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自東漢至唐末,闡述士族門閥七百餘年興衰歷程

“縱觀士族之發展,自東漢至唐末,凡七百餘年”。——《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泱泱大國,除了“中央集權”之外,自然還有別的“集權”,然而它的壽命卻僅僅只是歷史上的鴻毛沂水,瞬間即逝,它就是-門閥世家。正如魯迅所說:“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留給歷史的只是一部悠揚悅耳的聲樂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那麼如此泱泱大族又怎麼會如此徹底的消失呢?

自東漢至唐末,闡述士族門閥七百餘年興衰歷程

一,

門閥

的發展歷史

“官有世功,則有官族。”——-《左傳·隱公八年》

東漢是中國門閥世家的童年,而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則是門閥世家成長的階段,真正的高峰期則是東晉。在東漢初期,漢武帝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的管理,實行“獨尊儒術”,大多儒學經驗豐富者考慮到自己的經學不易,往往精髓只傳授與自己的子弟者,這就是門閥世家的雛形。在三國時期,門閥世家開始自己的“青年”-“成長”。曹操之子曹丕考慮到當時的形式嚴峻,採取陳群的建議實行“九品中正制”,目的是為了選拔有用之才,擴大政權的基礎,由中正官查訪散落在各地同籍貫的人,以人的譜牒家世,德行,才能評定一個人的才能優劣,分為九等。然而中正官最後被門閥世家把持,只推舉門閥世家子弟,加速了門閥世家的發展。接著門閥世家迎來了它的高峰-東晉時期,當時門閥世家可謂是朝廷的左膀右臂。然而除了相關的制度的推進,一個士族的發展離不開時代的“戰亂”。

自東漢至唐末,闡述士族門閥七百餘年興衰歷程

在東漢末年,戰爭不斷,豪強士族紛紛起事自保成為地方的割據勢力,其中最重要的戰亂便是“董卓之亂”,這成為門閥世家的重要來源之一。在東晉時期,“八王之亂”之後,司馬睿聽從王導的建議,實行“

鎮之以靜,群情自安

”獲得了吳姓世族的擁護,而此時的西晉在“永嘉之亂”之後,朝廷動盪不安,大量的北方世族以及皇族南遷,在王導的號召下,大量世族擁護司馬睿,使得東晉的政權得以穩定。在西晉滅亡之後,司馬睿在世族的支援下,在建康重建晉延,稱為“晉元帝”。世族得到皇權的認可。

二,外部原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

1.初次打壓--打壓失敗

東晉依靠世族的力量獲得朝廷的穩定,這也使得不少實力派世族變得“野心勃勃”。當時的晉元帝十分倚重王氏,時稱為“

王與馬,共天下

”,但是王氏的王敦野心十足,有意掌控政權,晉元帝為了防止王敦的反抗,同時又重用劉隗、刁協等以用來鉗制王敦,王敦最終發動政變,攻破建康,史稱“王敦之亂”,然而太子繼位之後,迫於王氏世族的震懾力,只追究了王敦個人的過失,王氏依然得到皇室重用。而在327年,晉成帝繼位之後,由王導和外戚庾亮輔導政權,蘇峻和祖約對庾亮對於中央集權的政策深感不滿,並發動兵變,次年攻陷京師,史稱“蘇峻之亂”。

自東漢至唐末,闡述士族門閥七百餘年興衰歷程

兩次戰亂均由世族引起,皇權與世族的權利爭奪戰,使得皇權對於門閥世家是“又愛又恨”,然而從東晉的兩次戰爭中,皇族的壓制,對於世族來說,僅僅只是少了一個“世族”而已,可謂是失敗!

2,二次打壓--效果甚微

遠離政權不穩的東晉,迎來了政權穩定的隋朝,隋文帝繼位之後,為了加強皇權,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實行一系列措施,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廢除“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制”。科舉制的目的在於,擇取人才,摧毀門閥系統的任官制度,然而由於隋朝的國祚甚短,科舉制並沒有發揮它的作用,對於世族的影響微之甚微。

3,三次打壓-門閥隕落

“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資治通鑑》

在唐朝,唐太宗強烈不滿,《世族志》的等級指定,要求重新制定,最後將山東世族降為第三等。到武則天統治期間,為了廣納賢臣,重點實行“進士科”,然而“

五十老明經,六十少進士

”,因此進士科受到重視,正如劉禹錫所說:“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但門閥世家在科舉制度上還是佔有一定的優勢,畢竟百年大族,所擁有的知識來源比出身寒門的子弟優渥甚多,所謂的“

晚唐以前,貴胄子弟雖與寒人同試,然以父兄在朝,交相援引,子弟之入選自易

”。但是影響還是有的,門閥世家一兩代不入朝為官絲毫沒有影響,但是長期不為官,就算是百年大族也逃不掉被時代吞噬的命運。比如南朝最顯赫計程車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在唐朝就失去了原來的地位,幾無所聞。然而制度的改變固然是導致百年大族隕落的原因之一,但是僅僅只是因為這一個原因?

自東漢至唐末,闡述士族門閥七百餘年興衰歷程

“楷擊陳州敗死,巢自圍之,略鄧、許、孟、洛,東入徐、袞數十州”-----《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從東漢至唐末,雖屢經大亂,但始終只是波及平民百姓,門閥世家並沒有遭到真正戰亂的洗禮,而且門閥世家作為一個整體,始終被皇權視為合作物件,有那麼幾十家門閥始終屹立在政治潮頭。各個朝代對於門閥世家的各種錯誤皆是給足了“臺階”。正如:曹操殺楊修事件。曹操為了避免與楊修身後的世家有間隙,還特地命人給楊修的父親送上禮物,所謂的“

所奉雖薄,以表吾意

”,不僅如此曹操的夫人亦是送上了一份厚禮。而世代皇帝皆學習曹操的所謂“對人不對族”。然而就是這樣有利的條件之下,百年大族為何還是隕落了?

黃巢起義可謂是歷時最久,遍及最廣,影響最深遠一場起義。在黃巢轉戰江南發表宣言之後,擁軍北上,在潭州攻破潭州城,唐軍十萬軍兵血染湘江。在中和元年(881)年,黃巢進軍長安,於一月十六日建立大齊政權,然而正是所謂的“

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

”,不僅如此,富家子弟的財產均被沒收,美名其曰“淘物”。皇室貴族更是淪落為赤腳走路。不僅如此,在882年唐軍一度攻入長安,黃巢為了洩憤,竟然縱兵屠殺,正是所謂的“

賊露宿霸上,調知官軍不整,且諸軍不相繼,引兵還襲之,自諸門分入,大戰長安中,宗楚、弘夫死,軍士重負不能走,是以甚敗,死者什八九

”。美名其曰“洗城”。然黃巢起義失敗之後,門閥世家並沒與迎來所謂的“和諧”,另一場針對官僚士族的起義正在爆發中-“

白馬之禍

”。

自東漢至唐末,闡述士族門閥七百餘年興衰歷程

天佑二年,朱溫為了打擊往日的高門望族和掃清妨礙他篡位的社會勢力,開始了這場有針對性的虐殺,正是所謂的“

此等自謂清流,宜投諸河,永為濁流

”。

黃巢起義涉及的面積之廣,超出門閥世家對於戰亂的認知,在這持續了整整一代人的虐殺中,門閥世家失去了他們豐沃的田莊,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和教育場地,即使在虐殺中有幸存者,也難以恢復原先的盛世。在加上針對性的“屠戮”事件的發生,讓門閥世家更是打擊甚大。從此銷聲匿跡也不是不可能的。

三,內部原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1.圈內鬥爭

百年大族的隕落,除了外部原因,自身的原因也是導致隕落不可避免的因素。從晉初的司馬懿與曹爽的鬥爭,到西晉的八王之亂,在到後來北朝所謂的“

齊整人倫,分明姓族

”無一例外都是世族之間的圈內鬥爭。可謂是“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

自東漢至唐末,闡述士族門閥七百餘年興衰歷程

2,自身原因

由於門閥世家,出生自帶“黃金光環”,所以一部分門閥子弟養成了“慵懶”的習慣。他們悠閒度日,不思進取,整日以撰寫文章,從事摴蒲等為樂,絲毫沒有“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的思想導致災難來臨時,只能眼睜睜的被吞沒。

四,結語

門閥世家立足七百年多餘,但是因為自身的因素和皇權的壓制以及制度的改變,和戰亂的風暴,門閥世家也走到了自己的終點,正是所謂的“

適者生存,物競天擇

”!我們即惋惜門閥士族的隕落,但是也不可避免的迎來時代的進步,唯有在和平的年代中,擁有一顆“不和平”的心,才能夠在這暗波洶湧的時代裡永世長存!

【文 / 鱈丸子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