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為何不抵抗直接投降?

劉禪投降一是因為他自己懦弱,二是客觀條件也不允許他繼續抵抗下去。公元263年,被甘露事變搞得有些焦頭爛額的司馬昭決定出兵蜀漢,希望以戰功消除自己身上的負面影響。

司馬昭此次伐蜀兵分三路:一路由徵西將軍鄧艾率三萬大軍出甘松、沓中,牽制在這一帶屯田自保的姜維;一路由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三萬大軍直撲武街、橋頭,切斷沓中到漢中的交通,以和鄧艾一起消滅姜維大軍;第三路則是鍾會統帥的主力十萬餘人直驅漢中。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為何不抵抗直接投降?

因為此時劉禪寵信宦官黃皓,並沒有聽取姜維的警告,做好準備,漢中防務空虛。因此鍾會這一路魏軍進展順利,奪取了漢中。但是姜維卻用計騙過了諸葛緒,經橋頭成功率軍回防劍閣。而劉禪派來的董厥、廖化、張翼等部援軍也紛紛趕到。劍閣地勢險要,鍾會一時無法攻克。

鄧艾得知鍾會在劍閣受阻以後,決定率軍從陰平小路出江油,直取劍閣後方的涪城,以迫使姜維回援。如果姜維不撤軍,那麼他就攻打成都,迫使劉禪投降。

鄧艾隨即從部下選了萬餘精兵,經陰平小路取江油,在鍾會派來的田章等人配合下發起猛攻。江油守將馬邈沒想到魏軍會從陰平小路進攻益州,屬於防範,只能向魏軍投降。

鄧艾隨即在涪城、綿竹兩次擊敗了劉禪派來迎擊的諸葛瞻,兵臨成都城下,劉禪隨即投降。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為何不抵抗直接投降?

劉禪投降,首先來說他只是一個守成之君,並沒有劉備那樣開疆拓土的經歷。加上他生性有些懦弱,遇到大軍圍城自然心生怯意,想著投降了。而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劉禪也沒什麼資本繼續抵抗了。王隱在《蜀記》裡曾經提及,蜀漢滅亡時有“帶甲將士十萬二千”。這個數字看著不少,但是這是蜀漢舉國上下軍力的總和,並非成都城內有這麼多軍隊。

此時蜀軍主力都在劍閣,由姜維帶著抵擋鍾會大軍,這部分蜀軍就有四五萬之多。此外漢中還有部分蜀軍據城死守,也有一兩萬之眾。再扣除守衛南中、永安、巴郡等邊地的蜀軍和各地的州郡兵,諸葛瞻又帶走了一部分守軍,成都還有多少兵馬是一個大問題。

相比之下,鄧艾原來就有萬餘人馬,加上田章的部隊,兵力差不多有兩萬。此時除非姜維率郡返回,否則蜀軍很難集結起能和他對抗的兵力。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為何不抵抗直接投降?

然而姜維守衛的劍閣正面臨鍾會大軍的攻擊。即使姜維成功率軍在鄧艾攻打成都之前返回。那麼劍閣缺乏大軍鎮守,鍾會統帥的十幾大軍一旦進入益州,蜀漢一樣難以抵抗。

而且在鄧艾奪取涪城以後,姜維要返回成都也沒這麼容易,想擺脫鍾會的追擊也沒那麼容易。歷史上姜維返回成都途中,就被鍾會的大軍追上,圍困在廣漢一帶。劉禪根本指望不上。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為何不抵抗直接投降?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此時益州本土世家豪族其實並不願意再和魏國繼續打下去。劉備並非益州的本土勢力,他率軍平定益州以後,重用的也是從荊州跟著他一起入川的那些老臣和荊州士人,對於益州本土士人的使用頗有限制。這是作為一個外來政權的無奈選擇。

但是這樣對於益州士人來說,繼續和魏國打下去損失的是益州的人力物力,而得益的確實劉禪為首的外來派,自然不願意繼續和魏國對抗。此時出賣劉禪換取魏國對益州士族的諒解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所以以譙周為首的益州本土官員都力主投降。

劉禪手下沒兵,又沒有本土勢力的支援,自然也只有投降一條路了。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為何不抵抗直接投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