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公元219年七月,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在擊潰曹操的援軍後,原本有望一舉拿下荊州首府襄陽、搭建北伐基地的劉備政權,卻因東吳背後一擊,導致功虧一簣,荊州為孫權所得,關羽本人也身首異處。

1.關羽為什麼要孤軍攻打襄、樊二城?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對於襄樊之戰,後人多以為是關羽貪功冒進。其實,這是對關羽的誤解。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間是劉備打下漢中後的兩個月,如果關羽是為了搶功,那麼他完全可以在漢中激戰正酣時北伐,既可以策應劉備,又可讓曹操首尾不能相顧。

但關羽卻在劉備打下漢中後,足足籌備了兩個月之久才出兵北伐,而關羽出兵的時間,恰恰在雨季到來河流水位升高之時。曹魏的揚州刺史溫恢當時就曾擔憂:“今水生而子孝(指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這說明,關羽北伐是有著冷靜的思考和認真的準備的,出兵的時機選在了曹操新敗,水位上漲、荊州水軍可以發揮優勢的時間節點。

我們翻開地圖會發現,荊州的地勢很像一個花瓶,廣袤的江漢平原是瓶身,而襄陽、樊城則處於武當山和桐柏山的狹口,猶如花瓶的瓶口,瓶口的北方則正對著南陽盆地。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襄、樊二城在曹操手中,那麼曹魏騎兵隨時可以沿襄陽—江陵一線南下,江漢平原無險可守,這對於兵力有限的關羽而言十分被動。而如果拿下襄、樊,關羽僅憑極少的兵力就能守住荊州,從而集中更多的兵力北伐南陽,實現諸葛亮“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戰略目標。

所以,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本身並無過錯。但荊州諸郡與漢中連成一片,威脅到的不僅是曹操,還有身處長江下游的孫權,在這一背景下,東吳從背後襲擊關羽,也就不難理解了。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2.關羽失荊州後的撤兵路線

關羽在得知荊州被東吳偷襲後,行軍路線是這樣的:首先是從襄陽撤圍迅速南下直抵江陵城下,藉口“此城吾所築,不可攻也”,退住九里,隨後,又再次折返向北進入麥城,接著放棄麥城,向麥城西北的臨沮撤退,在途徑羅漢峪時被吳軍擒獲。

梳理關羽的撤退路線會發現,關羽從北向南再折向西北,這完全就是繞了一個圈子,費時費力不說,還喪失了最佳的撤退時機。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關羽北伐時,幾乎調動了荊州全部主力,在荊州失守後,曹操指使魏將把孫權的書信射到關羽軍中,目的是讓孫劉相拼坐收漁利。所以,荊州雖然丟失,但關羽的主力並未喪失。

在荊州軍主力尚存的情況下,關羽的最佳選擇無疑是迅速撤往益州儲存實力,以圖他日重奪荊州。而在路線的選擇上,共有兩條: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一是在襄、樊前線就地沿漢水西進,與上庸的劉封、孟達匯合。此時的荊州水軍依然控制著沔水,曹軍無力渡河追擊,而彼時的東吳大軍遠在江陵,也威脅不到關羽。

二是南下後沿宜都、夷陵一線西撤進入益州。宜都太守樊友以及駐紮秭歸、枝江一線的詹晏、陳鳳還有一定兵力,荊州西境還在關羽手中,完全可以護送關羽西撤。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關羽起初的行進方向似乎預示著他選擇的是第二條路線,即南下江陵,但之後卻沒有迅速沿宜都、夷陵一線退往益州,而是折返北上“西保麥城”,這個“保”字很耐人尋味。

正是因為關羽刻意駐守麥城,導致到219年十一月時,陸遜派出的西路軍已經擊敗了蜀將樊友、詹晏、陳鳳,“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

在大本營已經丟失的情況下,關羽為什麼要耽誤寶貴的撤退時間,寧願繞個圈子也要來守麥城呢?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這並非關羽敗亡時的慌不擇路。實際上,關羽從得知荊州丟失,派水軍據守沔水擋住曹魏追兵,到南下時不斷派人聯絡呂蒙試圖穩住東吳,再到駐守麥城時使用空城計“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都表明,關羽直到此時都有著清醒的頭腦,做著他所能做出的一切可能有效的軍事部署。

關羽的一系列奇怪舉動,其實是出於重新奪回荊州的考慮。

首先是迅速南下。上文已述,荊州雖丟,但荊州軍主力尚在,所以,關羽迅速南下直抵江陵,趁東吳立足未穩時重奪荊州,並非不可能。

但直到關羽抵達江陵時才得到準確情報,荊州的丟失並非是東吳依靠武力攻下,而是守將糜芳的不戰而降,這也就意味著江陵的城防設施是完備的,加之呂蒙對荊州軍採取了攻心戰術(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此時的關羽已無力發起攻城之戰。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其次是退保麥城。據《當陽縣誌》記載:“麥城,沮漳二水之間。傳楚昭王所築。三國時,關侯為孫權反襲,西保麥城即此。”

後來考古工作者在當陽市兩河鎮麥城村境內發現了古麥城遺址,殘存的底寬20米、頂寬8—12米、高6米的城垣,證實了《四蕃志》所載“縱橫十里”的說法。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十里是什麼概念?關羽北伐所攻打的襄陽和樊城城城牆周長分別是12裡和4裡。而僅僅4裡之城樊城,就讓關羽攻打了數月之久,這表明麥城從春秋時楚國開始至到漢末都是重要的軍事城邑,有著堅固的城防。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麥城的地理位置。根據考古發現,古麥城據沮水、漳水之間,而沮漳又與長江貫通,麥城剛好位於控遏荊益二州的夷陵城後方。而夷陵則是益州通往荊州的狹窄通道。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在無法直接收復南郡的前提下,憑藉宜都、夷陵通道在手,那麼關羽退保的麥城,就猶如守住夷陵的第一道防線,為日後益州方向的援軍收復整個荊州提供了可能。

事實上,2年後的夷陵之戰,陸遜恰恰是死死守住了夷陵,讓數萬蜀漢大軍在狹窄的崇山峻嶺中無法展開,最終被一把大火殺敗。

關羽失荊州不迅速撤往益州,為何故意在荊州繞圈子?麥城考古揭秘

這也反襯出關羽的戰略眼光。但可惜,駐守宜都、夷陵的將領樊友、詹晏、陳鳳沒能擋住東吳將軍李異、謝旌的攻擊,夷陵通道失守,而趕來增援的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也被陸遜打的大敗,至此,荊州敗局已無挽回的可能,同時關羽西撤路線也被切斷。

再堅守麥城已無意義。所以,關羽放棄麥城迅速向上庸、房陵一線靠攏。這條唯一的逃亡路線也被陸遜算準,在其必經之路羅漢峪設伏,關羽及其子關平、都督趙累等被東吳俘殺,一代將星隕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