名牌大學畢業,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不是985,也不是211。

這是我可以跟大家很坦誠就直接說的。

因為我不需要跟有的“專家”那樣,去偽造學歷、來給自己加各種亂七八糟的名頭。

我也不會像有些人,會因為自己只是普通學歷,就感到自卑。

我認為,真正有本事、有能力、有學識的人,是不需要靠學歷、頭銜,來給自己“添色”。

包括我自己寫文章,大家也僅僅單純因為我寫的文章內容,來關注我。

我是透過文章來跟大家做這種思想交流。

大家並不是衝著XX經濟學家、XX名牌大學畢業這些名頭來關注我。

所以我並不需要靠這些外在之物,來給自己背書。

其實,我從小到大,從來不覺得學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當然,學歷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很重要的,至少在很多行業,學歷是重要的敲門磚,是一個篩選器。

但我確實一直都不認為學歷對我來說是很重要,這隻代表我的個人觀點,不代表對錯。

實際上我也認為這種觀點比較叛逆,大家不要學。

工業化的教育體系,雖然很難培養出天才,但至少可以保證讓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平均水平可以被大幅度提高。

其實我從小就是很叛逆的人,我甚至在高考前兩個月,還離家出走一個月,差點被學校開除了。

所以,我從小到大,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雖然我很愛讀書、也很愛思考,但我確實不是這套工業化教育體系的目標有使用者。

我很多時候也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假如我不是從小這麼愛玩遊戲,能夠認真去讀書,那麼我是不是會有完全不同的未來。

不過,我很小就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每個人的天性各不相同,有的人就是天生愛學習,我就屬於天生不愛死記硬背。

我可以在圖書館泡上一整天,看各種天文物理的科普讀物而廢寢忘食。

但只要讓我看英文教科書,不超過3分鐘我就會想睡覺。而且我雖然邏輯思維強,但記憶力並不好,所以去背這些單詞,會讓我很難受。

我很多次問自己,即使讓我回到過去重來一次,我仍然還是不會去愛讀書。

我是那種,只會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絕不會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這是我從小到大,乃至一直到現在,都從未改過的天性,或者說是本性。

遇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可以廢寢忘食的去做。

但如果是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就算牛來拖我,我也懶得去做。

我的天性就是如此,這並不是遊戲的錯。

即使沒有遊戲,我也會找其他娛樂消遣來打發自己青春期過剩的精力,而不會逼迫自己去讀自己不愛讀的英語書。

如果非要給我自己成長經歷找一個背鍋俠,我認為也只能歸咎於糟糕的應試教育。

不過,我不是一個喜歡去怨天尤人,找外部原因的人。

我還是比較喜歡從自身去找原因,去反省自己的得與失。

所以,我從小就形成一個觀點,就是上不上好大學,對我人生來說並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即使不上清華北大,不代表我就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我也不認為,一個人的價值,可以簡單就用學校的成績來完全衡量評定。

這其實也是我之前寫雞娃這件事情,會比較反對全民雞娃這種氛圍的原因,因為我對雞娃是一點都不感冒。

(2)堵不如疏

可能因為我從小這種成長經歷,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發誓我長大以後肯定不會去打自己的小孩。

我也不會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他,讓他按照我想要的方式去成長。

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有他與眾不同的地方,我們不應該把他丟到一個“工業化”的教育培訓體系裡,把他按照通用的模組化,直接把自己小孩生產成泯與眾人的“考試機器”。

他如果愛讀書,我就創造環境,讓他好好讀。

他如果喜歡玩遊戲,那麼我就會陪他好好玩遊戲,玩一些我認為比較優質,有助於人成長、能讓人有所收穫和感悟的好遊戲。

他如果喜歡玩樂、我也會抽時間去陪他玩樂。

他如果喜歡做實驗,我也可以順便讓自己找回小時候追求科學的童真樂趣,陪他一起做實驗。

所以,我認為,教育小孩最重要的還是陪伴,要去細心挖掘自己小孩的與眾不同之處。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沒有誰是一定平庸,只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天賦和潛能,大都在成長過程中,被各種簡單粗暴的工業化教育體系給掩埋了。

人,不是工業品。

所以,教育小孩,應該精細化的去因地制宜的引導。

當然,現在的社會情況,讓絕大多數家長是做不到這一點。

因為,並不是家長們不想陪伴自己小孩成長,而是沒時間,沒精力。

假如夫妻雙方每天都要996上班,哪來的時間去陪小孩成長呢?

所以,要解決教育問題,是一個社會綜合工程,是要各方各面一起改造的過程,而不是隻解決某一個問題就能一勞永逸,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最近我們有開始要解決996的問題,也開始在教育改革大力氣去整治。

除了前段時間的教育培訓雙減新規。

我們可以看到,最近我們有很多教育領域的具體舉措。

比如說,國家牽頭出了箇中小學網路雲平臺,裡面有小學、初中、高中的各類科目的網課。

我上去看了下,基本都是由一些家長擠破頭買上千萬學區房的學校裡的骨幹老師去上的。

我在兩個月前分析雙減新規的時候,就有提到過,我們整頓校外培訓行業、網課,不是要一刀切和取締,而只是要規範,將教育產業公益化,所以國家會牽頭組織一批優質師資力量去推行這種公開免費的優質網課。

當然,也要一些家長吐槽,上面這些網課,大都是學校課堂上的內容,並不是那種額外針對性的“補充”內容。

不過,其實我覺得大家一直陷入一個怪圈,那就是正常人其實只要能把學校課堂上的內容認真的聽完、消化,其實考試成績就不會差到哪去。

而且對於一些偏遠山村、農村、還有二三線城市的小孩來說,這些由“牛小”的骨幹老師上的網課,其質量肯定是優於其學校所教,還是能起到補充作用,也算是可以起到預習和複習,加強鞏固的效果。

再比如,8月30日,教育部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新規,嚴禁給家長佈置作業、不得設定重點班。

還有,小學一二年級取消紙筆考試,等等。

其實我之前也提到過,我認為,雞娃本身也算是有利有弊,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

在一些特殊時候,比如初中升高中,如果小孩有需要,臨時突擊一下也並不是不行。

但我是非常反對,在小學階段,就給小孩各種雞娃。

其實根據大資料統計,小學階段的成績,對初高中成績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而小學階段,是一個小孩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假如我們把小孩從小學時候就開始雞娃,這等於會扼殺這個小孩其他方面的一切可能性,最終只能淪為考試機器,成為“工業化教育培訓體系”千篇一律的“工業品”。

我們都知道,天才是萬中無一的,哪怕是人才也是需要拔尖的。

那麼你可以用簡單邏輯就知道,這種工業化的教育培訓體系,培養出來的考試機器都是千篇一律,只會泯與眾人,而不會誕生出拔尖的人才。

最後再說說遊戲。

因為我自己從小的這種相關經歷來看。

我一直認為,如果一個小孩愛玩遊戲,你就算威脅他要砍掉手指,也阻止不了他玩遊戲。

既然如此,我認為還是得“堵不如疏”。

我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愛玩遊戲呢?

就是我大學畢業後,開始做遊戲之後。

當我自己做遊戲,意識到我以前玩的那些網路遊戲,只是遊戲策劃精心設計出來,對數值、卡付費點、設計成癮機制,來精心設計如何讓玩家被垃圾遊戲玩,而不是我們在玩遊戲。

從此我對這些垃圾遊戲一點興趣都沒有了,頂多就是偶爾玩一些我認為比較不錯的優質單機遊戲。

所以,要是小白以後長大,我教育小白的時候,也會採用這種思路。

如果他以後也愛玩遊戲,那麼我會陪他玩一些我認為不錯的遊戲,和他一起玩,避免他被一些垃圾網路遊戲帶歪。

同時,我會直接在陪他玩遊戲的過程裡,試著教他怎麼做遊戲,讓他了解遊戲開發的整個過程,和不同遊戲的設計理念。

讓他能夠區分清楚,垃圾遊戲和優質遊戲的區別。

我一向不喜歡一刀切,也不喜歡一棍子打死一大片的極端做法。

包括遊戲也是如此。

遊戲也有好有壞。

愛玩是人類的普遍天性。

所以,如果家長們不能自己抽時間出來多陪伴小孩,只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把小孩簡單粗暴的丟給其他一些外部培訓機構,或者簡單粗暴禁止小孩一切娛樂活動,這樣的高壓環境,並不利於小小孩成長。

但現在確實,絕大多數人工作太忙,確實不是太有時間去陪伴小孩,教育小孩。

所以,我是一直說“雞娃不如雞自己”。

這裡的雞自己,就是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己,讓自己有能力獲得一份可以養活全家,同時又有時間陪伴小孩的工作。

要不然就是,夫妻雙方中某一方的工作就足夠養活全家,那麼另外一方自然可以選擇相對比較清閒的工作,多一些時間來陪伴小孩。

人是活的,辦法還是有很多。

關鍵我們能不能多多去思考,並把自己的想法去付諸實踐,而不是隻停留在口頭上。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本文來源“大白話時事”公眾號。

作者:星話大白。

我每天都會寫分析文章,歡迎點下方關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