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及民國,河南曾有四道,道治分別是哪裡?

河南省,位於我國中東部內陸,地處黃河中下游,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湖北、安徽等六省相鄰,自古為華夏腹心之地。河南,因歷史上大部處於黃河以南而得名,不僅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我國早中期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中心,我國“八大古都”中有四座就位於今河南境內,而河南因此又有“中原”“中州”之稱,又因其古屬豫州而簡稱“豫”。

清及民國,河南曾有四道,道治分別是哪裡?

河南歷史悠久,河南之名作為省名最早出現於西漢初,西漢建立後改秦朝三川郡為河南郡,郡治為洛陽。東漢時光武帝定都洛陽,改河南郡為河南尹,唐開元年間設河南府,是我國最早設立的府之一,此外唐朝還曾設有監察區河南道,先後治洛陽、浚儀(今開封)。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河南江北行省轄有今河南大部,江蘇、安徽長江以北部分及湖北北部,明朝建立後正式設河南省,治開封府。

清及民國,河南曾有四道,道治分別是哪裡?

“道”也是一個古老的行政區劃,最早出現於秦,當時級別約等同於縣,專設於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隋唐時,道開始用於軍事稱“某某道行軍大總管”,如名將李勣就曾任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唐初將全國分為十個監察區,也稱道,如河南道。元朝時道為監察區,明朝時有所變化,道分為專業道、轄區道,專業道有糧儲道、督糧道、河道等,轄區道有分守道、分巡道、守備道等。清朝時期,道開始具有行政區的性質,有的人因此認為清朝為省、道、府、縣四級制,但道實際上仍被視為監察區、軍區。

清及民國,河南曾有四道,道治分別是哪裡?

清朝初期,河南轄8府1直隸州,此後府、州設定有一定變化,到清末共有9府5直隸州1直隸廳,而省、府(直隸州、直隸廳)之間共有四道,分別為開歸陳許鄭道、河陝汝道、南汝光淅道及河北道。民國初廢府、州改行政區劃為省、道、縣三級,河南全省仍轄四道,分別為豫東道、豫西道、豫南道及豫北道。

清及民國,河南曾有四道,道治分別是哪裡?

開歸陳許鄭道,全稱為分巡開歸陳許鄭河務兵備道,領開封府、歸德府、陳州府及許州、鄭州兩個直隸州,駐開封府。民國初各府、直隸州、散州均廢,開歸陳許鄭道也改為豫東道,開封府廢后改祥符縣為開封縣,豫東道以開封縣為治所。1914年6月,豫東道改稱開封道,道治仍為開封縣,同時開封也為河南省會。現在,開封為河南省地級市。

清及民國,河南曾有四道,道治分別是哪裡?

河陝汝道,全稱為分巡河陝汝道,領河南府、陝州直隸州、汝州直隸州,駐陝州。民國初廢州改縣,陝州廢為陝縣,而得名由河陝汝道改設而來的豫西道改駐洛陽縣(原河南府治)。1914年6月,豫西道改稱河洛道,仍駐洛陽縣。現在,洛陽為河南省地級市。

清及民國,河南曾有四道,道治分別是哪裡?

南汝光淅道,全稱為分巡南汝光淅兵備道,領南陽府、汝寧府、光州直隸州及淅川直隸廳,駐汝寧府信陽州。民國初,南汝光淅道改設為豫南道,以信陽州廢后所設信陽縣為道治,1914年6月豫南道改稱汝陽道後仍駐信陽縣。現在,信陽同樣是河南省地級市。

清及民國,河南曾有四道,道治分別是哪裡?

河北道,全稱為分守河北河務兵備道,領河南省黃河以北彰德、衛輝、懷慶三府,駐懷慶府武涉縣。民國初,河北道改為豫北道,以原衛輝府府治汲縣為道治,1914年6月豫北道改稱河北道後仍駐汲縣。現在,汲縣為河南省縣級衛輝市,由地級新鄉市代管。

清及民國,河南曾有四道,道治分別是哪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