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他是元朝開國功臣,最後卻被朱元璋賜死,死後朱元璋為何大開殺戒?

古語有云:“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則為不孝。”在舊時封建禮教中,臣對君、子對父必須絕對服從,乃至死而無怨,這種思想根深蒂固,無數臣子命喪於皇帝刀下,今天要說的,便是這樣一個故事。

他是元朝開國功臣,最後卻被朱元璋賜死,死後朱元璋為何大開殺戒?

他叫傅友德,出生於一個農民世家,從小就過著艱苦的生活,好在家人互相扶持,日子倒也勉強過得下去,然而元朝末年,社會動盪,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傅友德一家被迫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為了活下去,為了改變這樣的生活,傅友德毅然加入農民起義軍,跟隨義軍領袖之一的徐壽輝。

公元1360年,陳友諒殺害徐壽輝,自稱漢帝,這讓傅友德十分失望和不滿,便離開了他們,此時恰逢朱元璋收復安慶,進攻江州(今江西九江),深知朱元璋為人的傅友德當即便加入朱元璋,並直呼自己找到了真正的明君,從此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

他是元朝開國功臣,最後卻被朱元璋賜死,死後朱元璋為何大開殺戒?

等到朱元璋順利登基為帝,建立明朝,戰功顯赫的傅友德自然得到應有的獎勵,被授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封為潁川侯,子孫世襲,最不得了的是,朱元璋還賞賜了他“死鐵券”,即“免死金牌”,由此可見朱元璋對他的賞識和認可。

在之後的日子裡,傅友德繼續為朱元璋奔走賣命,保衛大明,朱元璋更是將傅友德作為太子朱標未來繼承皇位的班底培養,然而隨著太子朱標的病逝,朱元璋的精心佈局滅破,既然兒子沒了,那麼傅友德留著也沒什麼用了,更何況他手握重權,他朱元璋鎮得住傅友德,可不代表他的子孫能,其他大臣也是同理,萬一……朱元璋是個狠人,他不會留下隱患。

他是元朝開國功臣,最後卻被朱元璋賜死,死後朱元璋為何大開殺戒?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朱元璋開始血洗官場,從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這短短14年裡,朱元璋累計殺掉了45000餘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藍玉案和胡惟庸案,藍玉、胡惟庸、李善長、陸仲亨等開國功臣,統統被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其他軍隊中勇武剛強之人也快屠戮殆盡,其手段之狠辣,可謂亙古未有。

傅友德不是傻子,他當然知道朱元璋的心思,於是每日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被朱元璋抓到把柄,然而“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個人真想找你麻煩,你連呼吸都是錯的。

他是元朝開國功臣,最後卻被朱元璋賜死,死後朱元璋為何大開殺戒?

公元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11月29日,朱元璋在宮中設大型宴會,邀請了無數文武百官,接到邀請的官員們皆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就是下一個藍玉、胡惟庸,而傅友德,也在邀請之列。

入席前,朱元璋在門口碰到了一個侍衛,該侍衛沒按規定佩戴劍囊,朱元璋正準備發火,卻發現侍衛是傅友德的兒子,當下忍住怒火,心中暗暗有了計謀。

他是元朝開國功臣,最後卻被朱元璋賜死,死後朱元璋為何大開殺戒?

說來也是“巧”,恰好這天傅友德胃口不太好,所以桌上的菜沒吃完,朱元璋見狀,臉色一沉,當著所有人的面痛斥傅友德對自己不敬(《明史》:會冬宴,從者徹饌,徹且不盡一疏,太祖責友德不敬),傅友德一聽,就知道朱元璋為何如此待他,當即磕頭認罪。

此時的他萬萬沒想到,朱元璋還有一招等著他,朱元璋冷冷說道:“你兒子的劍法想必不錯吧?竟然不按規定佩戴劍囊?”接著朱元璋越罵越起勁,便命令傅友德回去,把兩個兒子都帶來宮裡請罪,傅友德心裡縱有一萬個不願,卻也只能照做。

他是元朝開國功臣,最後卻被朱元璋賜死,死後朱元璋為何大開殺戒?

就在傅友德急匆匆地趕回家時,一名侍衛追上了他,說道,皇帝口諭,讓你“攜其首至”,意思是,讓傅友德帶自己兩個兒子的人頭進宮謝罪。傅友德頓時天崩地裂,他一生為國出生入死,為朱元璋賣命,戰功累累,最後竟然落得親自殺子謝罪的下場?可他又有什麼辦法呢?若是不殺掉兒子,恐怕就和藍玉一樣,被株連九族吧!為了保住家人,傅友德親手殺掉兩個兒子,並拎著他們的頭,回到了宮裡。

看著高高在上的朱元璋,傅友德冷冷將兒子的人頭扔在大殿上,眾人皆驚,朱元璋假惺惺地說道:“你怎麼忍心這麼做呢?”傅友德一聽,放聲大笑,接著從袖中掏出準備好的小刀,說道:“你不就是想要我們父子的命嗎?都給你!”接著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而死。

他是元朝開國功臣,最後卻被朱元璋賜死,死後朱元璋為何大開殺戒?

朱元璋見狀,當即暴怒不已,大罵傅友德父子,既對自己不敬,又畏罪自殺,簡直罪加一等,於是下令將傅家所有男女全部發配遼東、雲南,偌大的傅家從此家破人亡。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