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三國時期人口大幅度下降,比現在一個市的還少,到底是什麼原因?

在東漢時期,人口最多的時候接近了6000萬,但是到了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才800多萬。東漢末年到底經歷了什麼原因,讓人口降的如此的低,可以說是十不存一了。

第一、戰亂,公元184年,由張角、張寶、張梁發起的黃巾軍起義在全國爆發,它點燃了群雄紛戰的導火索。在繳滅黃巾軍後,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導致東漢王朝的皇權名存實亡,從而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時代。先是權臣董卓殘暴壓榨、燒殺掠奪,戰爭是抓無辜平民充當“肉盾。然後就是北方的官渡之戰和南方的赤壁之戰,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戰役都在整個東漢帝國無時無刻的爆發。平民百姓們沒有一處可安居的地方。

三國時期人口大幅度下降,比現在一個市的還少,到底是什麼原因?

二、自然災害,從東漢中期開始,整個國家就災害不斷。地震頻發、蝗災和旱災嚴重,從而引起民眾居無定所和引發大規模饑荒。到了東漢末年,皇權名存實亡,朝廷沒有能力賑災,再加上大規模戰爭,導致人口銳減。據正史記載,單豫州的旱災,就餓死了將近300萬人。可能這個資料有些誇張,但是當時整個國家天災加人禍,確實讓人口降到了一個令人吃驚的地步。

三國時期人口大幅度下降,比現在一個市的還少,到底是什麼原因?

三、大規模瘟疫,瘟疫貫穿了整個東漢時代,它大概每隔一二十年就會爆發。以當時的醫療水平,只要染上瘟疫基本就是無藥可救。在那時兵荒馬亂,和人口遷徙頻繁下,染上瘟疫的人也是數不勝數。

三國時期人口大幅度下降,比現在一個市的還少,到底是什麼原因?

經過戰亂、自然災害和瘟疫後的東漢,人口銳減到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直到魏蜀吳三國鼎立後才慢慢好轉。在那時魏國有500多萬人口,吳國才230萬,而蜀國才只有90多萬。演義中寫到的夷陵之戰,蜀國出動70萬、吳國10多萬,實際上卻是蜀國8萬、吳國10萬。所以在夷陵之戰後,三國進入了和平時期,都在休養生息。直到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西晉後,中國才進入人口快速增長期。但是長時期的戰亂造成的損失,不是一時之間可以泥補的。一個國家如果陷入了戰亂,那麼它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衰退,還有平民的流離失所。所以,一個國家的統一是決定了民眾們能否安居樂業的先決因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