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背後的原因不簡單

鍾會是誰?許褚的兒子是誰?鍾會為何要殺許褚的兒子?而且單選許褚的兒呢?生死關頭,眾人為何見死不救?

要了解這些,我們慢慢地根據史書來挖掘出想要的答案。

鍾會是怎樣的一個人?

鍾會是鍾繇74歲老來得子生的小兒子,鍾繇是曹魏重臣,官至司隸校尉、太尉、太傅,是曹操、曹丕非常倚重的大臣。

鍾會從小就聰慧敏捷,又出自名門世族之家,鍾會的成長之路簡直一帆風順,從小就博學多才、精通玄學,之後順利出仕,官居要職,累拜中書侍郎,封關內侯,深得魏帝和群臣賞識。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背後的原因不簡單

尤其在高平陵政變後,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相繼成為曹魏政權的幕後執掌者。鍾會早年受到司馬師賞識,是司馬氏的重要幕僚。

毌丘儉和文欽在淮南起兵謀反,史稱淮南二叛,鍾會力勸司馬師親征,並且在司馬師去世後,私下對司馬師評價曹髦:“才同陳思(曹植),武類太祖(曹操),”提醒司馬昭堤防魏帝曹髦。諸葛誕拒絕朝廷任命,鍾會算出諸葛誕日後必叛,在自已服喪期間通報司馬昭平定諸葛誕,為司馬昭立下大功。

司馬昭在鞏固權力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鍾會的身影在謀劃,鍾會甚至不惜冒犯皇權,拒絕了朝廷任命九卿之一的太僕之職,只為了以中郎官的身份在大將軍司馬昭府任記室,因此鍾會成為司馬昭的心腹。不僅如此鍾會在擔任司隸校尉期間,雖然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務和官吏任免權,鍾會無不插手。名士嵇康等人被殺,都是出於鍾會的謀劃。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背後的原因不簡單

鍾會以一個名門世家官宦子弟,以自已的聰明才智,甚至放棄朝廷的高官,甘願成為到當朝權勢最盛的司馬昭親信,鍾會的目的不言而喻,為了功名利,為了遠大理想,為了飛黃騰達,為了處於權力的頂峰,甘願為司馬氏效力。

之所以說到鍾會的身世及相關經歷,就是為了說明鍾會這個人是個怎麼樣的人,對於他後面的行為就好理解了,包括殺許儀。

許褚的兒子許儀

許儀是譙國譙人,今安徽亳州人,和曹操同鄉,父親是武衛將軍、牟鄉侯許褚,而許褚則是曹操的貼身護衛兼死忠,有“虎痴”之名。曹操去世後,許褚悲痛不已,哭到吐血,在曹叡即位後不久病逝。忠臣做到許褚這個地步,也無人出其右。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背後的原因不簡單

父親去世之後,作為長子的許儀繼承了父親許褚的爵位。

許儀被殺的背景以及過程

蜀漢大將姜維屢屢騷擾魏國邊疆,加上司馬昭剛讓成濟殺了魏帝曹髦,司馬昭急需透過戰爭來轉移國內的矛盾和視線,就打算趁蜀漢百姓疲憊,財力將盡之際,派大軍討伐。

司馬昭的想法遭到朝廷上下的反對,一些人確實認為蜀漢山高地險,難以征討,搞不好大敗而歸,這可是有前車之鑑的教訓;另外一些人則唯恐司馬昭繼續立功,權力更加集中,從而危害曹魏的政權。

因此無論是擁護司馬昭的人,還是反對司馬昭的人,他們一致反對伐蜀,即使處於前線的鄧艾也持反對意見,唯獨司馬昭的得力忠臣鍾會極力贊成。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背後的原因不簡單

在司馬昭的支援下,公元262年,鍾會受封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軍事,作為前線征討蜀漢的主帥,並於第二年秋正式出兵。

鍾會統帥十餘萬兵馬,分別從斜谷、駱谷向漢中進發。從關中到漢中的道路崎嶇,艱險不容易行軍。許儀擔任牙門將,作為鍾會大軍的開路先鋒,在前方遇山開山,遇水架橋,為後續大軍打前站,鍾會自己則率領大軍緊跟隨後。

在經過一處木橋過程中,鍾會的馬蹄陷入坑中。馬失前蹄,寓意不好,惹得鍾會大怒,他不顧其他人的勸諫,將許儀當眾斬首。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背後的原因不簡單

許儀的父親許褚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虎將,曾經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但他本人卻無甚功績,最後的結局反而是因為沒有及時修補道路而被擔任主帥的鐘會所斬,這也使我們不得不對“將門無虎子”的現象發出哀嘆。

鍾會為何要殺許儀?

大軍十餘萬人,犯有過錯的絕不是許儀一人,為何要殺他呢?表面原因是殺人立威,實際上是為司馬昭清理忠於曹氏的人。

鍾會以前是文官,不曾帶兵,不像鄧艾久在軍中歷練,而且戰功卓著,深得士卒人心,無需透過殺人立威的方式讓眾將信服,但是首次帶兵出征的鐘會不具備這樣的優點。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背後的原因不簡單

鍾會在接受伐蜀的詔令之前沒有當過統帥,也沒有指揮過一場戰役,以前做的事情不過是參謀之類的事情而已。雖說參與過平定淮南平叛的戰役,但是做只是一些輔佐工作,並沒有實際參與並指揮,因此他並沒有行軍打仗的實際經驗,在軍中並沒有足夠的威望來領導和震懾這些宿將們。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背後的原因不簡單

透過斬殺許儀的目的很快就達到了。根據《三國志》鍾會傳記載:

諸軍聞之,莫不震竦。

各軍將士聽到這個訊息之後,沒有不被震驚聳動的。鍾會連許儀這樣的人都殺,還有誰不敢殺的呢?

從關中到漢中路途遙遠,道路非常不容易走,將士們長途行軍且揹負沉重,怨言頗多。在這種情況下,身為統帥的鐘會意識到要是按照這種士氣去討伐蜀漢,前景必然暗淡,因此需要採取雷霆手段來控制部隊,重整軍威,許儀就成了犧牲品。

果然許儀被殺之後,將士們無不感到驚恐畏懼,對於鍾會的命令再也不敢打折扣,老老實實的執行。

鍾會為何要選許儀?

殺人立威這事要準而且要狠,但是不能過頭,也不能畏手畏腳,否則既起不到立威的效果,也容易引起將士的反感,影響凝聚力,不利於行軍作戰。

許儀這人很適合,殺他來立威,效果肯定是立竿見影。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背後的原因不簡單

從魏軍曹氏將領身份上來說:許儀是武衛將軍許褚之子,而許褚的威名大家都知道,因此他的兒子在軍中必然也是眾所周知,有名聲但是不赫,原因是他本人並沒有立過什麼值得誇耀的功績。他的一切都是來自他的父親,而他的父親早已病死,沒有父親的廕庇,他啥也不是。

從寒門的出身來看:許儀並非名門望族,雖說父親許褚名聲顯赫,但是僅限於他的父親而已。出身寒族的他缺乏世家大族的社會資源,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父親的廕庇來求得生存。

可是,以他的能力和地位,哪裡是出身世家大族的鐘會的對手呢?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官職來看,鍾會要殺死許儀無疑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從當時的政治形勢來看:在司馬家擅權的時代,曹魏的功臣宿將必須選邊站,否則就會被清退出歷史舞臺。作為功臣的後代許儀到底有沒有選邊站,投靠司馬家,史書上沒有交代,但是以他現實遭遇來看,其立場要麼模糊不清,要麼沒有完全倒向司馬氏,這才遭受到鍾會的清洗。

許褚的兒子被鍾會下令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背後的原因不簡單

如果只是因為出現馬足失陷就誅殺一個將門之後確實有些小題大做,必然會引起司馬昭的不滿,而鍾會敢於這樣做,一定具備某種合理的理由讓他堅信可以這樣做,並一定不會遭到司馬昭的處罰,甚至讚許。清除曹魏殘餘勢力,同樣也是司馬昭所希望的,而鍾會做了司馬昭希望做的事情,當然不會遭到反對。

因此,鍾會選了許儀這個軟而且好吃的柿子,拿捏得非常好,恰到好處。

許儀被殺,眾將為何沒有人出來求情?

馬足失陷的事情要說大就很大,要說小就很小,頂多按照軍規處置就行,然而鍾會借題發揮,將這事無限放大,從而導致許儀丟了性命。作為許儀的同僚而言,其內心肯定是想救,可是看著鍾會的表情和言行來看,許儀必死無疑。

此時要是傾力相救,必然遭到鍾會的猜忌,成為下一個許儀也未知。

根據《三國志》記載:

儀者,許褚之子,有功王室,猶不原貸

從這裡隱含的意思可以看出,其同僚應該有人以許儀是功臣之後為藉口,求情尋求寬恕,可是依然被鍾會斬首示眾,因此不是同僚們不願意救他,而是無法救下來。鍾會希望借許儀的頭顱來震懾三軍,從而完成對三軍的徹底控制。

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儀必須死,也就沒有人救得了他。

結語:

許儀是屬於魏國曹氏的派系將領,並不是選擇站隊司馬昭。鍾會以一件小事斬殺許儀,既能夠達到他立威的目的,還可以警告曹氏派系的將領,並且幫助司馬昭清理掉效忠於曹氏的將領。鍾會不愧是玩權謀的好手,一箭三雕,所以鍾會斬殺許儀是必然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