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名相寇準的事蹟(一)

名相寇準的事蹟(一)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人,他的父親名叫寇相,是後晉開運年間魏王府的記室參軍。寇準少年英俊豪邁,熟讀《春秋》三傳。十九歲時考取進士,宋太宗錄取進士,常常到殿前的平臺親自面試提問。對太年輕的人,往往不予錄用。擔心閱歷太淺,經驗不足。因此有人就給寇準出主意說,你可以謊報年齡。但是寇準卻說,我剛剛踏上仕途,怎麼能欺騙皇上呢?

後來寇準被任命為歸州巴東縣、大名府成安縣的知縣。他在就任知縣期間,每到徵收賦稅和徵發徭役的時候,,他不是匆忙派發公文,差人到鄉間村戶催收,而只是開列縣中應該納稅和服役者的住址、姓名,張貼到縣衙門口,來來往往的行人經過,將訊息自覺地傳遍了全縣,老百姓沒有拖延不交稅的。

寇準因政績被提拔為殿中丞,鄜州通判。恰逢宋太宗下詔讓百官上書議論國家大事,寇準就大膽地陳說自己對國事的見解,宋太宗為此對他很是賞識。

有一次,他在朝廷奏事,說話不合太宗皇帝的心意,太宗一怒而起,就要離開,寇準急忙上前拉住了太宗的衣服,讓他重新坐下來,繼續陳說自己的觀點,直到事情解決為止,他才退下。宋太宗對寇準一心為國的精神十分讚許,他對大臣們說:有寇準在我身邊,就如同唐太宗得到了魏徵一樣!

名相寇準的事蹟(一)

公元991年春天,全國出現大面積的乾旱,災情十分嚴重。宋太宗召見親近的大臣商議對策,讓大家說說近期朝廷上下處理朝政有什麼不當的地方,因而觸怒了上天,降下了大旱,懲罰我的子民。大臣們都說,天下出現旱情是上天安排好的,與政事無關。而寇準卻說,《洪範》一書中記載,天和人之間,互相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出現了大旱災,說明我朝執行刑罰存在不公平的現象!宋太宗一聽就很惱火,認為寇準在故意埋汰自己,氣沖沖地起身就退入了宮中。但是不一會,心緒平靜下來後,他又召見了寇準單獨詢問他:你認為什麼地方存在不公平呢?寇準說,請把中樞和樞密院的大臣召來,一問便知!宋太宗馬上下詔,召兩府的大臣入宮。

當著兩府的大臣的面兒,寇準才說道:不久之前,祖吉、王淮都因違法接受賄賂而被治罪,但是貪贓數量少的祖吉被殺掉了,而應該嚴懲的王淮卻因為他是參政王沔的弟弟,侵佔自己主管的財務達到千萬元,反而只受了杖刑的懲罰,而且不久還恢復了原職,這不是赤裸裸的執法不公嗎?

宋太宗嚴肅地向王沔詢問此事,王沔叩頭謝罪。太宗狠狠地訓斥了王沔,也因此明白了寇準是朝廷可以信任的人,太宗很快就任命了寇準為左諫議大夫,樞密院副使,不久又提拔寇準任同知樞密院事。

寇準與知樞密院事張遜多次為一些國事在太宗面前爭執,有一天寇準和溫仲舒同行,在上朝的途中碰到了個狂人迎著他們騎著的馬高呼萬歲。此事非同小可!掌管左金吾的王賓與張遜向來關係密切,張遜就唆使他向太宗報告這件事。企圖誣陷寇準有僭越之嫌。寇準提出有溫仲舒作證,他根本沒有什麼違規之舉。為了向寇準施壓,張遜則堅持讓王賓單獨向太宗皇帝報告。言辭犀利,步步緊逼。兩個人還互相指責對方的短處。宋太宗一怒之下,把張遜降職,同時也罷免了寇準的同知樞密院事之職。

寇準被貶謫到青州做知州,遠離了朝廷。而宋太宗自寇準離開自己的身邊後,卻十分想念他,並且常常因為寇準不在身邊替自己分憂解難而悶悶不樂。於是,第二年宋太宗又下詔調回了寇準,任命他為參知政事。可見宋太宗對寇準相當地器重。

名相寇準的事蹟(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