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個人素質不夠是主因

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個人素質不夠是主因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滄海明月生

匡漢室、扶危主、伸春秋之義,披肝瀝膽秉赤心,拜官賜爵漢壽侯;

騎赤兔、揮偃月、解白馬之圍,過關斬將全無敵,絕倫超群美髯公。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同年冬季,關羽因盟友孫權背後捅刀,敗走麥城,這一系列的戰爭被史家稱之為“荊州之戰”。

而它對於三國局勢的影響不言而喻,因為它引發了繼赤壁之戰後的又一場大戰——夷陵之戰。

不容否認關羽在這場戰爭中的閃光點,但從結局來看,關羽所鎮守的荊州乃是進取中原的咽喉,乃是蜀漢命運的咽喉,而他的失誤,也成為匡扶漢室夢想破滅的直接原因。

於國於民,這樣的失誤,他似乎都難辭其咎。

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個人素質不夠是主因

可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21世紀是大資料的時代,如果我們參考歷史文獻,利用其中的資料對關羽的失敗進行分析,你會發現,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

一,個人素質不夠

身為鎮守一方要地的軍團司令,關羽的素質很不夠格。

為將者到了這個級別,如果做不到像周瑜一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至少要有大局觀,有統籌全域性的思維和能力。

但關羽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兩軍對壘時,他在陣前表現出個人英雄主義。

襄樊之戰時,他自恃甚高,不惜以年老之身上馬與魏將龐德大戰一百回合,在此戰中還被龐德射中了左臂,若不是魏方主將於禁擔心被龐德搶了頭功而鳴金收兵,關羽的一世威名就要此終結。

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個人素質不夠是主因

這一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58歲,魏將龐德生年不詳,但從戰場表現看應該正值壯年,在氣力上關羽已不佔優勢,更何況,隨著時間的流逝,關羽的年齡在長,經驗卻沒有長。

事實上,關羽的武功有被神化之嫌,更何況對於敵人遠距離的攻擊,譬如射箭,大部分將領確實都難以抵抗。

關羽一生有四次被敵人射中的記錄,在三國時期如此高頻率中箭者,僅此一人。

第一次:過五關時,被洛陽太守韓福射中左臂。

第二次:戰長沙時,被黃忠射中盔纓,這一次是黃忠有意放水,暫且不提。

第三次:與龐德對戰,被射中左臂。(《三國志》裡記載的是射中額頭)

第四次:樊城之戰,被曹仁的部下用毒箭射中了右臂,雖然經醫生(不是華佗),刮骨療毒後無性命之憂,但日後稍一發力,此臂就隱隱作痛,由此導致武力值迅速衰退,最終敗走麥城。

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個人素質不夠是主因

根據史料記載,這段時間跨度是這樣: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關羽第一次中箭,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最後一次中箭,足足有將近20年,城上放箭,城下實在難以抵抗。

二,被誇大的武器

在後人眼中完整的關公形象有三個部分:關羽本尊、青龍偃月刀、赤兔馬。

先來說說青龍偃月刀。

作為《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兵器,青龍偃月刀是伴隨著關羽一起出場的,中途還為它配置了一名專職的保管員周倉,直到關羽死後這柄刀還傳至其子關興的手中。

因此它已不再是一件尋常的殺人利器,而是關羽精神的象徵。

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個人素質不夠是主因

書中說這青龍偃月刀重達82斤,重量和健身教練用的啞鈴差不多,就算關羽天生神力,帶著這樣的武器確定能上陣殺敵?

《三國演義》中的描述是在失去周倉後,關羽以殘病之身逃亡,所剩氣力再也沒辦法舉起大刀,最後被吳國小將馬忠所擒。

但真相是青龍偃月刀是虛構的,只是作者羅貫中為了搭配關羽神勇的形象而杜撰的道具。

在冶煉技術不發達的三國時代,這類武器根本不可能出現,直到北宋年間才出現青龍偃月刀,而且還不是用於實戰,是被當作習武之人健身用的,沒錯,作用和啞鈴差不多。

那麼關羽用的到底是什麼兵器呢?

《三國志》中確實有關羽斬顏良的記載:“(關)羽望見(顏)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

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個人素質不夠是主因

透過這個描述,我們發現此戰中顏良雖可能騎馬,但關羽必須衝開敵步兵密集的佇列才能接近顏良,可以視為騎兵對步陣的成功衝擊作戰。

另外,關羽動的動作是“刺”,則說明所用武器可能是長矛,而非演義小說中的“青龍偃月刀”。

三國時代受限於技術條件,製作簡單上手容易的矛成了軍中的制式武器。根據先秦著作《考工記》的記載,古代步兵用矛長3。8米,戰車兵用矛4。6米。

而根據實際出土的矛來看,長度一般在165-220釐米,最長者297釐米。

假定他在兵敗突圍時帶上了這樣的長矛,也一樣是不合時宜的。

因為從路線來看,關羽只有穿過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才有成功突圍的可能。

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個人素質不夠是主因

而這一帶地形複雜山高林密,關羽若是舉著兩米多長的長矛,還不如攜帶一副硬弓,外加一把短刀更為方便。

三,赤兔馬

和青龍偃月刀不一樣的是,赤兔馬是中途才出現在關羽的生命裡,此前它是呂布的坐騎,後來被曹操當作禮物贈送給投降的關羽。

依據《三國志。曹瞞傳》的記載:“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可見這赤兔馬的在三國人的眼裡,絲毫不亞於現代平民對限量版豪車的嚮往。

只是效能再優越的豪車,到了極限里程,也不免報廢的下場,赤兔馬也一樣,雖然史料中沒有關於赤兔馬年齡的詳細記載,但根據它的出場時間推算,到了關羽敗走麥城時,它已經超過正常的使用壽命了。

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個人素質不夠是主因

赤兔馬本是西域罕見的神駒,先被董卓所得,為了慫恿猛將呂布殺其義父丁原,將此馬轉送給呂布。

依據中國最早的相馬著作《相馬經》所述:戰馬的黃金年齡在5歲-15歲,呂布得到此馬後如虎添翼,此時就算它剛剛2歲。

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被曹操生擒後在白門樓殞命,至此赤兔馬與呂布解除了9年的主僕關係,據此計算赤兔馬應該是11歲。

到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關羽與劉備逃散被曹操所擒,之後降於曹操,曹操以赤兔馬相贈,此時赤兔馬已經13歲。

由此看來,曹操不過是用一輛快過保質保期的二手車,就輕易籠絡了新員工關羽,還感動得關羽創下了斬顏良誅文丑這樣的業績來報答。

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個人素質不夠是主因

此後赤兔馬隨著關羽南征北戰,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兵敗被俘,赤兔馬被吳主孫權賜予馬忠,此馬重情重義,不願侍奉新主人,數日後絕食而死。

根據動物專家研究,馬這類動物壽命通常在30歲左右,赤兔馬顯然已是暮年,沒有在戰鬥中倒下,已經算是為主人盡了最後的忠心。

參考資料:《三國志》、《考工記》、《相馬經》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