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項羽如果在三國時期,會是什麼樣地位和結局?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歷史,瞭解歷史。

歷史上出現了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劉邦、項羽領導的反秦鬥爭。這次起義一舉獲得勝利,劉、項二人分道揚鑣。劉邦要稱王,可兵力弱於項羽,所以為了討好項羽,冒險赴鴻門宴。本來項羽準備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可事實上項伯的袒護,致使劉邦得以脫身,最終擊敗他而做了漢高主。這些從客觀上說明了他的“婦人之仁”。歷代有作為的皇帝,可以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不惜一切代價,而項羽卻沒有做到,這是導致他失敗的根本原因。另一點則表現在他有勇無謀。當然,項羽並非無益,項羽具有“君子之度”,主要因為項羽是個重情重義的漢子。劉邦和項羽一起經歷過生死大戰後才能勝利, 可以說是患難之交,具有深厚的情誼, 項羽能如此大度,真實地表現了他重情重義,此所謂“君子之度”。

項羽如果在三國時期,會是什麼樣地位和結局?

項羽的人物形象至此已深刻地揭露出來:他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卻有勇無謀。從歷史上講,他這種人如果做了皇帝也是不能在位長久的,但我們一定要學習他深明大義的精神,絕不能做那種背信棄義的小人。

《項羽本紀》 重點寫了項羽一生中三個關鍵性事件——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圍,展示了這一傳奇人物的悲劇歷史,也展示了項羽的性格特徵。

項羽如果在三國時期,會是什麼樣地位和結局?

“鴻門宴”這一部分中,著重表現了他坦率、天真,。項羽在滅秦戰爭中徹底表現出來的肆意恣睢、剛愎自用、兇狠殘暴的性格為他日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其實此性格項羽早已有之。

項羽不好計策與外交是真實的,項羽被圍垓下,其千古悲歌使無數騷客文人、豪傑英雄無不唏噓扼腕, 仰天長嘆!“力拔山兮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最終落得個敵圍千重、四面楚歌、故地盡失、孤家寡人的境地。所唱之“虞兮虞兮”的悲歌,不只是為知幾紅顏一哭,而是在為英雄自己而哭,為霸業消逝、風光不在而哭!

項羽如果在三國時期,會是什麼樣地位和結局?

從表面看,項王又是“潰圍”,又是“快戰”,真乃酣暢淋漓。特別是他的與君相約,快戰三勝:潰圍、斬將、刈旗,說到做到,逐一實現。其聲威, 其勇力,其武功,其指揮,真可謂出神入化,足見其英雄本色。當年,是為推翻暴秦、解救百姓於水火,所以渡漳水,破釜沉舟,其戰場上“ 殺聲震天”,此戰之時“ 諸侯皆作壁上觀”,此戰之後,諸侯在項王面前皆“匍匐膝行,莫敢仰視”。

但如今,項羽坑降卒,焚咸陽, 掠珠寶,分裂天下,破壞大一統,最終落得孤家寡人。用眼前的“所當者破,所擊者服”—區區殺幾人的勝利來自我陶醉,難道不是太愚昧了嗎? 不但不能自省,還反覆申述:“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不正好證明了自己最終與政治家無緣,只不過是一介赳赳武夫麼?

項羽如果在三國時期,會是什麼樣地位和結局?

我們確實看到了他的明知其必死,意之猶未平。實則認輸而不服氣!而這不服氣,正顯示了他的平生意氣,說明了他只知自尊、自負而不知自省、自責的品性。而人家給他指左,他便不假思索向左,表現了他不慣騙人,也從來不相信別人敢騙他的直率、粗獷的性格。他的拔山蓋地的意氣和個人英雄主義。他的自負,更可以看出他不能自省的可悲!

項羽如果在三國時期,會是什麼樣地位和結局?

三國時期是中國一個特殊的亂世分裂時期,群雄並起,爭相攻伐,如果把項羽放在三國亂世裡,那我們可以大膽預測,最終項羽不會有曹操、劉備、孫權的成就,但項羽一定是高於袁紹,強於呂布等其他群雄的,被歷史淘汰也將是必然的,項羽註定不是一個政治家。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文章

頂部