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一場大雨牽出的貪汙案,70歲的乾隆驚的下巴差點掉下來,膽子太大

康乾盛世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也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期,乾隆皇帝作為盛世時期的最後一位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也算有建樹,乾隆也是一個十分自傲的人,自信自己治下的清朝乃少有的盛世,還自詡自己是十全老人,然而乾隆46年爆發的一場貪汙案,卻讓已經70歲的乾隆自覺臉上無光,自己都不好意思提盛世兩個詞了。

這場被譽為清朝第一貪汙案的大案,一經引爆驚的乾隆下巴差點掉下來,驚呼“為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乾隆如此驚歎,原因無他,只因此案牽連人數甚廣,貪汙數額巨大,貪汙的官員不僅騙了乾隆,還獲得了乾隆的讚許而升官,如果不是一場大雨牽出了這場貪汙案,恐怕乾隆到死都還活在自以為是的康乾盛世中。

一場大雨牽出的貪汙案,70歲的乾隆驚的下巴差點掉下來,膽子太大

1781年3月,甘肅發生蘇四十三反清起義。乾隆皇帝命令大學士阿桂和寵臣和珅率部前往督剿叛逆,結果大軍到了甘肅地界後,暴雨不斷,導致行軍受阻,和珅和阿桂都在給乾隆的摺子中多次提到這件事。乾隆也很奇怪,之前甘肅年年上報有旱災,為何獨獨今年雨水如此之多?雖然感到奇怪,但乾隆也沒有深究,畢竟平反才是大事,由於大雨不斷,大軍一直沒能攻下華林山,大怒之下,乾隆將陝甘總督勒爾謹撤了職。

勒爾謹受到處分後,可把甘肅布政使王廷贊嚇壞了,立馬上摺子,說願意將自己多年攢下的4萬兩白銀捐給朝廷當成軍餉使用,以期大軍能早日剿滅叛亂。王廷讚的摺子讓乾隆疑慮不止,一個布政使怎麼有如此多家財?恰逢,前甘肅布政使王亶望曾借四十五年乾隆南巡之機貪汙情形敗露,他又聯想到了一事,王亶望曾獻給自己一個金如意,儘管被自己拒收了,但著實可疑,為何兩任甘肅布政使都如此富裕?此事定有貓膩。

一場大雨牽出的貪汙案,70歲的乾隆驚的下巴差點掉下來,膽子太大

乾隆命閩浙總督兼浙江巡撫陳輝祖,嚴查正在浙江家中的王亶望,又命令接替王亶望出任甘肅布政使的王廷贊呈報捐納私收折色的情況。整起案件還要從王亶望這個前甘肅布政使說起。清代在甘肅曾實行過“捐監”,簡單點說就讓甘肅當地富戶捐獻一點米豆之類的糧食,然後朝廷給一個官職,由於這個政策積弊太多,後來被朝廷叫停了。

王亶望上任後,以倉儲不足,可用“捐監”糧米賑貸災民為由,獲朝廷批准重開“捐監”。王亶望是一個貪汙高手,以往“捐監”都是直接收取糧食,但這次王亶望考慮到,白銀才好貪汙,就改了朝廷命令,不收糧食收白銀,原本只需捐獻43石糧食就可以獲得一個監生名額,王亶望直接改收銀子47兩,除了這些,還要收取工本費、辦公費之類的8兩,一共是55兩白銀,真乃貪官本色。

一場大雨牽出的貪汙案,70歲的乾隆驚的下巴差點掉下來,膽子太大

王亶望為了封住甘肅大小官員的口,便讓各縣自己預定災情輕重,然後根據上報的災情大小,布政使給各縣下發“捐監”的名額,再根據名額來收取銀子,而王亶望就待在家裡,等著各縣完成“捐監”事項後,給自己送銀子,這個大貪官還有一個規矩,送銀子的時候,不能讓自己親眼看到銀子,必須要裝在瓶子裡或者籃子裡,總之要虛情託詞一番,才收下賄賂。

開捐不到三年,就開銷監糧600餘萬石,乾隆雖然奇怪貧瘠的甘肅為何能捐出這麼多糧食,但最後還是給王亶望記上一功,升他當浙江巡撫。在給朝廷的明賬上,這些糧食都被用來賑災了,其實都被甘肅大小官員給私分了。王亶望調任走了後,王廷贊接任甘肅布政使,這個王廷贊原本是個清官,做事清廉,深得百姓愛戴,結果上任之後,還是沒能堅守本心,走上了貪官之路,自己還在王亶望留下的基礎上變本加厲,收取了更多好處。

一場大雨牽出的貪汙案,70歲的乾隆驚的下巴差點掉下來,膽子太大

整個甘肅官場將乾隆當成猴耍,上下齊心欺瞞乾隆,當案情水落石出之後,甘肅竟然有274450名報捐監生,收銀15094750兩,甘肅官員直接侵貪賑銀2915600兩,剩下一千多萬兩則假借賑災之名侵吞,不好估算。乾隆氣極下令要嚴懲,不管誰染上這起貪汙案都要嚴辦,不放過一個,結果案情越深入受牽連的人越來越多,就連負責查案的被乾隆評價為“深受朕恩,必不肯同流合汙”的陳輝祖也是貪官,按這樣的勢頭下去,如果真要殺光殺盡,整個清朝官場都要為之一空。

騎虎難下的乾隆,最後只能將求助的眼光投向和珅,詢問他的意見。和珅作為清朝最大貪官頭子,給了乾隆一個方案,只懲處首惡大惡,其他官員適當處罰,就算這樣也殺了56名貪官,發遣46人,甘肅中高層官員為之一空。

一場大雨牽出的貪汙案,70歲的乾隆驚的下巴差點掉下來,膽子太大

甘肅米案堪稱清朝最大的貪汙異事,也正是這場由甘肅爆發涉及直隸、盛京、江蘇、浙江、雲南等幾個省的巨大貪汙案,讓乾隆明白了原來清朝官場如此不堪,“官官相護之風,至於舉朝皆然!”,其實說到底,如果不是乾隆養了個和珅,上行下效,誰又敢如此膽大妄為?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乾隆能有雍正一半自律,也不會將清朝腐朽的如此厲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