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漢宣帝,一位不遜於漢武帝的皇帝,沒有他,西漢無二百餘年的國祚

劉詢的功績本就不遜於武帝劉徹。

可以這麼說,西漢的赫赫威名是漢武帝打出來的,而繁榮昌盛卻是漢宣帝治出來的。

明代萬曆年間吏部尚書趙秉忠有云:

“後世語精明者,首推漢宣,彼其吏稱民安,可為效矣!”

劉詢的繼位,說是拯救了大漢天下都不為過!

彼時,武帝時期,在漢武帝的帶領下,西漢雖是打出了一個赫赫威名,讓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的怒吼響徹東方,匈奴、西域、南越、西南夷等皆在強漢的軍威下,或臣服,或滅國,或敗退,一時間大漢成為了東方唯一的霸主,東方諸國皆畏漢如虎,不敢觸及鋒芒,只能是戰戰兢兢的屈服於大漢的“淫威”之下。

但是,與西漢強盛的軍力,對周邊各國形成壓倒式的震懾相比,西漢內部的經濟、民生等問題,卻是陷入了崩潰的邊緣,甚至是已嚴重到影響大漢國運的地步。

此時,因武帝不間斷的對外發動了三十餘年的大規模戰爭,曾經

“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

的富漢,早已是又重回曾經“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作業劇而財匱”的窘迫局面。

漢宣帝,一位不遜於漢武帝的皇帝,沒有他,西漢無二百餘年的國祚

不說其他的,就單單是北擊匈奴一役,西漢就付出了數不盡的財富,其單次戰役,往往就是數以億計。

比如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命大將軍衛青與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北擊匈奴,此戰漢軍雖大勝,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全部主力,逼迫匈奴放棄自己的祖地漠南,遷往他處,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但是,漢軍卻同樣損失巨大,

“漢軍之士馬死者十餘萬”

,大漢傾全國之力組建的十萬騎兵所剩無幾,出征的十四萬馬匹僅三萬餘匹返回,幾乎是全軍覆沒。

經此一役,西漢國內的經濟趨於崩潰,轉運北伐匈奴的糧草、武器兵甲等費用,再加上陣亡將士的撫卹,致使西漢是面臨著

“於是大農陳藏錢經秏,賦稅既竭,猶不足以奉戰士”

的囧境,此時漢廷就算傾盡庫藏錢和賦稅收入,都仍不足以供給戰士的費用。

武帝晚期,西漢所面臨的問題是甚為嚴重的,連年的對外征戰,及對內自然災害的頻發,致使西漢面臨著尤為嚴重的經濟、民生匱乏問題,此時

“縣官大空”、“

是時

財匱,戰士頗不得祿矣”

的問題,開始困擾著西漢的上層統治者,並影響著西漢對於天下的統治。

此後,晚年的武帝雖說是幡然悔悟,不但下了“罪己詔”,也停止了對外征戰,開始著力於恢復國內民生及經濟。但是,此時的西漢早已被戰爭弄得是滿目瘡痍,又豈能是在一瞬間就恢復如初呢!再者武帝悔悟之時,也是他壽盡之時,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再去整頓這已是亂糟糟的大漢天下。

可是,武帝雖沒有時間再去整頓這天下,可大漢天下的這糜爛的局勢並不會因武帝的駕崩就被遏制住,相反如若大漢缺少強有力的統治者的把控,大漢局勢只會越來越糜爛,直至讓劉姓失去了對天下的掌控。

漢宣帝,一位不遜於漢武帝的皇帝,沒有他,西漢無二百餘年的國祚

武帝去世後,劉弗陵登基為帝。彼時,初即位的劉弗陵年僅8歲,朝政大權由武帝臨終前指定的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四人掌控,由他們輔佐幼帝劉弗陵治理朝政,直至劉弗陵成年親政。

武帝指定四位大臣為輔政大臣,其本意是想讓他們帶著大漢平穩的渡過劉弗陵幼年時期,讓大漢不會出現“主少國疑”,繼而影響到大漢的統治根基。而之所以有四位,我想根本原因還是武帝希望四人之間能夠相互鉗制,相互平衡,不至於皇權旁落。

但是,讓武帝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四人會不顧君臣倫理,不顧武帝恩惠,為了權力,置大漢江山於不顧,是相互爭鬥不休,甚至是造反欲奪權。

原本武帝是希望由他們來替自己整頓這經濟破敗,民生凋零的大漢天下,畢竟這四位大臣在內政上皆是一把好手,尤其是桑弘羊,更是封建時代最為知名的理財專家之一。因此,如若他們四人精誠合作,大漢定能再次恢復往日的榮耀。可是,事實上並沒有,大漢非但沒有恢復往日的榮耀,反而因他們的爭權奪利,加劇了內部的混亂。此後,在昭帝最後的六年時間裡,大漢雖在昭帝、霍光的共同努力下,經濟、民生得到了較大的恢復,但並未根本的解決自武帝以來所存在的各種問題。

直到宣帝劉詢的繼位,武帝所遺留下來的各種影響到西漢統治的經濟、民生等問題才得到較大的改觀,並且在昭帝殫精竭慮的治理下,西漢走向極盛時期。宣帝

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重視選賢任能,減輕百姓負擔,及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是賢臣循吏輩出,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

政治上,為根治朝堂上日益腐敗的吏治問題,劉詢奉行

“吏不廉平則治道衰”

的治腐思想。先是隱忍六年,將在朝堂上盤根錯節,身為腐敗源頭的霍家連根拔起,清除了霍顯、霍雲、霍山、霍禹等霍家鉅貪。之後,劉詢又建立一套完善的對官吏的考核與獎懲制度,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國,對二千石官員的工作進行考察。考察完成後,則是

“有功則賞,有過則罰”

,對於政績突出的官員,或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關內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對有過的官吏,則嚴懲不貸。

在劉詢對於吏治的大理整頓下,西漢的政風吏治得到了顯著的改善,這些被劉詢提拔上來的循吏或良吏,因他們執法公平,恩威並施,所以西漢的統治得以得到較大的穩固,“所居民富,所去見(被)恩”,故而得到時人好評。對於宣帝時期的吏治,歷代皆是盛讚有加,史稱

“是故漢世良吏,於是為盛,稱中興焉”

軍事上,劉詢是降服匈奴,囊括西域,大破西羌,成功的維護了西漢在東方的絕對霸權。宣帝一朝,在對外戰爭上,西漢取得的最為顯著的成績,就是設定西域都護府,將遼闊的西域徹底納入到中原王朝的統治範圍中。

經濟上,劉詢先是調整經策,以武帝生前所頒佈的“輪臺詔令”為基本依據,總結了漢武帝時期所推行的各項經濟政策的經驗教訓,大刀闊斧地對國內的經濟政策進行調整,採取“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的政策,減少對外征戰,及徭役和賦稅,繼而減輕百姓的負擔,讓百姓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農業生產活動中,從而改善國內經濟問題。

之後,針對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無立錐之地”

的現象,為遏制土地兼併問題,劉詢即位後,先後三次下詔將“貲百萬者”的豪強徙往平陵、杜陵等地,然後將其留下來的土地或充為公田,或配給無地、少地的貧民。同時,為讓無地的百姓也有耕田可耕種,劉詢還把國家苑囿或郡國的公田,借給少地或無地的貧民耕種,使他們儘可能地擺脫豪強的控制,重新變為國家的編戶。

漢宣帝,一位不遜於漢武帝的皇帝,沒有他,西漢無二百餘年的國祚

在劉詢所頒佈的各項有利國內經濟、民生恢復的政策下,西漢國內經濟逐漸繁榮,農業更是連年豐收,谷價創造了漢代的最低價,百姓的生活是越來越富足安定。

可以這麼說,西漢若無漢宣帝,斷然不可能有210年的國祚。正是因為宣帝的存在,此前被武帝弄得是民生凋零、經濟惆悵的西漢天下,才得以恢復,並達到極盛。也就是在宣帝的勵精圖治下,西漢才會有二百餘年的國運,並讓“漢”之名成為華夏民族的稱呼。

總的說,以宣帝的功績,他的成就的確不遜於武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